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塘村龙氏光灿祠内景
马步泉塘村龙氏光灿祠
一姓一族郡堂之由来,素来定位严格,它既能窥探氏族之源流,又能警醒后裔端行修德,对敬宗收族、安身立命,意义深远。虽然有时“选官不问郡望,婚姻不分阀阅”,但其郡望与堂号在氏族人心中的分量与地位,仍然无法撼动。万载龙氏之郡望本是武陵,堂号为紫府,却在民国时期启用“忠孝”两字设祠冠堂,得于明朝两位龙氏名人,一为忠臣龙镡,一为孝子龙以仁。
忠孝二人,遗风可嘉
忠愍龙镡(1364-1403),字德刚,号龙山,为万载龙氏义井祠(小府龙氏以祠前“义井”为名)后裔,曾任明代洪武年间浙江晋王府长史,职衔正三品。
龙镡自幼卓尔不群,出入经史,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他髫游乡校,曾在白良乡长兴寺的偏房私塾求学,其钻研精神为众生所钦佩。19岁选入南宫,尤长于诗文,善书草隶。曹国公李文忠、司成宋讷认为龙镡是国士,将其推荐给明太祖诏对称旨。龙镡入班供职,研究讲解民间稼穑及古今孝悌文学诸史数年。后龙镡奉诏到泰州治水,到辽东、川、云视察军情,他将所经利弊当兴革者全部讲给皇上听,皇上称赞他的才能,特授浙江按察使。当年,浙江民众遭受水灾闹饥荒,龙镡将俸薪全部捐济各郡。因龙镡办事公正不畏权贵,遭人嫉妒中伤,被调任长洲知县。离任时,民众夹道相送。
明太祖朱元璋殁后,皇太孙继位称惠帝,年号建文。洪武第四子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在北平(今北京)发动“清君侧”之役。龙镡积极支持朝廷平定叛乱,力排群议,抱着“捐生固殒,弗事二主”的意念,毅然组织“勤王”之师保护危城,牵引燕兵,策应京畿安全。建文四年(1403),都城南京被燕兵攻陷。朱棣登基,为明成祖,逮捕龙镡,关进锦衣卫监狱。狱中,龙镡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与严刑拷打,威武凛然,坚贞不屈。
明成祖朱棣对龙镡无计可施,于永乐癸未年(1403)10月9日将其杀害,年仅四十岁。
孝子龙以仁,万载株潭龙氏仁山公苗裔,十五世,支属八甲,庠生。他周岁丧母,不知生母彭氏面颜如何,每动哀思之际,假借姨妈之容描生母之像,于明朝嘉靖辛亥年(1551)构筑一堂,将生母画像挂于堂中,他朝夕虔诚跪拜,以瞻以思,故名瞻思堂。
四年后,其父三纲公去世,他在墓左侧结庐而居。在无生母可恃无生父可怙之时,龙以仁竭力善事继母易氏与邓氏,不异所出。继母逝去,他又在茔畔结庐,守墓三年,穿斩衰之服,食干粥之食,日夕焚香悲号,历隆冬盛暑不易。
坊间乡绅将此情递呈县邑候,县府制作考匾,“并绵帛羊酒礼送,示劝服阕”。
邑人崇尚,设祠祭祀
龙镡被杀后,时人在收殓他的遗骸时,发现他衣带中血书一封,上书:“捐生固殒,弗事二主。别父与男,忍恸肝腑。尽忠为臣,尽孝为子。两端于我,归于一所。”感怀龙镡舍生取义,刑科给事袁芳松题联赞颂:“学问文章扬凤阙,忠贞孝义壮龙山”。
明永乐乙酉年(1405)2月18日,其遗骸归葬万载县东葛家窑。龙镡的束发结盟同朝共事之友甘泉,为之作墓志铭。
古人云,“贞节既已固,殊荣良不訾”。若干年后,龙镡被朝廷美谥为“忠愍”,其人其事载于《皇明通纪》及《明史》,其忠贞节义之风永垂史册。
明隆庆六年(1572)秋,万载知县徐一唯奉院道题准,将龙镡崇祀于乡贤祠,并亲笔撰文祭之,认为“礼莫大于分,道莫大于忠,惟公(龙镡)秉乾坤之浩气,为昭代之英雄,坚贞起于天性,忠义笃于渊良……”
此后,邑令韦明杰与乡绅也为龙镡忠诚之情所感,写下多首挽诗。常维贞等清朝万载知县相继在乡贤祠内,延续了对龙镡忠贞之节的崇祀,在清雍正初年创建忠义孝悌祠,将其牌位列于其中。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秋,在县邑孝廉之士辛廷芝的推崇之下,万载知县毕懋良发出倡议为龙镡建造专祠——龙龙山祠(又名忠愍公祠)。
为何称“龙龙山祠”?辛廷芝解释说:“宜人称江督公曰袁袁山,长史公亦宜称曰龙龙山,且志高山仰止之义也。龙山者,万城内山名,亦诸山之镇也……”由此,原本无别号的龙镡,加上了一个作为地域社会文化认同符号——龙龙山,被世人广泛接受与认同。清代万载另一名士,举人辛廷芝更是将龙镡与“江右三山”——文文山(文天祥)、谢叠山(谢枋得)、袁袁山(袁继咸)相提并论。万载教谕鲁鸿撰联盛赞龙镡的忠贞之义,联曰:
血性西江老,文文山,袁袁山,鼎峙龙龙山,名山不朽;
忠魂万载馨,齐大史,稽侍史,闻风晋长史,青史有光。
龙龙山祠历百余年风雨雪霜严寒酷暑,不幸而毁,任人在记忆中嗟叹遥望,在回味里沉淀下丝丝幽凉。
与龙镡的忠贞一样,龙以仁的孝行,也得到世人的赞誉。
明万历癸酉年(1573)秋日,知县徐一唯感其孝情,撰《瞻思堂赋并序》,称其“孝行久传,阖邑口碑”。
庠生周希贤也撰写《瞻思堂行状》,称其在车溪瞻思堂居住时,“盖欲陟陂岵屺,以永其慕,而甘心茕僻,以终其身也”,以为其“结庐墓以思亲,欲尽劬劳之报”。龙以仁以其孝而闻于乡,为世俗所罕见,屡获地方官奖赏。太守刘廷举,江西巡按刘思向、任春元、张苘、赵耀、陈世宝等人先后对龙以仁孝行题匾赠予。刘廷举赞其“良可嘉尚”。
明万历乙亥年(1575)初冬,龙以仁主持的车溪龙氏祠堂建成,他离开蟠龙,移宅于车溪,开始主修族谱。知县徐一唯欣然嗟叹:“……夫即其庐墓之诚、追服之恸,是即孝之修也……”县邑孝廉辛廷芝,乡绅张栋、郑邦德等人均撰写诗作赞颂。
合议修祠,奠位忠孝
清宣统二年(1910),万载龙氏因为“龙山公之忠,以仁公之孝,同为才七公之苗裔”,从宗族联合的角度,彰显龙镡的祖先功能。集贤龙氏族人龙公式光为义井龙氏重修族谱所撰序中说,“若龙山公之忠节,洵足光日月寿山河矣;而我房以仁公值躬孝行,则又后先辉映。”同时,对躬孝之人龙以仁予以丕显,真是“遗爱犹如在,残编尚可窥”。
龙氏忠与孝两位杰出人士被人赞誉有加,让龙氏族人倍感自豪与推崇。此后,万载义井龙氏与集贤龙氏有着合宗建祠的迫切愿望,一方面勘对集贤房世系图,实现祖先世系上的整合,另一方面大力宣扬义井龙氏中龙镡与集贤龙氏孝子龙以仁的形象。
古人云,“养亲光孝道,事主竭忠规。”民国四年(1915),在曾任湖北随州知府龙赓言(二十世纪三大词学宗师之一龙榆生之父)等乡贤引领下,在义井、集贤两大支祠并存的基础上,合力新建万载龙氏总祠于县城西门锦衣坊,冠名为忠孝祠,设立忠孝堂。
用“忠孝”冠祠名堂,乃一族之庆,这个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标志符号,表达了龙氏族人的寻根意识与对祖先忠孝的崇拜。龙赓言于《忠孝祠记略》中说,“宗人习惯辄引往事以增重,榜其室曰忠孝堂,揭其门曰忠孝第,嫁娶采舆之封曰忠孝世家”。
如今,虽这幢民国时建造的忠孝祠已毁,但忠孝堂、忠孝第、忠孝世家之名,因龙赓言倡导因众族人认同,已记入谱牒,在家家户户神榜中仍冠有“忠孝堂”之名,并撰写“惟忠惟孝尽纲常而光国史,贤子贤孙绍箕裘以振家声”的对联,张挂在万载各乡镇龙氏忠孝祠内,可见“忠孝”二字在万载龙氏心中奠基立位,正培本根沃枝叶,在宗族记忆中焕发熠熠光辉。
主流日照|小海豹“早”知道(2018.7.14)
海口城西派出所集体募捐8650元 救助被弃男婴
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车辆段户外停车场雨棚采购及配套安装项目更正/变更公告
大三女生举报父母:大义灭亲背后是传销的累累恶行
司机低头操作导航 致四车连环相撞
万载龙氏对忠孝的宗族记忆
美马里兰州枪击案嫌犯系白人男性 使用长枪作案
市人民医院多科室精诚合作 15小时清除“血管炸弹”
南阳全力建设白河国家湿地公园 满城绿色半城水 生态名城绽新辉
“弹性离校”期间,学生做什么
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批复市信息产业服务中心2018年度部门预算的通知
全市“青春扶贫·益暖东营”集中行动月活动启动
宿州市主城区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成效明显
少女七夕千里会男网友 武汉铁警劝其迷途知返
我市召开2017年度戏剧家协会工作会议
我委召开年终集中现场考核会
石湖中心幼儿园进行开学前准备工作
凤凰城“爱心团队”及爱心人士赴边村小学 进行爱心捐赠
官塘大桥中拱提升 央视新闻网络直播
我市不断完善寄递行业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