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不仅能获得流转金,还不耽误务工挣钱;种养殖大户可以实现规模化种养殖,降低了生产成本……11年前,利辛县大李集镇司郢村尝试实行土地流转,成立了利辛县第一个也是全市第一个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利辛县司海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把上千亩“闲田”集中起来耕种,既增加了外出打工户的收入,又让土地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1年后,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超过420万亩,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应而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6月2日,记者走进利辛县司郢村,探访这个亳州“土地流转第一村”的过去和现在。
种养殖大户显身手
村民司俊付用流转的土地种植了蘑菇,他腌制的这些蘑菇准备用于出口
6月2日,在利辛县大李集镇司郢村北两公里的蘑菇种植基地里,摆放整齐的百十个蓝色大桶特别显眼。
“这里装的是正在腌制的蘑菇,准备出口,我们主要的收入就靠它!”种植户司俊付从大桶中捧起几十个蘑菇,笑着对记者说,虽然现在不是蘑菇上市的季节,但他们基地里依然有蘑菇卖。
司俊付是司郢村村民,以前在上海务工,4年前回到家乡,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了50亩土地,搞起了蘑菇种植,目前每年可以获利10多万元。“现在家里有地的都愿意流转出去,不要操心了,收入还不少;对于我们想创业的,更希望能流转到土地,没有地,你种植怎么能搞得起来呢?”
如今在司郢村,流转土地用来搞养殖、种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记者看到,除了司俊付的蘑菇种植基地,该村还建设有生态农庄和养殖基地等,规模从数十亩到上百亩不等。
而在11年前,对于“土地流转”这个词,司郢村的很多村民都是第一次听说。司学华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此前一直在上海收废品的司学华得知家里正在试行土地流转,觉得这是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便赶紧返回家乡,流转了300亩土地,搞起了规模化种植。
“你算算,即使每亩地一年只赚100元,300亩地一年也有3万元收入。”司学华说,何况一亩地怎么可能只赚100元!事实也证明,除去各项成本,当年他每亩地赚了400元左右。
农户收入有保障
村民司学启展示他的土地流转合同书
司郢村现有农户868户,耕地面积4600余亩。在并村调整前,司郢村叫司海村,有农户668户,耕地面积3800余亩。由于当时村里近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许多家庭无法顾及家里的土地,再加上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土地分散经营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先前作为“民生根本”的土地,逐渐变成了“鸡肋”。
“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弃地不种越来越严重。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我看着就心痛。”10年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时任司郢村村支部书记的司战势介绍,他迫切希望能采取一些办法,让土地重新金贵起来。如今,这位年过七旬的老村干部因脑溢血已经卧床一年多,说话很吃力。
2007年秋天,在大李集镇政府的引导下,司战势通过走访农户牵头组织了利辛县第一个也是全市第一个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利辛县司海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司战势任合作社理事长。
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一些村民纷纷把经营权转移到社里。合作社对入社家庭实行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各入社家庭按照土地的多少来支付费用。而入社后不愿种地的农户,每亩地每年也将得到300元的补助。另外,为了提高农作物收种的效率,合作社专门成立了机耕、机播、机收服务队和农产品销售服务队、科技服务队。
“2008年,我们进行了测算,入社家庭人均收入比不入社的增加近400元。”司郢村村委会主任司学爱介绍,此后更多村民要求加入合作社,2009年的时候,入社农户从26户增加到386户,流转土地2617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7%。
土地成了“香饽饽”
两位村干部展示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成立时的牌子
“刚开始实施的时候,我们确实有点担心,生怕一场空,因为当时也没看到效益,也没听说其他地方有搞成功的。”村民司学启介绍,虽然加入了合作社,但他心里并没谱。一年结束后,一算账,司学启放心了:“一亩地的收入比我们自己种至少增加300元,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我服气了!”
听说不种地也能有收入,在深圳打工的村民司战前把家里的10亩多地流转给了合作社,不用种、不用收,每年可获得4000元左右的纯收入。
土地生金,流转费用也水涨船高。2007年,一亩地的流转费每年需要300元,目前涨到了800元。土地流转带来的经济效益日渐明显。
近年来,围绕着“谁来种田”“如何种田”问题,利辛县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截至目前,全县流转土地51.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7.1%,流转的主体是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王市镇土地流转大户沈良华流转土地15000余亩用于蔬菜、大棚西瓜、苗木、药材种植;永兴镇土地流转大户邓辉流转土地2180余亩从事粮食作物种植、水产养殖、蔬菜种植;利辛县金博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永兴镇诸王、徐营两村1500余亩,打造现代庄园经济……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了多个规模经营、特色突出的种植、养殖专业生产区。
“土地流转不仅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激活了农村发展的潜力。”利辛县农委副主任李东涛介绍,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后,土地经营主体运用新理念、引进新技术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挖掘了土地潜力,以前的“闲田”逐渐变成了现在的“香饽饽”。 (记者 蒋加磊 杨文刚 李锦文 文/图)
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建立联合协作工作机制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
和平规划建设“粤港钟表生态园”
创保合作论坛暨创保合伙人招募大会在蓉举行
武邑中学举行2018——2019年开学典礼
梅江区园区服务中心组织企业举行消防技能大比武活动
土地流转“转”出农村新活力——探访亳州“土地流转第一村”
驾驶证过期未换该咋办
河源获得2250万省级技改扶持资金
将用于支持和平龙川两县企业技改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传喜讯
关爱残疾人 温情满丰乐
乐山领地·天屿|快来看!有一群老顽童在这里high翻天!
睢县县科协积极开展“三五”基层工作日活动
老人骑车摔倒 民警伸手相助
这个暑假,来市博物馆看“湿地精灵•蝶影缤纷”蝴蝶文化展吧!
中国计生协会来榕调研
“真情守护·爱不止息”——富德生命人寿江西分公司“小海豚计划”爱心公益活动走进德兴市界田中心小学
安塞区召开庆祝第34个教师节大会
县级党政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首次述责述廉 日照9位“一把手”迎大考
预防为主 积极消灭 我市扎实做好今冬明春森林防火工作
做深做细做实各项工作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市纪检监察工作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