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市委领导先后两次召开基层治理座谈会,就深入贯彻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推进基层治理战略任务落地落实,进行交流探讨。柯城区衢化街道、衢江区上方镇、江山市清湖街道、常山县球川镇等基层治理示范点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围绕做实做深做细做优基层治理工作,特别是全面推进“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规范全科网格“一长三员”组织架构、落实组团联村、“周二无会日”等作了发言。现将发言摘要予以刊登,供各地学习借鉴。
以“四个新”为抓手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先行
柯城区衢化街道党工委书记 严兵
现代竞争已进入战略体系之争,体系竞争已成制胜领先之关键。作为全市基层治理体系先行试点,柯城区衢化街道通过从“三”到“王”再到“主”的深入学习与深刻领会,通过头脑风暴、汲取民智、实践检验的探索与感悟,切实体会了体系之魅力、体系之价值。
一、以体系驱动为新理念,在打通融合上聚心聚力。
体系驱动必须问题导向、打通融合、多方共赢,才能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形成声势,可归纳为主抓“三打通”、实现“五个有”。
“三打通”就是:通过组团联村社全覆盖,打通部门、街道和社区,解决上下一盘棋问题;通过网格支部全覆盖,打通社区和网格,推动党建治理“一张皮”;通过党员联户全覆盖,打通党员和群众,实现党员群众一条心。
“五个有”就是:部门有机会,部门人员深入基层得到锻炼,交了朋友,愉悦身心;街道有抓手,把派驻人员纳入大联动平台统一考核,统一管理,整合了力量,提高了效率;村社有力量,通过组团联村社把力量下沉到村社,进行一线指导、一线帮带、一线破题;党员有平台,党员联户让党员履行职责,实现价值;群众有榜样,树立党员的先进榜样,弘扬正能量,推动城市文明、衢州有礼重重落地。
二、以体系落实为新要求,在“三化”建设上做实做好。
体系落地,标准先行。唯有通过体系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做实网格、深耕网格,才能推动基层治理体系重重落地。
严格标准:现处于“主”字型基层治理的初级阶段,必须不折不扣按照市委标准配足配好“一长三员”,并落实相应考核办法。
严格落实:先下去,再做实,把“周二无会日”作为“组团联村下村日”“网格支部活动日”“党员固定活动日”,进村入户开展“共性+个性”的清单式组团服务,评选“月度之星”的团队和个人,形成“街村出卷、组团答卷、群众评卷”的闭环工作机制。
三、以体系运用为新思路,在大战大考中练兵练武。
体系运用是体系之目的、体系之意义。街道注重基层治理体系在管理服务、项目攻坚等方面的综合实战运用。
深化网格平时为掌的柔性管理服务:依托组团联村居“7人团队”、网格支部“五项内容”、党员联户“上门五件事”“五色工作法”等举措,将1000多户商家纳入诚信体系,将1000多位空巢老人纳入五色管理体系,将1000多户出租房纳入网格智慧管理系统。今年以来,街道共调解矛盾纠纷359起,代办民生服务800余件,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300多处,联合处理违章搭建200余起,化解信访积案5件。
深化网格战时为拳的刚性拔钉清障:将网格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d级危房解危收购、棚户区安置用地建设、文昌路拓宽延伸等重点项目中的实战经验进一步运用到市区中心工作推进中,用好“网格+专班”的工作形式,充分发挥“我的专班我领衔”的精兵作用,使网格在克难攻坚中发力,“三个三”在拔钉除障中显威。
四、以体系保障为新支撑,在整风行动中唤醒唤起。
以大整风“十大行动”作为体系运行的纪律保障,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唤醒党员、唤起民众,切实打造一支战斗的团队、温暖的团队、奔跑的团队。
学习好宣传好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和市委全会“1+2+5+15”系列文件精神,凝聚共识、唤醒自信、点燃激情,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大整风+三大战役百日攻坚”中,争当担当作为好干部、干事创业好团队、破难攻坚好专班。
用党员的先锋模范来唤起民众,用党员的榜样力量来激励民众。通过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在楼栋上、党员联在楼道里、志愿者活跃在街巷里,发动民众、带动民众,壮大千人“衢化大妈”志愿服务团队,成为网格自治的中坚力量、平安建设的中流砥柱。
落实“主体” 做实“底线” 坚决打赢平安稳定攻坚战
衢江区上方镇党委书记 郑益红
衢州市委提出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乡镇是创新推动的主战场、大舞台。近年来,衢江区上方镇坚持大党建统领、大联动治理,着力构建“主”字型运行机制,做实村级网格“底线”,落实“三大主体”工程,探索形成资源、力量和服务在一线叠加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坚决打赢平安稳定攻坚战。2017年被评为全省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一、乡镇是龙头,必须坚持统领与治理同步,切实扛起乡镇主体责任。始终把维护一方平安稳定作为一项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探索建立“党建统领+网格治理”模式,创新推行党建统领、治旧控新、联调联动工作机制,夯实平安稳定的基层基础。
构建“三个全覆盖”深耕网格。所有镇干部均参与联村工作,实现每个网格中均有一名镇干部,明确组团联村“六定”(定人、定时、定点、定职、定题、定规)规则,实现“一根红线贯到底”,使任务落实在网格中,问题化解在网格中。
建立“三张清单”治旧控新。建立矛盾纠纷和信访治旧控新问题、责任、调处“三张清单”,采取“一案一卷”档案式管理,按照“动态更新、分村管理、分类处置”原则,根据社会危害程度、轻重缓急程度、敏感复杂程度,实行“红、橙、黄”三色预警和“五诊”工作法,确保治旧控新。
抓好“三支队伍”联动联调。充分发挥行政、司法、人民三支调解队伍作用,推行联动联调机制,引入“两代表一委员”、律师、乡贤、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创建信访心理干预室,多元化解信访矛盾纠纷。
二、村社是基石,必须坚持定责与问责结合,切实发挥村级主体作用。坚持定责与问责结合、奖励与惩罚并举,构建驻村干部、村主职干部、网格员纵向到底、点线面结合的平安稳定工作回路闭环,实现“一个机制建设到底、一个责任落实到底”。
推行维稳责任审计机制。厘清信访维稳责任,对组团联村干部和村主职干部试行年度和离任维稳责任审计,将平安信访维稳责任纳入村级组织履职承诺和换届“回头看”,有效防止“新官不理旧账、现官难理旧事”现象。
建立化解劝返机制。设立矛盾调处中心和群众来访接待中心,严格落实镇村干部第一时间接访、约访、带着问题下访和疑难事项包访的“三访一包”制度。建立村主职干部第一时间全程劝返工作机制,压实信访维稳最基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责任,实现村干部由“要我稳”到“我要稳”的转变。
严格激励惩罚机制。将平安维稳工作实绩与干部考核使用、行政村项目资金安排相挂钩,让干得好的有地位、得实惠。对信访平安稳定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力的,直接启动问责程序。
三、群众是根本,必须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切实强化群众主体意识。综合运用德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文化人,营造党群联动、人人参与的强大声势,打好新时代平安稳定的人民战争。
以乡风文明引领基层治理。在全镇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专项整治,成立乡贤和谐促进会和村级文明理事会,结合“一村六美”建设、农民建房风貌管控、移风易俗等,实行“群众事、群众评”;大力挖掘并弘扬最美风尚,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以“一窗通办”助推基层治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对镇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取消原有窗口的条线作业,设置“无差别受理”窗口,深化“1+x”平台建设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集成服务”的审批模式;建立“村小二”队伍,全面实施村级代办ab岗运行模式,同时开通“小郭服务”热线,借力全镇网格员,努力让群众“零跑腿”。
以扫黑除恶保障基层治理。对少数信访不信法、唯上不唯下,煽动、唆使他人上访,以及缠访、闹访、无理访等对象,坚持人防技防物防“三防齐抓”,通过专班运作、专业分析、专案经营,适时依法进行打击,取得打击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突出“三个导向” 推动基层治理“主”字型运行架构落地生根
江山市清湖街道党工委书记 毛晓荣
在衢州市委提出的构建“主”字型基层治理运行架构中,如何建设好一个系统集成、信息支撑、数据共享、联动指挥的信息化平台,“画”好这条“竖线”显得尤为关键。去年以来,江山市清湖街道开展全省“四平台”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试点,推动基层治理“线上”与“线下”联动。系统试点建成后,街道继续突出“三个导向”,通过“制度设计+技术支撑”,做实“四平台”与基层治理“三个三”“四大五加”深度融合文章,有力推进基层治理各项战略任务落地生根。
一、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做畅系统竖线。
针对问题症结开发系统。如针对乡镇基层“权小责大、条块分割”问题,专门梳理168类基层大小事件权力和责任清单,明确部门、乡镇、村等三级职责范围,再造事件处置流程。有效整合归集平安通、12345统一政务平台等基层信息系统,加强系统互联互通。
深化平台指挥应用。如挖掘“雪亮工程”应用潜力,245个天网探头及19个高通天眼统一接入指挥中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的应用监控,实现五水共治、违建防控、治安维稳、应急联动等工作的科学治理。同时,将视联网延伸至村,街道老娘舅调解中心实行街道领导坐班制,努力实现信访户不用跑。
个性化打造需求模块。围绕“共性+个性”“公转+自转”,继续开发新应用模块,如针对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需求,开发“我来解决”模块。根据打通群众民情上传下达需求,承接 “一家亲”微信公众号试点。开展省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与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数据融合对接试点。
二、以制度创新为导向,做强乡镇中线。
打破条条框框整合。坚持“既是乡镇干部又是平台干部”理念,优化原有街道内设机构,打破“6办3中心1室”常规设置,党工委书记统揽全局、抓人促事,副书记牵头负责,所有班子ab岗担任“四平台”分管领导,划分大指挥、大综治、大执法、大服务、大社会事业、大征迁“六大块”,推动治理扁平化。
推动下派力量融入基层中心大局。按照派驻实用化、层级扁平化、管理属地化、考评一体化原则,推动派驻干部下沉融入街道。如撤镇设街后,按照城市化要求,将派驻街道的市场监管局城南所负责人任命为经济发展办副主任,协助平台领导开展市场监管和其他经济工作。去年,派驻干部年终奖金待遇以同工同酬为原则,由街道一次性补差。参与征地拆迁等中心工作的,视工作实绩给予专项考核奖励,实现与街道干部“同责任、同考核、同待遇”。
强化党委指挥一竿子插到底。强化政令畅通,实施村书记基层治理“三项清单”,开展换届“回头看”,制定“党建+基层治理”红黑榜,将星级党支部、无信访村、农房风貌管控等10项内容纳入其中,每月张榜公布,切实发挥村党支部堡垒作用。
三、以实战管用为导向,做实村社底线。
按照管用够用深入整合网格。根据网格实际工作成效,优化调整网格划分。最近一次由原先78个网格调整为60个,每个村增设网格片警和应急力量,提升实战水平。
以实战练兵实绩考核网格。增设网格员主动履职考核,赋分占20%,严打网格员“选择性报事件”“只愿报事件不愿沉下去解决问题”等现象,特别是对重点人员失联、突发重大事件应报未报、瞒报漏报的,当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网格员进退实行“红黄灰”三色管理,已累计淘汰12名。同时,每季每年评选“十佳案例”“金银铜牌网格员”“优秀网格长”,每月召开网格员工作例会,每半年开展技能比武,推动网格员争先进位。
深化三治融合管理好网格。在每个村建设网情研判室,建立网格民情分析研判制度,开展“一格一群一代表”“一家亲”微信公众号自治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千名党员树家风传家训立家规”活动,推动党员群众正党风、重家风、严作风。建设了一支“乡贤理事会”队伍,列席周二集中办公、民情沟通日,就事论事、说事评事,推动村级管理水平。
做好“四篇文章” 破解基层治理“四大难题”
常山县球川镇党委书记 胡志彬
今年以来,常山县球川镇坚持“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紧紧围绕“主”字型运行架构,着重做好“四篇文章”,破解基层治理“四大难题”,实现“三个三”在球川重重落地。
一、做好“人”的文章,着力破解基层治理“谁来干”的问题。
以事择人。围绕乡镇“四个平台”,把部门派驻干部和乡镇干部全部纳入平台管理。打破原有机构设置,将原有内部办公室设置与四个分平台深度融合,实行责任领导abc岗制,负责平台人员调度指挥。同时,成立重点工作工作专班,推动平台干部下沉项目一线、征迁一线、服务一线。
以事聚人。实行“1+1+1+1+n”(1名班子成员、1名镇干部、1名生态指导员、1名联片民警、若干名乡贤、两代表一委员)组团联村,全面落实“周二无会下村日”制度,着重做好“七个一”,即一份任务清单、一本组团联村记录本、一次会议精神传达、一次民情走访、一批工作推进、一场头脑风暴、一次分时段定位签到。
以考促人。针对部门派驻平台干部,实行乡镇属地管理,绩效考核按照部门乡镇“二八开”;对镇级平台干部,按照平台业务、组团联村服务、专班推进等三大块进行量化打分,得出干部“服务指数”;对部门组团联村干部,根据下村纪律、民生实事、群众满意度等,由镇村两级联合打分,结果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
二、做好“网格”文章,着力破解党建和基层治理“两张皮”的问题。
优化网格设置。坚持一张网格管到底,科学整合成46个全科网格,配备184名网格员,实现网格覆盖率、网格整合率、“一长三员”配备率的“三个100%”。
注入“红色血液”。46个网格全部成立党小组,根据“近熟便”原则,格内党员全部联系到户,每名联户党员标配“三大法宝”,即一张联户公示牌、一本连心记录本、一份亲情服务单。严格党员联户“八大员”职责,建立“一周一访”“四必到、四必访”“一月一会”等制度,切实为民解忧、为民谋利、为民造福。
量化考评定绩。推行网格员星级管理考核,打通入口、升口、出口“三个口子”,实现考评一体、优胜劣汰。按照“月度积分、半年评定、年终亮分、末位警示”的原则对联户党员进行先锋指数考评,重点体现“驻格联户”的群众满意度、实事积分两项指标,对拒不履行联户服务或群众评价差的党员进行处置。
三、做好“智慧”文章,着力破解基层治理现代化能力提升的问题。
在全省率先完成“四平台”试点,横向打通平安建设信息系统、浙江政务服务网、基层治理信息平台等各平台的数据壁垒,纵向联通县指挥中心、村级分平台、网格员群众app,实现98%以上系统流转事件“两小时内受理、一天内办结”。探索雪亮网格建设,将45路治安探头、124路华数监控、9个移动高空“天眼”与“四平台”无缝对接,在农民建房管控、人口密集场所监控、重点人员稳控等工作中均实现了“全方位、全时候、全覆盖”式立体化防控。全面推广慢城百事通系统,创新植入党建治理vr导览图,以高空视野360度无死角捕获组团联村、党员联户、户情民情等基本信息,实现农民建房等数据自动抓取;通过手机app的卫星定位、随手拍、动态发布等功能,动态掌控组团联村成员服务事项和轨迹,实现“三大指数”考评结果自动生成、精准无误。
四、做好“自治”文章,着力破解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意识不强问题。
探索“村民诚信考评体系”建设,把村庄环境、和谐稳定、融入中心工作、一票否决等4大块内容细化为75小项的评分细则,并设置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共性+个性”的分类考评制,实行“月度滚动考评、年终积分汇总、红黄黑榜晾晒”,年度考评结果与村民信用贷款、评优评先、政策享受等相挂钩,极大地激发基层群众的责任感和参与感,有效推进“三治”融合。该制度试行3个月以来,全镇各村矛盾纠纷发生率降低23.5%,群众主动参与村庄治理的比例大幅提升,营造了“守规守礼”的大和谐氛围。
2017江门(深圳)开平翠山湖科技园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深圳召开
怀化市政府召开第18次常务会议
厦企在海沧就可享受第三方医药检验服务
市委党校2018年春季主体班结业
通许“最美‘猪倌儿’”获10万元奖励奋不顾身 湖中救人
党建统领,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市经济合作局重阳节走访慰问退休老干部
石市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3项
震撼!临港“双城”将打造580亩竹文化主题公园
蓝田主动出击,谋新求变——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第七届江苏曲艺“芦花奖”出炉徐州斩获6个奖项
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联席会议召开
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打造节约型银行
购买视频网站会员成消费"新主张" 低价会员的“坑”不要跳
春暖花开“踏青经济”火起来
龙华区2018年首场大型公益招聘会成功举办
即墨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蓝谷重要指示着力完善教育服务体系
将“文明集市”打造成鞍山的一道独特风景
市规划展示馆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活动
启动长江经济带水源地保护 推进大气、土壤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