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共作富路宽

记者 刘远强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时值凛冬,虽无法看到这“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生动写照,但位于潢川县魏岗乡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与川香家庭农场提供的数据,都令人心潮澎湃。
“我们这里用于稻虾综合种养的土地有近900亩,一年两个卖虾的季节下来能收获10来万斤,按照平均每斤20元的价格来算,一年就是200多万元的收入。”昨日,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负责人李金贵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的水稻不打农药、化肥施用量少,产出的水稻质量好,加上我们有成熟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绿色大米加工’模式,农场效益稳步上升。”同样获得好效益的川香家庭农场主张建松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一举多赢。“虾稻共作”模式最大的优势是“一田双收”,既有稻又有虾,一年下来,收获一季水稻和两次小龙虾。与常规种植水稻相比,“虾稻共作”还有“意外的惊喜”。据张建松介绍,“虾稻共作”对肥料要求生态环保,农药是严禁使用的,加上小龙虾共生使得土壤肥力改善,因此种植出来的水稻品质很高,虾稻米一公斤卖到40元还供不应求。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记者了解到,除了自身效益好之外,川香家庭农场定点帮扶了3户贫困户,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并用科技扶贫和到户增收模式带动201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路,而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则帮扶了12户贫困户。
“每年一开春,便有数百名附近的村民前来插秧、投苗、整田埂,一直要忙到5月份,5月份正好是收虾的季节,忙完到6月份又到了第二季继续投苗……”李金贵告诉记者,“我们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许多村民不但在我们这里就业,还自己在家里养起了龙虾,我们为他们提供虾苗,提供技术支持,到收虾的时候,我们按照对等的价格回收过来。”
如今, 小龙虾供不应求,生态稻米受市场追捧,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打造的虾稻产业链,已成为魏岗乡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柱。

海信洗衣机售后一波三折 以旧换新真的“新”吗
这个80后小伙捏了16年的绣花针 带着母亲和媳妇创业做旗袍
几位名优教师评析中考英语试卷 考查基础知识 渗透情感教育
绥滨县召开县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市审计局举办数据审计专题培训
虾稻共作富路宽
高温下坚守 我们都是社区创城人
兴宁区:科学谋划推动乡村建设发展
闽西日报社招聘检查人员启事
内江市第四届乒乓球俱乐部乙级联赛成功举办
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现“星空”主题食堂
北京:“合乘”定制公交南站发车 未来将在其他火车站推广
怀化市本级整改83户公租房承租户违规行为
【暖新闻】万水千山割不断!与大陆亲人失联26年,台湾南开科大教授在江苏如皋圆了“寻亲梦”
第二十六期《电视问政》后续:杨玉经调研《电视问政》曝光问题整改工作
【双阳区】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增强业务能力 编纂精品名志
驴友雨夜探险被困深山 救援队深夜紧急营救
省委书记娄勤俭来淮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