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特报客户端就算是土生土长的斗门人,恐怕也很少有人知道,在当地的深山之中竟然藏有多条100多年前的古驿道。近日,斗门区旅游局联系我市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相关单位,组织有关人员对当地四条古驿道进行了现场踏勘,研究规划如何合理保护利用,争取推动这四条古驿道列入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范围。
近日斗门区旅游局联系我市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相关单位,组织有关人员对当地四条古驿道进行了现场踏勘。
在斗门黄杨大道旁,有一个村落叫汉坑村。早前,在离汉坑村南约5公里的荒山密林中,接近大濠涌东边土名两耳岭的茶冷迳山坳处,发现距今300多年的古驿道驿站遗址(时人称之为“茶亭”),引发了众多本地居民和历史文化爱好者的关注。据史料记载,汉坑茶冷迳古驿道早已存在,是当时斗门地区(古称“黄梁都”)境内设立的四条古驿道之一,也是斗门地区最多人来往的驿道驿站。这座建在山坳上的古驿道驿站,为当年官府出资设计施工兴建。墙厚约50厘米,为黄泥灰沙夯实作墙,上盖桁瓦的亭形建筑。因这山坳土名茶冷迳,故称为“茶冷迳”驿站。据汉坑村年纪大的村民介绍,在上世纪50年代, “茶冷迳”古驿道还是斗门通往五山、平沙一带的必经之路,那时斗门各学校到平沙糖厂参观学习,都是经这条古驿道走去的。
近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斗门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推动古村落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斗门区旅游局联系我市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牵头单位(市住规建局)和规划设计单位(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到斗门就“茶冷迳”等古驿道情况进行调研座谈和实地踏勘。斗门区多位长期从事地方文史研究的专家和长者们,不但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前期研究成果,还不辞辛苦陪同调研组深入山岭和密林中的古驿道驿站遗址及沿线村落,进行现场踏勘和指证。记者看到,有些古驿道已经面目全非,但有的路段保存较好,拾级而上的石阶仍颇具规模,“茶冷迳”古驿站的石柱虽历经沧桑依然挺立。
斗门区旅游局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配合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团队,依据现有研究成果、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踏勘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并推动斗门“茶冷迳”“庵山径”“西坑径”“乾务径”等四条古驿道尽快纳入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范围。在保护古驿道原真性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积极策划旅游线路和产品,融入斗门旅游资源网络化建设,带动古驿道沿线乡村振兴;制定多元化古驿道文化展陈方式,传承村落历史文化,留住村落文明印记,承载村落无限乡愁。
据了解,南粤古驿道是指1913年前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道,包括水路和陆路(官路和民间古道),是经济交流、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近年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启动对境内古驿道的保护修复、活化利用和宣传推广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对于整合串联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广东历史文化遗产在 “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展现岭南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精准扶贫、助推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珠海市境内的岐澳古道一部分作为11条重点线路之一,已纳入了2018年南粤古驿道保护和修复利用工作。(文字:郑振华 图片:曾遥)
朋友圈疯传 胶州百货大楼对面打架打死人了?真相在此
“夜游三江”西岸高层建筑亮化工程预计春节前完工
7月份桑植社保局为全县1.1万名退休人员调资到位
和睦邻里情 端午粽飘香
去农药残留 最好这样洗菜
珠海这片深山密林中 发现300多年前驿站遗址
全市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及省级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创建成效显著
一天销2000单 这个“80后”青年真的很会卖李子
“农村创客”的艰苦幸福创业路
乐山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东二环改建工程进入冲刺阶段 下月有望全线通车
我市打造最具活力的“蓝色增长极”
禹州市组织收听收看全省“三夏”生产暨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两区”划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第三届丝博会我市签约引资再创新高
上官吉庆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人代会作报告工作
南通脱逃毒贩疑似在一饭店现身!换了衣服,手铐也不见了
东营区级老领导视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 纲要编制基本完成
助力“第二故乡”环保事业天涯区“候鸟”开展红树林生态调研
共建图书馆,大家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