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谣言中水果类谣言占比最多 "小视频"成谣言"助推器“

2017年典型食品谣言公布 “小视频”成谣言“助推器”
食品谣言中水果类谣言占比最多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上获悉,由国内第一个食品药品谣言数据库支撑形成的《2017年食品谣言治理报告》正式发布。这份报告显示,水果类谣言内容最多,塑料紫菜、棉花肉松等成为2017年典型谣言“top10”。
哪些食品最容易惹上谣言?哪个渠道传播的谣言最多?这份报告从谣言内容时间、地域、传播渠道、传播类型、传播特点等方面对2017年食品谣言概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水果类谣言占到了食品谣言总数的19%;其次是肉及肉制品类,为16%。
“季节性”谣言传播最为突出,经常出现这样的路径:食品上市——谣言登场——公众恐慌——食品滞销——多方辟谣——舆情降温——食品再上市——谣言再登场……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谣言经常跨地域“此起彼伏”传播。
通过对2017年食品谣言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传播最多的渠道是微信,占比高达72%;其次是微博,占比21%。制作传播“小视频”成了谣言的“助推器”,甚至出现通过剪辑形成的“视频特辑”。
报告还发布了2017年食品谣言十大热词以及十大谣言分析。其中,紫菜、肉松、大米、添加剂、防腐剂成为“十大食品谣言热词”。而“塑料紫菜”、“棉花肉松”等事件也成为去年的十大典型谣言。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报告是基于国内唯一的食品药品谣言数据库形成的。这是由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自主研发的食品舆情监测和分析系统,可以日平均对超过500万条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热点信息进行跟踪监测,并进行专业分析研判,对食品安全谣言进行风险预警。系统对谣言的自动识别准确度可以达到75%以上。(记者张小妹)

侯旭、张福增等县领导到嘴东现场指挥调度风暴潮防范工作
上虞新材料产业打造千亿级集群
丹东组织篮球赛事的能力有多强?听听他们如何评价……
五华龙翔街道菱角塘社区 “微改造”带来“大幸福”
盐田交警大队在大梅沙收费站开展“两客一危”专项整治行动
食品谣言中水果类谣言占比最多 "小视频"成谣言"助推器“
智能温室“种”出脱贫希望
亿元贪官受贿100套房 曾与白恩培关系不一般
东港区国税局落实税收政策助企业降本减负
无人机搭载灭火弹高层灭火『一招解』
武陵源区推行城市管理网格化
惠进才调研蟠龙新区建设情况:不断提升城市聚集功能
高新区启动 “一城四园”总规环评
高举“青记精神”大旗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国网球大奖赛11月深圳龙岗举行 总奖金220万
睢县农业局切实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管理工作
新田留家田村开发瓜果园 拓宽增收新渠道
爱心医护人员多次救助贫困患儿
借力PPP项目办好省运会 打造城市转型的“助推器”
大型商业综合体文化娱乐场所消防专项整治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