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春节文化热点扫描全球劲刮“中国风”文化消费“旺旺旺”


回眸刚刚过去的狗年春节长假,体现中国元素的戏曲、舞狮等欢庆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开启春节时间;一些城市迎来禁放烟花爆竹后的首个春节,空气同比好转;旅游市场、国内电影票房等文化消费的供需两端“旺旺旺”,春节不仅是传统意义“过年”,更成为拉动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五大热词,展现出新时代春节假日的新气象。
【中国风】中国“年味儿”飘向全球
在7天欢乐祥和的时光里,不仅中国大地进入春节时间,全球也刮起炫目的“中国风”。庙会、舞龙舞狮、新春演出、戏曲、民族音乐……从东南亚到欧洲,从泰国到美国纽约,春节的故事正在全球书写,“中国年”国际范儿愈加浓厚。就连纽约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16日也举行特别开市敲钟仪式,庆祝农历狗年的到来。
中国“年味儿”之所以飘向全球,靠的是显著提高的综合国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东方情怀。
【禁放】硝烟味少了,文明味多了
“禁放”,成为近年春节高频词。禁放烟花爆竹后的首个春节,大街小巷不见烟花爆竹碎屑。
禁放限放烟花爆竹的措施成效较为显著。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16日介绍,由于今年各地普遍加强烟花爆竹禁放限放措施,今年春节期间全国空气质量同比去年春节期间普遍好转。当燃放爆竹的热闹年俗与渴望洁净空气的现实需求发生碰撞,还需凝聚新时代的 “生态共识”。
【旺旺旺】从“足尖”到“指尖” “数字拜年”引争议
农历狗年,各种跟“狗”有关的拜年祝福话语不在少数,简单上口的“旺旺旺”成为假日流行语,一条条与此相关的祝福信息在手机间传送。在社交媒体丰富多元化的今天,“指尖”上的拜年、过年方式越来越多,视频拜年、抢红包、发节日表情,仅除夕当天便有6.88亿人通过微信红包传递了新年祝福。
当“数字拜年”带来便利时,也引发不少关注。不少人认为,手指转发祝福信息缺少厚重的仪式感与传统感。
【旅游】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旅游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过年方式悄然改变,能够体验别具特色气氛的“海岛过年”“出国过年”等“旅游过年”方式正成为人们的一大主流选择。
经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今年春节全国共接待游客3.86亿人次,同比增长12.1%。乡村民宿、休闲街区、特色小镇等全域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备受青睐,自驾车出游比例接近50%,成为中国家庭出游的主要方式。
【春节档】刷新全球纪录
除了旅游,观影也成为春节期间的热门活动。综合数据显示,大年初一当日,国内电影票房超12亿元,与去年同期的8.1亿元相比,增幅达50%以上。超越此前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纪录。大年初二,继续维持在10亿元级别的水准。
春节档一直是国产电影上映的黄金时段,与以往春节档饱受诟病的“票房口碑倒挂”现象不同,今年春节档电影被认为“含金量十足”。不仅内容丰富深刻,而且投资、生产、宣发趋于理性。
(据新华社合肥2月22日电)

解放思想再创优势 对标学赶再谋跨越
大悟“六大会战”提升脱贫质量
小洲村办起了“老年食堂”
南部新城建市不动产档案馆 预计2022年年底建成
我市举行2018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集中宣传活动
狗年春节文化热点扫描全球劲刮“中国风”文化消费“旺旺旺”
凤城市召开2018年食品安全工作会议
市五届人大代表2018年培训班开班
贾汪区委统战部举行党风廉政建设暨党员政治生日活动
转发即可领取红包?当心“馅饼”成了“陷阱”
新宁县人大专题调研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
隆林2017年投入700余万元实施农村改厕工程
王毅会见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
我省修订办法 营利性民办学校不能开办小学初中
萧县国税局“三个提升”优化纳税服务
昨日,城区高考体检率先开查 高考体检卡变身份证
新罗江山镇铜砵村未雨绸缪,开展防汛演练活动
湖口县第四小学开展2018秋国庆假前安全教育活动
双牌开展“档案见证改革开放”档案日宣传活动
各方齐动员 禁烧落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