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葬那些坚持、纠结与困扰


花坛葬结束后,家属为逝者献上鲜花。 记者郭尧 摄(资料照片)
  3月30日上午,65岁的杨江前往玉函山安息园,将家中老人的骨灰安葬在追思苑内,“终于了却一桩心事”。这个决定对杨江来说并不容易,此前,他因生态葬的选择与长辈发生过争执。
  并非所有选择生态葬的逝者家属都像杨江一样幸运:随着选择生态葬的人逐渐增多,有市民找不到树葬陵园,一再等待;还有人实在等不及集体生态葬仪式,无奈选择了传统殡葬方式。
  犹豫3年作出的选择
  “海葬过程特别顺利。”回忆起去年海葬母亲的经历,陈文庆幸自己最终的选择,“没有因为海葬感觉对不起老人,也不觉得丢人。”陈文的母亲2013年去世,2017年她才带着母亲的骨灰去青岛参加了海葬仪式。
  陈文的母亲去世前,自己提出要求海葬。阻力来自陈文的弟弟,“他在国外做生意,想在济南给老人选个高档墓地,起初根本不同意老人海葬的想法。”陈文说,她本人则非常赞同老人提出的海葬要求。
  “老人想得很长远,她不想给我们留下后顾之忧,比如20年之后要续交的管理费。”陈文说,2016年她弟弟才同意海葬,相当于拖了3年。当年报名没报上,2017年春天才去青岛完成海葬仪式。
  陈文家的矛盾几乎是最激烈的。记者采访的其他19个家庭,都较为平静地顺从了逝者要求生态葬的遗愿,虽然也有人会因此纠结几个月。
  陈先生家的老人今年1月去世,尽管老人要求海葬的遗嘱摆在面前,陈先生兄妹几人却有些纠结,很长一段时间没能确定老人的安葬方式,“最后决定尊重老人的意见,3月初在殡仪馆登记报了名,今年就能海葬。”
  王女士曾想为92岁去世的母亲买个墓地,“以后好去看看”。最终,她还是尊重了老人的遗愿,将老人海葬。
  3年前,家住八里桥附近的牛先生决定去青岛海葬老伴时,一开始也曾面对来自儿子的质疑,“他说,‘以后你想我妈了怎么办?’”牛先生认为,想念归想念,他不想给独生子带来多余的负担,“孩子这么忙,不能给他造成负担,以后我也海葬。”
  最担心无处祭奠
  牛先生儿子的想法还是有一定普遍性的。杨江记得,几年前,老人刚提出花坛葬时,他也不同意,“虽然没激烈争吵,但也为这件事争执过,生态葬以后怎么祭奠?”后来,杨江得知生态葬也可以留下标志,才慢慢接受。
  陈文回忆称,海葬那天阳光很好,仪式过程让她满意,“仪式主持人说‘海在人在、回归自然’,让我印象深刻。”仪式结束的第二晚,陈文梦见了母亲,梦里母亲穿着漂亮衣服,笑得很开心,“说明母亲认可这样的安排。”
  “我拍了海葬仪式的视频,回来分享后,很多亲戚朋友以后也打算海葬。我打听了,如果不想参加集体仪式,随时可以自己雇船海葬。”今年60多岁的陈文,已经和儿子商量好,自己百年以后,也要海葬。
  回济南1个月后,陈文接到殡仪馆通知,位于玉函山公墓的海葬纪念碑刻好了,她随时可以前去祭奠。
  记者随机选择了5名近几年参加过海葬的市民进行采访,他们都表示,今年的清明节,将不再专程前往青岛,而是选择去玉函山安息园的海葬纪念碑祭奠。
  玉函山安息园的海葬纪念碑上刻着从2013年4月至今共5批参加过海葬的逝者名单,共305人。纪念碑后面是一片水池,陈文认为这象征着大海。
  近期没有树葬场地
  除海葬外,节地生态葬还有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和壁葬等方式。目前济南推行较多的是海葬和花坛葬,前者2013年开始推行,2015年起每年都有花坛葬仪式,去年由于报名人数多,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举行了一场花坛葬仪式。但近期计划树葬的市民,却发现选择余地不大。
  今年春节前,市民王先生的母亲去世,“老人生前专门提出要求树葬,或者海葬。当时我承诺,保证按她的要求做。”老人去世后,王先生才发现,想找树葬的公墓并不容易。
  3月前后,王先生跑过两三个墓地,都没找到满意的方案。“花坛葬我看过,土地循环利用,不是很符合心理预期。海葬要等4月底,不想让老人的骨灰在殡仪馆寄存太长时间。”无奈之下,他买了墓地按传统民俗为老人下葬,对这个结果感到很遗憾。
  市民杨女士最近也在为生态葬着急,她不仅要为3年前去世的父母海葬,还想给今年去世的老伴找个合适的地方树葬,“今年济南市组织的是黄河入海口葬,可我父母对青岛有感情,最好去青岛海葬。“杨女士说,如果等到今年秋天,济南民政部门不组织去青岛海葬,她可能会自己单独去青岛找公司海葬。
  杨女士的老伴临终前同样要求生态葬,她去公墓咨询过,总被推销草坪葬,“我们不要墓碑墓穴,但就是找不到树葬的地方,今年的花坛葬报名也报满了。”她不知道今年能否完成安葬三位家人的心愿。
  3月27日下午,山东福寿园工作人员说,福寿园的最后一个树葬穴位,在前一天被卖出。福寿园一建园就开设了树葬项目,共有不到20棵黑松树,每棵树可埋葬四具骨灰,使用玉米淀粉罐,最终完全降解。这名工作人员说,下半年可能还会再推出树葬,但具体时间和计划尚未确定。
  玉函山公墓曾有过树葬,现在也没了。“因为一棵树只能埋四个(骨灰),不能重复利用,没有地方了。以前搞的树葬在半山腰,单独一片树林,搞了两年,就没再弄。可能不会再有这种形式了。”一工作人员说。
  今年,山东金陵文化陵园和平阴县青龙山安息园都将推出树葬,但均尚未完工,近期暂时不具备下葬条件。
  除此之外,济南市另外6家经营性公墓没有树葬可供选择。
  花坛葬仪式难预约
  采访中,记者发现,限制市民选择生态葬的原因之一,是时间和场地选择不够自由。
  市民于女士2015年开始试图为去世的丈夫报名树葬或花葬,“名额很少,到现在没报上名”;2016年,70岁多的段女士想为逝去的父母生态葬,报名未果,需要继续等待,最终选了传统殡葬;家住东仓小区的张先生去年4月曾咨询过生态葬,当时清明节的报名已经结束,“不想等到第二年,就按传统方式办了。”
  从参加花坛葬的人数看,选择这种生态葬的逝者或逝者家属正逐年增多。有人发现,想通过殡仪馆报名花坛葬,需要在每年春天隔段时间打电话咨询,“刚开始报名没几天,就没有名额了。”今年春天首批生态葬已结束,市民想报名只能4月底致电市殡仪馆咨询,暂时没有预约登记服务。
  2016年本报曾报道,“因场地有限,公益生态安葬及共祭仪式有多位市民报名未果。”当年,省民政厅曾要求,到2016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规划建设一处具有示范引导作用的生态公墓或纪念设施。
  为了便于逝者家属报名,山东省两年前还曾启用骨灰生态撒散服务平台。目前,记者尝试登录该平台,却发现不显示预计撒散时间,预约系统难以使用。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原标题:生态葬那些坚持、纠结与困扰

帮朋友“代卖”假名牌眼镜 被判共同承担侵权责任|芜湖早阅读
我市乒乓小将再夺两金
凌晨2点 2万环卫工人上岗
孙文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规划公开招标
居民都去世三年了家属还在领低保 社区低保专干受处分
生态葬那些坚持、纠结与困扰
迎江区:强基固本筑堡垒 攻坚克难敢争先
企业减负降本“六连招”招招有力
关于印发《东莞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农业厅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两个月追发3819人工资3111万多元
市建档立卡贫困村定点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汤原县考察
市公安局举行老警退休新警入队仪式
靖西查扣一批商标侵权白酒
凤城市部署造林绿化森林防火和防汛抗旱工作
全省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研讨暨庭审观摩会在济宁召开
好作风创出新速度 ——丛台区率先完成支漳河分洪道综合整治征地清表工作纪实
市财政局“四个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
李正印会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杨瑞凯一行 王立伟一同会见
我县召开县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
南明区扎实推进“千企改造”“千企引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