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强
●1973年出生
●1999年获扬州大学动物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
●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
●2009年到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工作
扬州网讯(记者 楚楚)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北京时间2018年1月25日,它们的“故事”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封面,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荣耀的背后,是扬州大学校友、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率领的团队长达5年的付出和努力。
孙强,1999年获扬州大学动物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到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负责组建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平台,围绕着转基因猴构建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
1997年“多利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许多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克隆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无法实现。“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很多疾病的研究就无法顺利且有效开展。”孙强说,“比如,目前绝大多数脑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疗,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研发药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类相差甚远,研发出的药物大都无效或有副作用。而用普通的猴子做实验动物模型,则存在繁殖力低、遗传背景复杂两个难点。”
2012年,在浙江乌镇举行的非人灵长类研究小型专题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蒲慕明院士提出,神经所要开展体细胞克隆猴的工作,并认为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可行道路。于是,孙强率领以博士后刘真为主要成员的团队开启了研究。
孙强表示,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推动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
“这一突破也率先实现了‘领跑、弯道超车、三个面向’的目标,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科学家在我国即将启动的灵长类全脑介观神经连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主导地位。”蒲慕明说。
国际细胞治疗协会主席、医学科学家约翰·拉斯科评价说:“这一次来自上海的科学家利用聪明的化学方法和操作技巧,攻克了多年来导致克隆猴失败的障碍,这是许多专家一直认为不可能实现的重大技术突破。”
大连地区环保税首单开出
汉南5万亩甜玉米进入抢收季 上千人渡江来武汉掰玉米
这次不用出户,“刷脸”就行
鲅鱼圈区经济发展在“稳”“进”中展现新活力
安庆日报社《宜直播》走进深圳
扬大校友孙强领衔团队世界首次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猴
大学论文背后的“生意经”:代写代发催生利益链
运营商承诺本月25日完成“三线”整治任务
宁德市领导到市属高中开展高考备考检查和慰问活动
路南区广场街道二五五社区争当环保卫士
近期飞机撒药治白蛾?市园林绿化局:谣言勿信
阳城县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
衡阳市人防办防空洞工事回填工程(第一包)第二次谈判公告
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到峄城区督导安全生产工作
嘉兴人注意!近期看到这种东西赶紧躲开 正值高发……
市人力社保部门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我市进入今冬流感流行高峰季节
第二批公益性岗位拟录用人员名单确定
74岁老太驾车买菜出事故获赔14万余元
台州市档案局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