“人才兴企”战略助力辽宁东盛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美丽的渤海之滨营口,坐落着一个成长于此、发展于此的企业——辽宁东盛集团。从创业初期的几间小平房、三台吹膜机,到如今年销售额超12亿元,中国最大、全球第三的对日出口塑料包装行业龙头企业,东盛集团得益于“人才兴企”战略的持续实施,用科技创新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人才定战略,搭平台、纳人才
  在人才选拔引进上,按照“一体两翼”的战略格局,在营口、北京、上海、日本组建分公司,建立了多样化企业单元,加速了人才的吸纳。公司创业之初,就定位于面向国际市场,引进国际化人才。年近六旬的高级顾问松井先生,在中国从事制造、贸易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董事长“三顾大阪”,打动松井先生放弃归国养老而加入东盛,为公司在出口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贡献力量。此外,聘请了日本佐藤女士全权打理在日本设立的分公司;聘请曾在世界500强沙特基础工业中国区的高级管理人才徐武在上海分公司开展聚乙烯原材料贸易业务;聘请优秀职业经理人清华硕士侯文虎,负责硅藻板块业务……
  高端人才的集聚产生吸附效应,使东盛集团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停驻。目前企业的管理团队以博士、硕士为主,呈现国际化、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20余名核心高管的平均年龄仅40岁,这支队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多年来平均发展速度超过20%的坚强保障。
  以培训为载体,重教育、育人才
  打造学习型企业,培养更了解东盛文化、更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是“人才兴企”战略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企业成立的内部培训机构“东盛商学院”,是提升在岗人员素质和技能、培养储备人才的摇篮。商学院每年投入300-500万元,先后与“和君咨询”“行动教育”“清华mba”等国内知名培训教育机构合作,在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培养了一批核心人才队伍。针对不同类别员工制定了系列课程,使培训深入各个层级,覆盖所有岗位。另外,组织员工与日本三菱、三井,沙特基础工业等世界500强企业在管理、技术、营销等方面进行人才交流合作100余人次,迅速提升了员工的专业水平,开阔了行业视野。“培训是最好的福利”,正是基于内部人力资源开发、提升的体系,集团47名经理级以上管理人才中,50%工龄超过8年,80%工龄超过5年。有这样一支稳定的核心团队与集团共生共长,确保了东盛实现可持续发展。
  注重校企合作,拓思路、用人才
  作为塑料软包装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集团近年又拓展新兴绿色硅藻产业,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平台。着力打好“产学研”牌,与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展开深度合作,旨在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资本优势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促进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实现技术创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硅藻矿土在城市污水过滤净化的应用产品,提纯硅藻矿精土直供市场,将更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创新性硅藻产品。同时,辅以人才培训、输出等手段,全面协助企业提升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与沈阳化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开展合作,将重点寻求在聚乙烯包装制品新产品开发、可降解包装制品方面的突破;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率先制定了以硅藻土为核心原料的健康生态功能型板材行业标准,为项目确立了核心优势;加入了辽宁省临港经济校企联盟,与营口理工学院合作打造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几年来,接待受训大学生近200人,20多名优秀大学生毕业后,加入了东盛的大家庭。目前,集团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已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各1项。
  东盛集团将继续积极发挥行业龙头企业、营口工业企业联合会会长单位的影响力,加大“人才兴企”战略实施,进一步建立人才引进、使用、培养等各环节有效衔接的良性机制,让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集聚各类人才,为集团乃至区域的行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5对情侣望城体验传统七夕
红色家书走进万合校园
用虚假项目升资质列入市场“黑名单”哈市严厉打击建筑市场虚假信息录入行为
九江市国资委推进监管企业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致敬宪法 筑梦新时代
“人才兴企”战略助力辽宁东盛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
芦山县“督控罚”全面加强河道生态治理
綦江农民版画亮相毛里求斯
2018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在阜开幕
蕲春县税务局爱心一对一温暖贫困户
聆听开放强音 坚定发展信心
“新农人”推动家庭农场现代化演进
徐立毅会见香港客人
租户每月偷电6万度 养80台“挖矿机”“挖”比特币
河南省政府及其各部门新任厅处级干部要进行宪法宣誓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陶瓷设计与专业教学资源库中标公告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忠雄听取市科协工作汇报
市地税部门优化纳税服务助推经济发展 去年为企业减税降负5.3亿元
广西召开年中工作会议,下半年将重点开展这7项工作
我区召开二季度大宣传工作讲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