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川河盖景区,高山迷雾中,道路畅通、风光秀美。记者 谢智强 摄
5月3日午后,川河盖上雨雾迷蒙,高山杜鹃在雨雾中绽放。
微雨时节,高山湿冷,却仍有三三两两的游人,驱车来到川河盖游玩。
秀山涌洞乡楠木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王昌银介绍,如今,楠木村已有农家乐29户,全村609户、2000多人,40%的人家都吃上了“旅游饭”。
可在以前,楠木村却是远近闻名的“黑村子”,川河盖更成了穷山恶水的代名词。
100多座矿山让楠木村成了“黑村子”
王昌银说,以前,川河盖有100多座矿山,整个楠木村都被一层厚厚的煤灰和粉尘所覆盖。加上地处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川河盖上,交通极为不便,楠木村这个高山上的村子,几乎与世隔绝。王昌银记得,川河盖流传着这么一句歌谣:“煤炭是条龙,挖也穷拖也穷。拖得打根裤衩穿,挖了就是打灯笼。”
原来,川河盖区域的煤炭杂质较多、品质较差,再加上山高路远,外运艰难,因此矿山不仅未给村民带来富裕的生活,还让楠木村成了“晴天一身黑灰,雨天两脚黑泥”的“黑村子”。
不仅如此,对川河盖矿产资源的肆意采挖,还给川河盖的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挖煤挣不到钱,为什么还要挖?
“川河盖海拔高、气温低,种粮食产量低。”楠木村支部书记陈绪平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如果不挖煤,种粮食根本填不饱肚子。
严把环境准入标准让矿主主动关停
川河盖的变化,从2014年关停煤矿开始。
“并非强制关停,而是提高环保要求,利用环保政策倒逼,促使矿主主动关停。”秀山环保局纪检组组长黄学文介绍,在严苛的环境准入标准下,几乎没有煤矿能够达到环评要求,“达不到要求,就只能停产。”
长时间停产,加上原本川河盖采矿利润微薄,让许多煤矿矿主选择自行关停煤矿。
到2014年年底,川河盖上的近百家煤矿全部关停,仅遗留少量锰矿和硅矿。
在关停煤矿的同时,秀山开始逐步改善川河盖上的基础设施。
2015年,川河盖上建成了一个日供水量50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2014年至2017年年初,村里硬化了通组公路9公里和入户便道25公里。
煤矿关了,路好走了,吃水也方便了。可是,川河盖上的锰矿和硅矿依然在开采,依然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针对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及对整改工作提出的4条具体要求,重庆制定了《重庆市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方案》。”黄学文介绍,在方案中,重庆制定了4个方面共37条具体措施,全力推进115个具体问题的整改落实。
为了促进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秀山全力推进区域内环境综合整治,关停了川河盖上所有的矿山并着手进行生态修复。
打好山水资源牌
关停了所有矿山,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可如何才能提高川河盖上村民的收入,让大家脱贫致富呢?
“以前,川河盖被看成是穷山恶水,其实山与水是最好的旅游资源。”陈绪平介绍,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川河盖全年平均气温仅有12.1℃,森林覆盖率达到43%。
因此,在川河盖上的所有矿山关停后,秀山华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川河盖景区管理公司,负责川河盖区域的旅游开发和景区管理。
经过近两年的开发、经营,川河盖已经成了渝东南地区唯一兼具草场、花海特色的高山生态景观区。2017年,川河盖游客量已突破20万人次。
如今,有80多个村民在景区管理公司上班,一部分村民租用了景区内的摊位经营着小生意,还有一部分村民则将自家房屋改建成了农家乐。村民的年均收入从以前的不足500元,提高到如今的6000多元。
记者 陈维灯
加快推进生态文体小镇建设 让百姓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
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举行 周铁根刘德海分别讲话庄兆林王安顺等出席
红船铁军美展
我市出台办法助复退军人改善基本居住条件
邵阳县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培训
关停100多座矿山 秀山“黑村子”吃上“旅游饭”
石排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接受市督查
芬芳花卉 绘就灿烂晚年
镇江第十件地理标志商标获批 寻找锅盖面的“前世今生”
桐乡市开展“霹雳行动”破解外来渣土乱倾倒问题
《眉山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年—2030年)》 通过省级专家评审
130多年前的试卷是这样的 北仑征集到珍贵的地方科举史料
濉溪县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听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我区首个农产品扶贫专柜在大通商城开设
小区外出道路整治获居民点赞
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开园
黑河市农委加快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关于规范共享单车行业秩序的通告
鹅公岩轨道专用桥进入合龙阶段
漳河水库禁渔以来,省漳河渔政一天劝离200名钓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