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观展。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昨日,《砥砺奋进的三十年》图片展在惠州会展中心开展,316张极具代表性和历史意义、价值的图片,浓墨重彩地展示了惠州30年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开展当天,不少市民前来观展,通过一张张珍贵的图片感受惠州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更繁荣”梦想如今成真
图片展分为前言、殷切关怀、惠州名片、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展望未来9大板块,观展者一边看一边停下来感受变化。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黄敏是河源人,1988年来惠州读书,后留在惠州工作。与惠州共成长的30年,黄敏深有感慨,他目睹、见证了惠州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变化。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惠州跟当年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敏记得,1994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惠州时,留下“待到南海油城起,定叫惠州更繁荣”的诗句。经过图片展对惠州发展变化的梳理,黄敏认为,如今的惠州已达到了曾经期盼的“更繁荣”状态。
图片展现场,市档案局工作人员朱远航拿着相机不停记录现场情况。朱远航说:“记录下今天图片展开幕的盛大场面,通过科学存档,日后这些照片将更便于查找、利用,成为惠州历史发展的宝贵资料和珍贵的历史记录。”
1984年出生的朱远航是韶关人,来惠8年。他从2010年开始在市档案局工作,此次的图片展,市档案局提供了不少珍贵的历史照片,朱远航也参与了照片搜集的相关工作。朱远航说,上世纪90年代的许多照片都很难找,此次展出的照片,有些平常难得一见,能让市民更清晰地了解惠州发展的历史脉络。看了图片展后,朱远航感叹,惠州近年来变化尤其明显,市民的幸福感、自豪感大大增强。
城市越来越美好,市民倍感自豪
“惠州越来越漂亮了。”1994年出生的市民李伟红,看着形形色色展现惠州风貌的图片,不禁发出赞叹。李伟红是惠州本地人,他指着望江沥的新旧对比图说:“望江沥过去是一条臭水沟,但如今经过整治,这条臭水沟两边进行了绿化,变成了景观长廊,真是造福居民呀。”李伟红自豪地说:“惠州有山有水,有高榜山、西湖、公园、绿道等,惠州还在不断发展变化,很多生态项目正在落地,相信惠州以后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我上初中的时候这里还什么都没有,你看,现在博物馆、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都有了。”今年24岁的市民黎燕清指着一张江北的航拍图给朋友解说着。黎燕清当年就在市区江北读书,一年一年感受到惠州的变化。她说虽然没有见证惠州更多的历史,但从图片展中对惠州有了更深的认知。
“惠州的变化真的很大。”市民姚灿花告诉记者,在图片展现场看到的众多图片,勾起了她儿时的记忆。多年来,惠州不仅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举办的众多文体活动深入人心,如一年一届的西湖花灯博览会已经成为惠州人每年春节必备的节目。“我住在桥东,前不久东坡祠建成开放了,我们又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惠州的文化就是惠州的底蕴,我为惠州自豪。”姚灿花说。
市民在图片展现场翻阅当天的《惠州日报》和《东江时报》。
新客家特意来观展了解惠州发展史
从小在惠州长大的市民从一幅幅图片中找到了回忆,许多从外地来惠定居的新客家也深刻感受到了惠州的变化。
“看,这是我家的窗户!”图片展现场,和同事一起来观展的曾彦涛指着一张图片兴奋地说。曾彦涛是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员工,来惠州18年了,他指的那张图片反映的是金山河整治之后水清岸绿的景象。
“这张图片正好拍到了我家,我就住在金山河旁边。”曾彦涛告诉记者,以前金山河是一条臭水沟,他因此无奈搬走,而后来经过政府大力整治,金山河脱胎换骨,他又把家搬了回来。“现在是舍不得离开了,有空闲时,我都会陪家人到金山河边上走走,环境相当好!”
“你知道这是哪里吗?”今年37岁的市民刘波指着图片展中一张照片问7岁的儿子。家住市区江北的刘波是湖南人,来惠13年,现已定居惠州,儿子在惠州出生长大。刘波从微信上得知图片展开展的消息后,当天特意带儿子和家人前来观展,一方面是想全面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教育儿子,让儿子更了解这片滋养其成长的土地。看了图片展后,刘波深有感触:“惠州这些年来的变化挺大的。江北原来就像一个村庄,多田地,没什么高楼,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惠州的确是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互动区吸引众多市民点赞惠州
为增强展览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砥砺奋进的三十年》图片展特意设置了互动区,包括访谈专区、我要上头条、签名墙、点赞屏等环节,通过高科技、多媒体的方式,邀请广大市民为惠州改革发展成就点赞、留言。
扫码关注今日惠州网官方微信,点击“惠州30年”,进入留言页面,写下自己的观展感受,便可直接上传至现场设置的点赞屏上。昨日上午10时,记者在图片展现场看到,不少观展的市民在排队扫描二维码,为惠州30年来的华丽蝶变点赞。
“来惠州十年,看到日新月异的发展!”“看到今天的展会真真切切感受到惠州30年的华丽蝶变!”“祝福惠州,明天更好。”“砥砺奋进的30年,为惠州打call。”……一句句留言,满是广大市民对惠州的热爱和心中的骄傲。
记者了解到,图片展持续至4月26日,展出地点为惠州会展中心首层展厅,展出时间为每日上午9时至下午6时。广大市民可自行前往观展。
图片展分9大板块,还设置了互动区。
花絮
一家人开心“上头条”
“赞……”今年65岁的市民刘庆桃和儿孙一起,站在印有《惠州日报》头版的相框内合影,高兴地体验了一把“上头条”的感觉。为增强展览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展览还设置了“我要上头条”等环节,邀请广大市民为惠州改革发展成就点赞。
刘庆桃是湖南人,儿子定居惠州。自1995年第一次来惠州后,不时往返于家乡和惠州探亲。观展后,刘庆桃感叹:“惠州的发展实在太快了,城市的环境更美了,道路宽敞,城市整洁干净。真正是旧貌换新颜。”
市民点赞《惠州日报》《东江时报》
昨日,在图片展现场,市民可以免费取阅当日的 《惠州日报》《东江时报》。拿到报纸,市民李先生感觉非常亲切,随即翻看起来。他从报纸中获知图片展开展消息,特意带着家人来观展。“《惠州日报》的内容紧跟时代步伐,贴近民生,能让群众全面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最近这两天,《惠州日报》《东江时报》连续推出反映惠州30年巨变的报道,让我们全面地看到这座城市的变化。”李先生给《惠州日报》《东江时报》点赞,希望两报越办越好。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 统筹 本报记者周 觅采写 本报记者周 觅 龚 妍 陈春惠
《东江时报》报道》》》
316张图片展现惠州30年发展巨变
东江时报讯 《惠州日报》记者谢超平 昨日上午,由惠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tcl集团承办的《砥砺奋进的三十年》图片展在惠州会展中心开展。陈奕威、李敏、张瑛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市政协原主席陈训廷,市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陈仕其,以及朱友植、柳锦州、汤聘辉、叶月坚、刘耀辉、李秀峰、吴选钊等老同志,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场参观。
昨日的《砥砺奋进的三十年》图片展现场,一组展示惠州城市变化的图片,吸引两位观众驻足观看并讨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东江时报》记者杨建业 摄
当天上午9时,图片展甫开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等就走进展厅参观展览。此次图片展分为前言、殷切关怀、惠州名片、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展望未来9大板块及互动展区,共展出316张极具代表性和历史意义、价值的图片,浓墨重彩地展示了惠州30年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接续奋斗,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勇于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抢抓发展机遇,奋发进取图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辉煌成就。通过参观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和现状图片,倾听生动具体的讲解,感受着惠州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巨变,感受着惠州从落后地区到经济强市、从边陲小城到现代化都市的铿锵步伐,陈奕威等不时停下脚步,详细询问有关情况,开展互动交流。参观结束后,陈奕威等市领导和老领导对图片展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纷纷称赞办得好。
此次图片展是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回顾和展示惠州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发展辉煌成就为主线,必将极大增强广大市民对惠州这座城市的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必将有力激发全市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积极进取、努力奋进在新时代前列的热情干劲和精神动力,不断谱写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新篇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惠州落地生根、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据了解,《砥砺奋进的三十年》图片展持续到4月26日,展出时间为每日上午9时至下午6时。
相关新闻
“惠州发布”现场全方位直播图片展 50分钟点击量超20万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在进行现场直播。
316张照片,张张震撼人心。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惠州30年来的发展变化,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通过 “惠州发布”直播平台对本次图片展进行了直播,运用图、文、视频,全方位、立体式展现此次图片展的盛况。“惠州发布”《砥砺奋进的三十年,带你看惠州30年发展辉煌成就》一文的直播链接一经发出,便迅速占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惠州的过去很辉煌,惠州的明天更美好!”“我们的三十年,共同见证。”……隔着屏幕,许多市民表达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记者注意到,在直播进行到50分钟时,该链接的点击量已经超过20万。截至昨日下午4时30分,该直播点击量达32万+。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创新形式,同步制作推出了《砥砺奋进的三十年,带你见证惠州的华丽转身!》h5页面。h5页面展示的是本次图片展的浓缩精华版,让广大市民能够即时从手机移动端直接欣赏展出的图片,感受惠州风采。截至当日下午6时,该h5页面阅读量达6万+。
昨日下午,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还将本次展览的相关新闻通过新华社客户端、今日头条客户端进行推送,短短数小时内,阅读量超10万+。《惠州日报》记者周觅 龚妍 陈春惠
花絮
《惠州日报》《东江时报》和图片展搭着看,很配
看展观众吴杰对《东江时报》报道点赞。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昨日不仅图片展广受欢迎点赞,展厅服务台免费领的《惠州日报》《东江时报》也得到许多市民的青睐。昨日下午,从深圳来惠州工作的吴杰拿着《东江时报》,看到封面的《新高度见繁华》专题,他眼神一亮,看完还把它收好放到手拎包里。
“我2014年起,每年都来惠州四五次,每次都是因为工作。”吴杰说,他来惠州最多的地方就是惠城江北和惠东巽寮,虽然每次工作忙都没时间出去逛,但即使是坐在车上,也能感觉到惠州确实变得越来越繁华了。“每次来江北,发现楼越来越高、越来越密了。”他觉得惠州江北规划得好,绿化很好,很适合居住。“巽寮就不用说了,去度假很舒服。”他点赞《东江时报》,“希望越办越好。”《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 侯县军
《砥砺奋进的三十年》图片展图片选登
一路高歌奋进 一路繁花似锦
惠州政务环境、营商环境、创业环境俱佳,商业繁荣,人气兴旺。惠州两江四岸的万家灯火,温暖醉人。 方炳徐 摄
三十而立。人立知礼,城立在强。
改革勇进,玉汝于成。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演绎了从 “农业大市”到“工业大市”再到“经济强市”的蝶变传奇。
与跨越偕行的,是一个个国字号 “金牌”:“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长安杯)”“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先天禀赋加后天呵护,“绿色化引领”下的惠州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杨建业 姚木森 摄
惠州好山好水好空气,养生价值日益凸显。罗浮山是惠州良好生态的缩影,风景秀邃,气象新奇,自秦汉以来就以“仙灵窟宅”而著名。2018年1月,惠州上榜首届“中国十大养生城市”。 黄森灵 摄
2014年,惠州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广东省首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这是南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远眺”的胜景。 朱金赞 摄
与发展共进的,是一项项国家级“担当”:“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
一路高歌奋进,一路繁花似锦,惠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惠州有1400多年的建城史,为“岭南名郡”“粤东门户”。2015年,惠州入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的历史是活着的,古风古韵,薪火相传,可触可感。杨建业 姚木森 摄
让城市更宜居,惠州对好山好水好空气从不辜负。2012年,惠州提出 “三城同创”,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市(后提升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在短短几年间全部实现。绿色化引领下,惠州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底气也更足了,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担当”。
生态建设让城市更宜居。金山河水清岸绿工程项目获得2014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是我市第三个获得该奖项的城建项目。 杨建业 姚木森 摄
让生活更美好,惠州在追求文明幸福路上永不懈怠。继2009年以优异成绩首获“全国文明城市”后,又连闯三次国考,2017年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作为全国综治领域最高荣誉,惠州在连续三次荣获四年一评的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后,2017年喜获“长安杯”!
2017年10月,惠州喜获代表全国综治领域最高荣誉的“长安杯”。只有连续三次荣获四年一评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才能获得“长安杯”,可谓十二年磨一剑!人民群众满满安全感。 姚木森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愈来愈多参与国家改革创新试点,贡献惠州经验。今天,惠州是云计算应用创新基地、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历史走向未来,30年荣誉加身,惠州城市形象极大提升,登上新的历史方位;30年发展竞逐,造就了惠州这座城市弦歌不绝、永葆生机的力与美、根与魂。
一家三代来看展 点赞惠州很有归属感
《砥砺奋进的三十年》图片展令新老惠州人观之动容
昨日上午,《砥砺奋进的三十年》图片展在惠州会展中心首层展厅开展,以文、图、声光电等多方式多维度展示惠州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图片展开展首日就吸引了不少市民,他们中既有老惠州,也有新惠州;既有一家三代,也有跟闺蜜好友同来。
看着这316张图片,现在的惠州与记忆中的惠州在脑海交相放映,新老惠州们观之动容。“十多年前我对当时的男朋友,现在老公说,你到惠州来,一定会爱上它,然后他来了,留下了,也爱上了。我为惠州骄傲。”市民张碧燕说道。
刘波带着老父亲和孩子三代人一起来看图片展,并在“《东江时报》头条”合影。
希冀惠州发展越来越好
在经济建设篇板块的大项目图片前,中国新闻社惠州支社社长、记者宋秀杰驻足良久,仔细观看。一张图片显示,2000年10月29日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举行惠州地方合同签字仪式,这勾起了宋秀杰的回忆。那一年,他从广州来到惠州工作。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惠州”的话语曾经风靡全国,鲜为人知的是,这是他的前任、中新社记者张晓刚提出的。18年来,作为媒体人,他见证了惠州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海壳牌等重大项目的落户、建设与发展,以及惠州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一系列国字号金牌的过程。
2012年,宋秀杰撰写《粤海观涛》大型新闻采访集发行,搜集了他10多年来采写反映惠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千多篇重大新闻稿件,近100万字。
因为在惠州工作生活,宋秀杰还成为了一名惠州人。早在2003年,宋秀杰卖掉广州的房子,在惠州置业和落户,他认为惠州包容性强、发展潜力大、环境好,是个宜居城市。他希冀惠州发展越来越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惠州市30而立,前景光明
“以前,惠州市区还很小。”“惠州的建设事业,很多才刚刚开始。”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黄敏一边观展,一遍与人小声聊天,也藉由着这一张张照片,缅怀自己的芳华。
黄敏称,1988年那年,他从老家来到惠州市区读书,随后留在惠州工作。30年来,他见证了惠州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到惠州视察、指导工作,其中1994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惠州时,留下“待到南海油城起,定叫惠州更繁荣”的豪迈诗句。如今,惠州的繁荣已达到了老领导们所期盼的那种状态。
“惠州市30而立,前景光明。”黄敏希望惠州发展态势越来越好,社会各界继续努力,建设美好惠州。
市民在参观《砥砺奋进的三十年》图片展。
为惠州重视挖掘文化底蕴自豪
昨日进来逛展的人群络绎不绝,在一些图片面前,不少人驻足观看。在一张展示市区江北高楼大厦的图片前,市民张先生告诉东时记者,他在惠州长大,没想到惠州原来有这么大的变化,小时候江北还很偏僻,现在已然是个现代化都市了,作为一名老惠州,他真心希望惠州越来越好。
“惠州的变化真的很大。”市民姚灿花是惠州水口人,她告诉东时记者,在图片展现场看到的众多图片,都勾起了她儿时的记忆。多年来,惠州不仅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举办的众多文体活动也深入人心,如一年一届的西湖花灯已经成为惠州人每年春节必备的节目。
“我住在桥东,前不久东坡祠正式对外开放了,我们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惠州的文化就是惠州的底蕴,我为惠州自豪。”姚灿花说。
再不是藏在深闺无人识的惠州
“惠州全景那张照片很震撼,原来30年间惠州的变化是这样的翻天覆地。”张碧燕、何敏和陈小姐3位闺蜜人昨日结伴看展。张碧燕上世纪90年代来到惠州,而何敏则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两人亲历了惠州过去二三十年的变化。
“看着这些照片,脑海里就浮现了以前的老惠州,每看一张就在脑海里对比一下。”张碧燕称,这些照片唤醒了老惠州的记忆,现在的惠州与记忆中的惠州交相在脑海放映,让她更为惠州的变化感到自豪骄傲。她以前最喜欢去西湖边,亲历了西湖从全部景点统一收费,到分景点收费,到现在免费的全部历程,“现在惠州西湖人太多了。”她打趣称,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显见惠州美景对游客的吸引力,再不是藏在深闺无人识的惠州。
“我大学在广州读,毕业后回惠州,一下车,我还以为自己在广州。”何敏称,这些看亲眼看着惠州从只有步行街一处商业中心,到花边岭发展起来,到演达片区、麦地片区、江北片区、东平片区都发展成熟,各个片区商业各有亮点,让她深深感觉惠州发展起来了,“很自豪。”
如今,张碧燕和何敏都将家安在了惠州。“10多年前,我跟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说,惠州很好,西湖很美,你来一定会爱上。然后他来了,留下了,爱上了。惠州真的很宜居。”张碧燕说道。而95后的陈小姐则初中时才来到惠州,“我不是很会说话,惠州挺好,也越来越美。”
市民张碧燕、何敏和陈女士三人在参观图片展。
镜头
昨晚刚抵惠 今早来看展
昨日上午,当刘庆桃、刘波、刘震东老中小三人走进展厅时,马上就引起了记者们的注意。在一张江北的照片前,“爸爸,这就是我们住的地方吗?好漂亮。”6岁多的刘震东牵着父亲刘波的手问道。刘波于是拉着儿子,边看边细细介绍,刘庆桃也不时加入两句。
原来他们是一家三代人。65岁的刘庆桃昨晚才从老家湖南株洲抵达惠州来照看孙子,从微信上得知惠州30年图片展,他儿子刘波帮他的孙子刘震东向幼儿园请了假,携父带子来看展。“这是我第4次来惠州,第一次是1995年,那时我是到广东学习城市管理,路过惠州。”刘庆桃回忆,那时惠州给人感觉还不是很繁华,汽车开过,灰尘、落叶跟着汽车跑,“现在不同咯,每次来都有新变化。现在是一座崭新、有活力的城市。”说到激动处,他坚起拇指点赞“顶好”。
当记者好奇,为何才来4次,谈起惠州,却这么兴奋,他连赞惠州环境好、空气好,虽然来的次数不多,但打从心里喜欢,如今儿子、孙子都在这边生活,让他也对这座城市很有“归属感”。
刘波是2005年来到惠州的工作,儿子也在惠州出生长大,他称这次带家人来看展,一方面是父亲感兴趣,一方面是想全面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教育儿子,让儿子更了解这片孕育其成长的土地。“惠州这些年来的变化挺大的。江北原来就像一个村庄,多田地,没什么高楼,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惠州的确是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说起惠州三十年发展,刘波有点动容。
观展的最后,一家三代还站在《东江时报》的展板内,高兴地体验了一把上头条的感觉。刘庆桃还点赞图片展上的照片质量高,历史价值珍贵,“建议挑一些出来放大,用木框、玻璃框镶嵌起来,设于墙体,在城市展示厅或博物馆之类的地方悬挂,让这些珍贵的照片更好地保存下来,也让更多的人参观,感受惠州城市发展变化的魅力。”
本版文字《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侯县军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杨建业 摄
新闻加点料》》》
今朝更好看!惠州巨变30年 给你一个世界级未来
全景vr摄影:赵原 无人机飞手:郑胜辉
惠州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成就煌煌。《东江时报》将陆续推出《今朝更好看·惠州巨变30年》系列报道,以“成长”“蝶变”“华章”“见证”四大系列,讲述惠州发展巨变,期许大美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中,赢得一个世界级的未来。今天请看“成长”之“长大”。 <详情>
新高度见繁华!惠州楼宇经济四大“高度”
目前,佳兆业中心是惠州的“第一高度”,矗立于江北高楼聚集区。《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30年来,惠州快速“长高”,惠州“第一高楼”的更迭史,就好比一部惠州城市发展见证史,记录着惠州经济高速高质发展、社会走向繁华的辉煌成就。敬请关注今天《东江时报》推出的《今朝更好看·惠州巨变30年》系列报道之 “成长”第2篇——— “长高”。 <详情>
发展不止,奋斗不息
德赛西威智能化的汽车配件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近日,喜讯传来,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入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是惠州加快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又一新注脚。
想当年,中海壳牌南海石化打下第一根桩,奠定惠州跨越发展格局;看眼下,中国海油惠炼二期千万吨炼油投产,120万吨乙烯装置试车成功,惠州无疑又向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迈出坚实一步。
大亚湾的腾飞,成为惠州30年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谋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往大的方面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往小的方面说,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推动惠州“五位一体”新跨越,不断实现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详情>
新时代,让我们接续奋斗
30年间,我市加快推进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图为市区三环南路演达立交。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1988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艘全新版的“惠州号”领命起航。
奋斗不息、前行不止。30年来,惠州靠不懈奋斗闯出了一条“五位一体”绿色跨越的新路、好路,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美丽蝶变。惠州的实践充分说明,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才能创造幸福。今后,我们只有秉持初心、保持定力,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接续奋斗,才能推动“惠州号”航船驶向新胜利。<详情>
来源:惠州日报、东江时报,今日惠州网综合
通化县体校运动员在全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中再创佳绩
“相公”“娘子”“女儿国禁地”……厕所取名太“绕弯弯”
“新湾渔家”参展市农博会,提升美誉度
肥乡区委书记赵洪山调研造林绿化和城区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攻坚工作
美媒:美经济增长正步入膏肓 2020年或进入衰退期
《砥砺奋进的三十年》图片展展出316张珍贵图片
镇江市中医院大路中医诊疗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万吨箱梁成功跨越京广铁路年底前农业路高架全线通车
宿州:出台九项举措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
访著名戏剧评论家马紫晨陈素真大师积一身技艺 展一身正气
舞阳 成功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县
沙县扎实开展“减证便民”工作
三江“装军出游”纪念冼夫人
洪江区开展“全民随手拍”曝光不文明,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演讲比赛举行
沈阳开展出租汽车行业非法营运专项整治
春节期间抚顺“四供”相关单位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清江浦区推进备用水源地工程项目建设
个税免征额上调社保费不会多缴
全市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