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义:以油画记录“大遣返”历史


  图为张可义所作的油画《大遣返》(局部)。
本网讯 见习记者 石盼 李乔昕报道
  1946年5月至11月,约105万日本侨俘从东北各地集中到葫芦岛,在这里登船启程归国还乡。这一举世瞩目的人道主义事件,历史上称之为葫芦岛大遣返。
  葫芦岛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承载了特殊的历史使命,见证了百万日本侨俘遣返的全过程。对于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我市一位画家正在以油画的形式再现大遣返的历史,弥补在美术领域这段历史的空白,他就是张可义。
  张可义今年53岁,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二十多年来,张可义始终在我市从事着绘画方面的工作,期间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其中大型组画《乌巷人》在国家级刊物上刊登发表,油画《暖冬》获全国煤炭系统优秀奖,《光明使者》获东北联展铜奖等。张可义是一个特别善良且心怀责任感的人,他画笔下的作品,或充满希望,或充满家国大义。
  谈到《大遣返》的创作初衷,张可义告诉记者,这幅油画创作源于几年前市档案局领导的激励和支持。葫芦岛大遣返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胸怀、宽容人道,那段历史在葫芦岛乃至中国的历史上都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大遣返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我市作家创作了小说《大遣返》,但是没有用美术形式反映大遣返历史的作品。张可义就是这样开始了《大遣返》油画创作。
  然而,创作不是坐在画室里闭门造车。为了生动地描绘出这段历史,张可义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多次去锦州、沈阳搜集资料。同时,还多次参观绥中抗日义勇军展览馆,考察下五家子惨案遗址。为了尽可能还原当时的情景,张可义在不同的天气到海边拍海景,有一次遇到大浪,相机掉进海里。《大遣返》的创作并非一帆风顺,张可义也走过弯路。一开始他用水墨形式,但是费了很多精力效果不理想,最后决定用油画创作。
  从收集资料到正式进行创作,如今已经过去六年了。记者看到,在张可义家狭小的画室墙上,悬挂着的《大遣返》油画极具震撼力。整幅画面以灰蓝色调为主,长5米,宽2.5米,人物面貌清晰,形态各异。整幅油画以各种人物形象来突出当年日本侨俘的各种心理特征以及中国政府的宽容人道。这幅油画目前还没有全部创作完成。张可义说:“因为这幅画作面积大,创作所需的空间就相应的要足够大,在创作这幅油画的六年里,画室前前后后搬了三回,《大遣返》也拆拆装装三回。来来回回,创作激情一次次被打断。如今,由于没有一个足够的空间来完成这个作品,所以,这幅油画暂时就搁浅了。”张可义对这幅画倾注了太多感情,他希望有好心人能够提供闲置的场地供他完成这幅作品。
  张可义告诉记者,《大遣返》创作完成后,他有意将这幅画捐赠给市博物馆。另外,他还打算创作记录下五家子惨案和重庆号起义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画作。张可义说:“我市红色资源丰富,希望自己能够多用画笔展现葫芦岛的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葫芦岛,记住葫芦岛的历史。”

你永远活在战友心中
山东文登:“参王”争霸赛
浮山办事处千言万语粽是情居民组团献爱心
永兴县积极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工作
射洪县抓创建惠民生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张可义:以油画记录“大遣返”历史
三山港:打造芜湖对外开放新门户
徐州市财政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江苏省财政监督条例》
我市幼儿园课程将大改革
“文化+旅游”:在包容中走向繁荣
主动上门服务 推进窗口提质
眉山市社监委召开2018年第三次全体会议
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安徽段首个重点项目开工
“假期经济”升温 商家紧抓学生消费热点
寄发展于山水之间
鄢陵县:执法局与城管局联合执法 整治三轮车非法载客违法行为
第二届长治农合发展博览周研讨会召开
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书画作品展开幕
尽心为民好服务 情真意切胜家人
慰问走访贫困生 “草根”学子感温暖——蚌埠一中慰问家庭困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