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四月天,又到椿芽飘香时。
进入4月份以来,在全国闻名的香椿种植基地——太和县沿沙颍河两岸乡镇,处处都是采摘椿芽的热闹场景。
一株株香椿树长势旺盛,一簇簇香椿芽在枝头绽放……日前,当记者来到太和县大新镇万亩香椿种植基地时,大新镇广晋村青年王强正趴在梯子上采摘椿芽,“这是正宗的太和黑油椿,每斤能卖到35元以上。”
王强种植的香椿树有30多棵,每一棵树龄都超过了15年。从他的经验来看,每年4月初开始到谷雨之前,都是香椿品质最好的阶段,在此期间可以采摘三茬椿芽。“芽头鲜嫩,色泽油光,肉质肥厚,这是太和香椿的特点。”王强告诉记者,上市时间越早,价格也就越高,“我们都是边采边卖,不仅保证新鲜,也能卖个好价钱。”
在太和县,像王强一样的种植户还有很多。看到村民种植香椿积极性较高,近年来,太和县因势利导,把香椿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编制香椿产业发展规划,与省林科院合作,研究香椿矮化密植技术,并制定奖扶政策,引导种植大户发展香椿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太和县香椿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已达16万立方米。香椿种植已经成为该县大新、城关、旧县、税镇、肖口、赵集等多个乡镇的主导产业之一,带动了近3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不局限于种植,太和县还把目光瞄准到香椿深加工上。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该县已有多家机构拥有香椿深加工技术,实现了香椿由传统的腌制向加工香椿酱、香椿茶转变,进一步提高了香椿产品附加值,带动了香椿产业的发展。
日前,在太和县香椿种植专业合作社,前往销售香椿的社员络绎不绝,合作社理事长张虎一边验质,一边过磅,忙得不亦乐乎,“这些黑油椿品质比较好,经过清洗、晾晒、打磨等环节后,将被制成香椿酱。”
张虎从事香椿收购、腌制已经20多年,也积累了一套香椿加工经验。但是,由于长期走传统的腌制加工之路,缺乏创新,其腌制的椿芽被归为“大路货”,市场需求不高,销售量上不去,经济效益低下。2016年起,张虎投入50多万元,与省农科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合作,联合研发香椿新产品。“利用新工艺打磨灌装的香椿酱,不仅味道鲜、口感好,而且保存时间更久,附加值也随之提升。”张虎介绍说,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口味,他们还相继推出了麻辣、清香等不同口味的产品,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新产品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去年销量已经达到20万瓶。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预计销量能达到50万瓶,销售额将突破500万元。”
“太和香椿历史悠久,唐代曾用此物作贡礼,清朝时被御封为‘贡椿’。”太和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太和将以中国特色香椿产业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香椿产业发展,通过引进更多产业竞争优势明显的项目,带动全县香椿产业的集聚与升级,进一步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打响太和香椿品牌
他们的“战场”在讲台
如何正确面对年老生死 沈祖尧院士分享从医感悟
王浩屯镇加强殡改宣传
路面挖成“陷阱” 多辆小车“入坑”
遂溪杨柑镇禁毒宣传进校园
太和县沙颍河畔椿芽香
刘全胜看望慰问高级专家人才
绵阳1岁宝宝上演"婴儿外出"2小时
今年我省招聘2393名特岗教师 7月2日至9日报名
大意乘客丢失重要证件急坏了 多人帮忙找回连声感谢车长
市运管局:城区客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即墨区实施第二轮全面飞防
嘉兴全市所有道路即将对这种车辆实施限行
烟台保税港区:烟台开放型经济的“发动机”
苏淮高新区一季度知识产权工作实现开门红
“倍增计划”强健实体经济筋骨 试点企业加速倍增
周江勇与企业家座谈交流
谭君铁率梅州市学习考察团赴浙江丽水衢州学习考察
我市五个自治区级科技项目通过验收
43年后,俞觉敏回家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