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的幸福】晋城:一辈子 一片林——九旬老人石双砚植树的故事


石双砚用了34年时间把苍龙岭打造成了美丽的青山。本报记者 焦宇 摄
  □本报记者 袁泉
  微风吹过,皇城相府背后的那片“常青林”随风摇曳。95岁的石双砚凝望着这片山林,笑容情不自禁地绽开了。
  而在34年前,位于阳城县5a景区皇城相府背后的这个苍龙岭还是遍地荆棘,一片荒凉。如今,300多万株松柏把2000多亩荒山点缀得绿意葱茏。
  皇城人都知道,给荒山披上绿装的那个人就是山下郭峪村的石双砚,他从61岁开始,用了34年时间,把一片荒山打造成了美丽的青山。
要为荒山批绿装
  “为啥要开荒山种绿树?”
  “就是为了报答共产党的恩情。”
  记者从与石双砚的简洁对话中感受到了他那颗火热的心。
  石双砚出生于1924年。刚记事起就跟着兄弟姐妹四处流浪要饭。“娘,啥时才能不饿肚子?”石双砚每每问起这个问题,母亲都会指着村口告诉他:“共产党总会来,党来了就不会饿肚子了。”
  石双砚当了真,日夜盼着共产党。后来共产党真的来了,给他家分了地,从此吃饱了饭。石双砚说:“如果没有共产党,一家老小怕是早被饿死了。”
  “共产党救了我的命,让我一家过上了好日子,我该为党做些啥?”这个想法一直藏在石双砚心里。61岁那年,当他站在家门口眺望对面荒芜的苍龙岭时,忽然来了灵感,“绿化荒山”的念头在他心里扎了根。
  1984年,年逾六旬的石双砚扛起锄头上了山。
  苍龙岭是座石头山,土层不到50厘米,要想种树得先刨出土下的石板。石双砚面对望不到边的山岭,心里犯了难,靠一个人一把锄头刨完整座山的石板,恐怕要到猴年马月了。可他是个犟脾气,一旦开始,就没计划回头。
  就这样,石双砚从山底起步,刨出石板再种树,一步步向山上进发。他每天天一亮就扎进山里,天大黑才扛着锄头回家。一个人埋头干了两年,种了200亩刺槐。
  其实,苍龙岭的土质不适宜种刺槐,200亩刺槐种下去,存活下来的微乎其微。村里有经验的老人告诉他,山上土壤瘠薄,能存住的只有柏树,赶紧换品种。
  对于生活也不宽裕的石双砚来说,换树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承担不了。怎么办?他对自己说:求人不如求己。此后半年时间里,白天上山开荒,晚上四处求教,自学了培育树苗的技术。他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苍龙岭上种下的松柏树苗全是我培育的。
  种好了树,浇水又成了难题。起初,石双砚要到山下的沟里担水。有村民说:“一担水不够浇一棵树,挑一担水需要近半个小时,要想让柏树存活,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种树时间长了,石双砚有了自己的窍门,要借天之力。他提前刨好树坑,等到下雨之后再埋树苗。这可省了不少力,靠雨水浇树,一天能种200棵。
  郁郁葱葱的柏树种到半山腰时,问题又来了。因为从这里开始,山势成了斜陡坡,站都站不稳,更别说抡锄头种树了。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石双砚就把双脚埋进土里,挖坑种树。
  在苍龙岭上,石双砚遇到的困难是层出不穷的,可他从没想过放弃。他年复一年坚持在山上种树的精神打动了村里人。1987年春天,村委组织村民成立了老年林业队,一起绿化荒山。从此,石双砚当上老年林业队队长。
  “和我一起种树的十个兄弟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我们300多天在山上,从家里带点干粮‘会野餐’。”为了便于护林防火,石双砚又带着大家开辟了一条3公里长的山间通道。休息时间组织队员们学习林业技术。
  老年林业队的辛勤耕耘,换来了苍龙岭的百年新绿。到1995年,曾经的荒山换了新颜。为了激励后人,郭峪村勒石碑记,于1991年8月将苍龙岭改名为老年山。
  从寸草不生到树荫满山,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包含着石双砚“树比人要亲,山比命更重,一心为集体,为了后代人”的愚公壮志。
  “这一山的新绿就是我对党的报答。”85岁才卸下队长之职的石双砚如今仍在老年山上培育树苗,补栽松柏。
一颗红心永向党
  石双砚胸前戴着红色的党徽,这枚党徽自他2004年入党时带上后就从未摘下。
  其实,这是他第二次入党。
  1942年,刚满十八岁的石双砚“悄悄宣誓入了党”。“我记得当时村里还有日本人,宣誓仪式很隐蔽。”因为刚成年就入了党,石双砚把那张党籍证明视如珍宝,随身携带。可因为他带着家人避难,党籍证明被弄丢了。再加上战乱后很多资料损坏,他的党关系也随之丢失,这成了石双砚心底的遗憾。
  2004年,80岁的石双砚再次入党,了却了当年的遗憾。虽然没有那张党票,但几十年来石双砚一直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一颗赤子之心。
  种树造林之初,正好赶上石双砚家修新房。石双砚的媳妇成天催他回家帮忙,可他却没耽误过一天种树。“我是入过党的,自家修房事大?还是植树为民事大?”那段时间气候适宜,正是植树好时节,石双砚干脆住进山里,没为自家新房搬过一砖一瓦。
  老年林业队刚成立时,几位老伙计因为活重又危险,打了退堂鼓。石双砚用模范共产党员的事迹说服大家:“董存瑞和黄继光当兵打仗也不挣钱,他们流血牺牲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共产党员就应该舍小家顾大家。”
  “不管有啥困难,非要把这荒山变绿山。只要心中有党,定能坚持到底!”石双砚的言行感染了队员们,他们说:“别人只是在种树,但石双砚却把种树当成自家的事做,他种的是对党的深情。”
  “80岁入党不算迟,我觉得自己还年轻。”这话不假,95岁的石双砚腿脚利索,五里的陡峭山路不在话下,90岁之后,他还保持着一年至少补种200棵树的频率。
  不仅如此,他还定期参加村委的党员学习会,一次也不曾落下。跟着年轻党员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分享学习感受,并给村里发展提意见。
  组织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这是石双砚对党的信仰。
两鬓斑白志不移
  石双砚的女儿石千金住在老年山下。上山前,石双砚步行到女儿家取他的上山必备的锄头和小锯刀,95岁的石双砚就像走在平路上一样平稳。
  老人山半山腰的陡坡上,有不少不太高的小树苗。这是前几天下雨时刚栽种的。石双砚抚摸着小松柏的枝干,像是抚摸着自己的孩子,慈爱之情溢于言表。
  “这片林子里的每棵树都是我的孩子,一天不见就想得慌。”石双砚指着山顶说:“那片树是1992年种下的,旁边那一片是2013年补种的。”对山上的每一棵松柏,他都了如指掌。
  “你不记得自己孙儿的生日,却从来忘不了树的年龄。”一旁的女儿石千金有些“吃醋”。埋怨归埋怨,但她一有空闲,还是会陪着父亲上山护林。在石双砚的指导下,石千金也成了“护林专家”。“护林工作防火最重要,还要定时除草除荆棘,不然新长的小树苗会被丛生的荆棘缠死。”说起护林常识,石千金头头是道。
  岁月如梭,当年和石双砚一起种树的老年林业队如今只剩下石双砚一人,但在石双砚精神的感召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植树造林。如今的郭峪村,山上绿树成荫,山下果菜飘香。老人山的青松翠柏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民们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兴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如今,接替石双砚的是现任林业队队长常小雪。他说:“林业队现在有9个人,我们都知道石老当年种树不易,所以再苦再累也会护好这满山的松柏。”
  为了方便林业队上山护林,5年前,村里修整了上山的土路,进山的路成了柏油路,林间还添了几条林荫小道,老人山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辛勤换得胜利果。在许许多多像石双砚一样的绿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阳城县共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1.17万亩,退耕还林工程1.4万亩,其他造林1.23万亩。全县新增绿化面积15.8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2.8个百分点。在重点区域村庄,按照省、市村庄绿化任务,按每年10—50个小康园林村绿化任务,目前,全县已有200余个村达到生态园林村标准。全县森林覆盖达到51%,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3平方米。可谓是处处见绿。
  “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阳城时做出‘见新见绿’的指示,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起好带头作用,只要还能动,就要将种树坚持下去,让更多人感受绿色的魅力、青山的美丽。”
  青山不负英雄志,石双砚的这份坚持,是刻在太行子孙骨子里的勤劳与坚持。

重磅!2019年起湖北新建住宅全部实行全装修交付
区交通运输局召开广汕路北绕线项目廉政风险教育会议
我市进出口货物报关报检申报今起“合二为一”
南京未来“万米花墙”建在哪儿?等你来提建议
大路口乡召开2018年夏季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会议
【奋斗者的幸福】晋城:一辈子 一片林——九旬老人石双砚植树的故事
坊子区安监局开展全区汽车制造维修行业职业卫生专项执法检查
我市举行2018年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
修文县“三化”助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涵养城区发展新气质 盐田区启动“寻找最美阅读声”活动
热心老人闫新生刘雅丽为会盟敬老院捐赠全自动洗衣机
魏晓明在全市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议上强调千方百计破除思想障碍 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陈冰冰章松出席 陈爱军主持
武陵源区林业局开展“爱鸟周”宣传“四进”活动
海洋所获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县农业系统党员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职能,为扶贫户开展志愿活动
社区健康义诊活动 让群众看病更便捷
农民工百日维权活动举办 为农民工提供法援服务
莲花山隧道有望后年开建!将缓解虎门大桥拥堵状况
重庆“世界精神卫生日”大型义诊将于10月10日举行
芳溪农技服务员助力春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