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孙军贤)“老闫,家里有亲戚明天结婚,给俺这络腮胡子刮一刮,精神点好去喝喜酒。”
“好嘞,你就等着瞧吧,等会包你神清气爽……”
围好白围裙,调好肥皂沫,将热毛巾敷在老顾客的面部,今年74岁的闫殿学弓着背,左手轻抚客人面部,右手拿起剃刀,伴随着“吱吱”声响,他就娴熟地忙开了。
而老顾客躺在椅子上,微闭双眼,任凭锋利的刀具在面部游走,却是一副享受的神态。十几分钟后,伴随着围裙啪啪抖了几声,顾客起身瞧瞧镜子中的自己精神焕发,再摸摸光滑的下巴,掏出5元钱满意而归。
这温馨的一幕,每天都在宿豫区陆集镇利民村顺仰路南侧的一间简陋却很整洁的理发店上演。
乡村剃头匠闫殿学,今年74岁。12岁入行,至今已坚守60多年。乡村剃头匠仍可见,可剃头推子拿了一甲子仍没放下,则寥寥无几。
来这里理发的,大多数是上了岁数的老主顾,他们不仅要剃头,还要修面,更能享受掏耳朵、按摩等一般理发店难以享受的服务。价钱嘛,说出来你或许不信,全套服务只收5元钱,而且20年没有变。大名在外,难怪周边宿城、洋河都有人专程来找他剃头。
5月10日上午,趁着难得的农闲空隙,伴随着布谷鸟的清脆叫声,记者赶到剃头匠闫殿学的理发店采访,回忆起以前走村串户时的剃头经历,他感叹不已。
“从我爷爷那辈算起,这门剃头手艺在我家传了3代,我是12岁时学的,就读过两年书。”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闫殿学父亲或许认为学门手艺饿不死人,而子承父业更是天经地义,所以早早就让闫殿学跟着学起手艺来。闫殿学本以为学剃头很容易,可新鲜劲一过,等待他的是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
“剃头是个苦差事,不仅要练站功,最重要的是练手腕功。无论是剃头,还是修面,这其中的刮胡须,那更是个技术活。”闫殿学不会忘记,为了尽快学好基本功,晚上父亲点亮煤油灯,自己则拿着刮胡刀练习架刀子。这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睡觉时腰酸腿疼,特别是手腕处一动就疼。即便这样,基本功一练就是一个多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宜都]宜都市博物馆入选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
激活“组织末梢” 筑牢“基层堡垒”
鹰潭市举办庆祝第十五个世界献血者日活动
两岁女童苏州轨交车厢内高烧昏迷 站台变身“急救室”
易地扶贫搬迁户喜迎中秋
宿迁剃头匠闫殿学:坚守“顶上”功夫一甲子
李新元会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一行
岳阳首届“师徒节” 传承匠人精神
雁塔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赵雷拜会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现杭州城市学研究会理事长王国平
当涂写好经济发展高质量的时代答卷
无烟生活需要社会共治
胡启望调研环保突出问题整改情况
2017江门(深圳)开平翠山湖科技园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深圳召开
怀化市政府召开第18次常务会议
厦企在海沧就可享受第三方医药检验服务
市委党校2018年春季主体班结业
通许“最美‘猪倌儿’”获10万元奖励奋不顾身 湖中救人
党建统领,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市经济合作局重阳节走访慰问退休老干部
石市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