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山里采摘下来的野生蘑菇,50元一斤。”3月22日,在市中心城区创天丽景城菜市场,商贩刘女士向记者介绍:“这蘑菇很嫩,味道很鲜。”记者在菜市场走了一圈,发现菜市场内有3家售卖野生蘑菇的小商贩。随着气温的回升和雨水的增多,每年的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都是野生蘑菇生长的旺盛期,也是误食中毒的易发期。3月22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毒蘑菇不易分辨
一朵朵野生蘑菇,大小不一,还带有些许泥土。记者采访得知,这3位小商贩都是余家河居民。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会上山采摘蘑菇并在菜市场售卖。见记者在看泡沫箱里摆的一朵褐色蘑菇,商贩刘女士告诉记者:“这蘑菇我们年年都采摘,你放心,可以吃的。”记者咨询了3位售卖野生蘑菇的商贩,如何鉴定这种野生蘑菇是否可以食用?他们都表示自己多年来一直采摘这种类型的野生蘑菇,从来没有谁说吃了身体不舒服,但对如何鉴定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却都说不知道。
我国野生蘑菇种类繁多,蘑菇味道鲜美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为广大市民所喜爱。同时,因野生蘑菇中有不少有毒品种,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
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后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致死亡。毒蘑菇中毒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为主,中毒主要因误食误用导致。
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些野生蘑菇中的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是难以辨别的,不小心误食极易引起中毒。
有关部门发出提醒
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办法是不要轻易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以免发生意外,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各类餐饮单位、农贸市场等要加强自我管理,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对可食用的蘑菇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同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要轻易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食用;禁止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单位自采、加工、食用野生蘑菇,确保公众饮食消费安全。
如果发生食物中毒该如何处置?专家介绍,出现疑似中毒或中毒症状,要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应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相关链接
“民间偏方”辨别毒蘑菇靠谱吗?
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即使是真菌专家也难以仅靠外形特征就能轻易分辨。因此,建议市民不要随意采摘野生菌食用,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民间偏方”。
1、有人说色彩鲜艳的蘑菇有毒,不可食用;色彩不鲜艳的无毒。这是错误的。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是无科学依据的,部分色彩不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有毒,如灰色的灰花纹鹅膏、拟灰花纹鹅膏和白色的致命鹅膏就为剧毒种类;而鸡油菌和一些颜色鲜艳的红菇种类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2、有人说与银器、大蒜、生姜等同煮会变黑的蘑菇种类有毒。这种说法也是毫无科学依据,因为毒蘑菇和银器、大蒜、生姜等接触不会产生反应。
3、掰开蘑菇有乳汁或变色的有毒。这种说法也是无科学依据的,比如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会流出乳汁,却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断面也会变成蓝色。
■记者范小勇/文
小溪镇多部门联合开展汛期安全生产检查
我市15位民营企业家荣获光彩事业奖
幼儿园如何“就近上”“上得好”珠海市政协聚焦学前教育
安居区开展生态环保工作侧记
“岛盛1号”昨日正式投入使用
野生蘑菇鲜嫩 采食还须谨慎
人民日报社采访组到田林县调研采访
2017年1-11月全市外经贸运行情况
高考生丢身份证 北京西城警方开绿色通道
上半年重庆市涪陵区重点工业领域发展形势良好
武夷山发出倡议绿色发展 低碳旅游
稳步增“绿”,前4月完成年任务47.6%
争霸机关王,桃小展风采——海宁市桃园小学机关王小分队获2018世界大赛二等奖
娃娃学科普眼里是惊奇
美国突然取消“邀中国参加2018环太军演”,理由让人无语
青岛市审计局连续5年对5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建设情况开展审计
溧水区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显成效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公开选调公务员笔试的通知
徐德书出席全市河长制工作会议
市司法局开展“新时代箴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