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走出“质量强市”新路径


2018年1月5日,资阳与成都两市质监局签订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明确提及“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报告中,有16处提到了质量。谈成就时提出“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提要求时提出“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谈产业升级时提出“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扩大优质增量供给”;谈创新型国家时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质量强国”,释放出了“质量第一”的强烈信号,对于推动我国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我市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积极倡导“成就质量 信立资阳”作为资阳城市质量精神,把质量强市纳入工作议事日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市质监局主动作为,善于作为,推动质量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近年来,以“质量强、品牌强、标准强、制造强、效益好”为目标,下大力气抓全面质量提升,不断强化质量管理职能,夯实质量发展基础,积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迈步“质量时代”。1个中国名牌、20个四川名牌、2个省政府质量奖提名、3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设“质量强市”,资阳诚意满满。
硕果之后,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质量资阳以“定标准、提品质、创品牌”为导向,以弘扬工匠精神,大力实施培育品牌、争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为密码,逐渐走出一条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促进全市质量的发展提升,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a 重质量
  多元共治 助力建设“质量强市”
质量强市,资“意”正浓。
在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为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如何提升质量,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我市坚信:全力推进“质量强市”是根本途径!
在质量强市的发展道路上,我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质量工作摆在服务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突出位置,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的实施意见》《资阳市政府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等系列独具资阳特色的质量发展纲领性文件,引领质量工作有序开展。
统筹安排部署质量强市工作,出台《资阳市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将质量工作考核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评价内容,以硬考核推动质量工作顺利开展,构建起“政府领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多元共治工作格局。
近年来,我市更是坚定不移地抓质量工作,不断壮大质量发展支撑,质量发展路径更加明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报请市政府出台了《资阳市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按季度向市政府报告全市质量状况;同时组织县(区)政府质量考核,牵头完成省政府质量考核(资阳)实地核查……质量发展压力正加速向基层传递。
 b 创品牌
  释放“质量提升”先进能力
  不待扬鞭自奋蹄,铆足干劲开好局。
当前,我国正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而需要记住的是,“强制造”的核心在于品牌发展。
品牌是质量、创新、标准以及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商业模式诸方面综合内涵的集中体现,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审时度势,资阳正加速“资阳制造”到“品牌资阳”的发展进程,推动综合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三牌共建”,引导企业走以质取胜道路,推动企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势将品牌战略发挥到极致,毫无保留地释放“质量提升”先进能力,提升区域综合经济竞争力。
品牌培育,规划先行。我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制定“十三五”品牌培育规划,有力保证了品牌建设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同时,围绕“1+4+2”优势产业,按照“提升一批、创建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选择了100户优势企业,制订5年名牌产品创建规划和驰名(著名)商标创建规划、质量管理创建规划和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创建规划;对列入规划的企业,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动态管理、确保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辅导和培育,推动质量品牌建设在资阳全市形成了梯次推进的态势。
在推行品牌发展战略过程中,我市还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着力培育和生成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品牌。
我市累计申请专利总量达307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699件;累计组织实施国、省级科技项目100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品18个。2016年,由市质监局、市科技局会同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等,帮助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制定空铁产业、产品国家、行业标准。随后,国内首列商品化新能源空铁在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竣工下线,成为我市先进制造业的新名片。
 c 强“标准”
  焕发绿色发展新活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需求正在从过去的“有得吃”“吃得饱”向“重安全”“重健康”转变。有机食品处于食品安全的金字塔顶端,是世界公认的高端农产品,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作用凸显。
绿色发展是我市近两年的关键词,不止“提提而已”,事实上,我市也是这么做的。
为构建绿色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我市坚持标准引领,深化质量对标提升行动,推出生态禀赋的安岳县申报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良好的生态禀赋、独特的绿色资源是安岳县的“金字招牌”。该县201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省级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个,“安岳柠檬”“ 周礼粉条”“通贤柚”3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岳柠檬保存面积50万亩、年产60万吨,规模、产量、市场占有率均占全国80%以上份额,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进入全国前十。
同时,雁江区持续做大“雁江蜜柑”品牌,全面启动花溪谷开发;乐至县、安岳县入围四川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乐至县成功创建省内首个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蜀人原乡满目葱笼、一派生机。
d 惠民生
  全域共享“质量红利”
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新期望和新要求,坚持标本兼治,推进质量惠民,这是我市质量工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特种设备、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我市对质量安全坚持实施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监管,构建起了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质量工作大监管平台。
近年来,我市持续夯实社会民生基础,组织了11家环境监测和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同时组织了7家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签订《诚信检测承诺书》;公告注销建成区内燃煤锅炉25台;配合经信委关停违法违规“地条钢”生产企业;帮助企业完善计量器具台账,抽查监测机构、水处理及工业企业6家,检查环境监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器等计量器具460余台/套,合格率100%,保障环境监测量值准确。
为让更多市民在深入实施“质量强市”的过程中拥有更多质量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市还强力推进质量诚信工程,有效整合质量安全监管信息资源,搭建反映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绩效与信用资源互通共享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同时强力推进质量惠民工程,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计量欺诈、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营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此外,还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强对产品、服务、工程、环境质量的监督,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质量问题。
在“诚就质量 信立资阳”的城市质量精神引领下,我市通过坚持“质量强市”、品牌先行、绿色发展等措施,将提高质量供给水平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提升质量意识和质量理念,建设质量高地,带动质量工作方式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
2017年12月,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与资阳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动资阳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加快美丽怡然资阳建设合作备忘录,省质监局支持我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进质量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等。我市大力推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开展质量品牌培育创建,大力推进质量技术改革创新,大力加强公共检测平台建设,大力构建现代质量监管体系。局市合作标志着质量兴市迈入新征程。
这一系列的“质量供给”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能,为全市企业的质量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正不断更新着我市质量发展新篇章。
崔鹏泓 彭玉竹
召开质量发展大会。
到企业督导质量工作。
市质监局推动“资阳制造”从“合格制造”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提升。图为四川现代的产品。
2017年9月20日,在2017年度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工作会上,安岳县被认定为国家有机产品示范县。
到企业督导。

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效能建设提升
安庆近期尿素购销两旺 价格小幅上涨
我县举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现场督导活动
泰兴高新区节能环保众创社区入选省众创社区首批试点
今年这些新举措都是你关心的
资阳:走出“质量强市”新路径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组织开展水上消防演练
月租最低仅需300元 杭州首个蓝领公寓正式交付使用
“电梯舞”走红网络 莫拿生命当儿戏
丰南区钱营镇加强隐患排查确保安全生产
市经信委到安徽菱湖漆股份有限公司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社保和地税联网啦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社保开户
春晚六大看点,川北民俗舞蹈《亮花鞋》将亮相
长江中游三省画家五人行国画联展在黄石市举办
全市文联工作会提出既有“高原”产品 又出“高峰”精品
市老干部大学:文艺汇演迎元旦
建设广东全域旅游示范区
广州市环保局开展生物质锅炉环保专项执法行动
我市今年前五月房地产报告“出炉”
龙潭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特色小镇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