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婵
第一次见到田正海是在他的预制厂里。因双腿残疾,他只能靠电动轮椅代步。
面前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看上去很壮实,如果不是他说自己已经64岁了,别人还以为他只是五十出头。他说:“哭着过是一天,笑着过也是一天,何不笑着面对一切呢?”
虽然田正海现在靠轮椅代步,但是他曾经健壮过。
1954年,田正海出生在阳城县北留镇贾庄村的田家大院里。在田正海的记忆里,这里曾经住着8户人家、40多口人。田正海的爸爸妈妈、大伯、七伯以及哥哥们都在大院里生活。
那时,田正海和父辈们都在村里的生产队劳动,做工全听生产队长的。后来,阳城县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于田正海性格外向,做事爱动脑、有想法,他被大家选为水利大会战的队长。当时,他一门心思都想当第一,每天和大伙儿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田正海还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北留镇第一期高中,镇里几万农村学子只有54名被录取,田正海就在其中。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23岁的田正海也跃跃欲试。可农村参加高考的名额有限,需要得到推荐才能获得考试资格,因客观原因他没有获得推荐,高考就这样与他失之交臂。同年,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又丧失了参军的机会。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进了贾庄村。土地分田到户,田正海家当年的收成就达到了2800余斤。粮食多得家里放不下,顿顿吃白馍已经不是梦想。温饱问题解决了,田正海就召集堂兄弟们聚在一起,大家商量今后做点什么,让自己的生活更富裕。此后,田正海的兄弟们,有的贷款做起了小买卖,有的到煤矿当工人,还有的做起了木工和泥瓦匠。
1986年,田正海贷款买了一辆四轮摩托车,成为村里第一个有车的人。他开着小四轮拉货,每天收入几十块钱。然而,当贷款快还完的时候,田正海出了车祸,由于脊柱受伤,他的双腿不能行走。
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倒下了,田正海的媳妇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她选择离开。从来都不向命运低头的田正海辗转反侧,他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可想到自己73岁的老父亲和年仅6岁的女儿,他犹豫了。
亲朋好友听说田正海的事后,都送来了米面等生活用品,邻居大嫂说:“不怕,有我们一口吃的也就有你一口吃的。”大家的鼓励,让田正海心里又燃起了对生活的勇气。他想:我的腿不能动了,可我还有手、有脑子。于是,田正海开始靠糊纸扎、编花篮维持生计。这一干就是十年。
1997年,田正海在朋友的帮助下办起了预制厂。他指着办公室外面的场地说:“当年这里都是一片荒地,草有一人高。我每天都坐着轮椅过来,和工人们一起干活儿,厂子就这样一点点建起来了。”
田正海富裕了,他觉得自己能够负担起家庭的责任,就把被迫出走的老婆又接了回来。他理解那个女人当初的选择,一个农村妇女面对生活压力的无奈。
除了帮助身边的人,田正海还无私帮助残疾人朋友。他认为,很多残疾人把自己封闭在家里,是一种恶性循环,不能因为身体不健全导致心理也不健全。所以,田正海经常到残疾人朋友家里走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走出去。
这些年,看着自己身边的残疾人朋友逐渐变得自信,田正海觉得这些年的苦口婆心都是值得的。他说:残疾限制不了我的想象力,正常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
让每一位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灌南:6种类型搬迁撤并115个村庄9086户
张一山戴渔夫帽眼袋严重显憔悴 用手挡脸似不愿上镜
捧政治新人?意两党组阁 提名法学教授当总理
市政协:集思广益建言乡村振兴战略
【奋斗者的幸福】正常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教育综合改革”集体采访
长治市知识产权办公室荣获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上饶下架30多家不合格餐饮商户!美团、百度、饿了吗中招
宜宾请来竹工艺专家、大师 打造宜宾新名片
国家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合作洽谈昨日举行
没带身份证“刷脸”寄快递 “寄递哥人证比对系统”投用
春节长假泉州迎客逾250万人次 吸金23.6亿元 比增34%
学公文写作技巧,提新闻报道能力
崔家坝镇举办茶叶生产加工培训
嘉定区嘉定镇街道残疾人服务社开展法律专题讲座
市领导听取城市总规等规划方案汇报 邓沛然出席会议
重拳拆违治乱“理性”惩戒“任性”
信宜举行预定新兵役前训练动员会
榆次区举办“庄子印象”摄影采风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