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能干什么?从挣1工分到销售几万元


  【编者按】
  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体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上,更体现在亿万人民方方面面的获得感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成果要让人民群众共享。”“获得”二字,道出了改革的精髓,它是改革开放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改革成就的重要标尺。
  40年来,作为红船起航地的嘉兴,改革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我们大步迈向幸福新生活、美好新时代。今起,本报特别推出“致敬40年·说说我的获得感”专栏,本栏目将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兴人讲述自己40年的生活变迁和温暖故事,讲述他们在衣食住行、工作生活、人生出彩等方面的获得感。在获得感的激荡下,亿万人民必将成就新一轮改革。这些与你我息息相关的故事,敬请关注。
【一名讲述人】
  徐先锋:嘉善县乾贸黄桃专业合作社秘书长,33岁
【一种获得感】
  1小时能干什么?分田到户前,我父亲起早贪黑干农活,1小时最多挣1工分,折合只有8分钱。1990年父亲开始种黄桃,他1个小时挑十几担黄桃,只能卖几十块钱。现在,我在网上1小时能卖出6000斤黄桃,收入几万元。4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效率革命,给我们农民带来了满满获得感。
【一个小故事】
  8月上旬,又到黄桃成熟时。嘉善县魏塘街道三里桥村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桃树上硕果累累,果园里黄桃飘香。果农们头戴草帽,忙着采摘黄桃。几位阿姨坐在合作社的场地上,麻利地将黄桃进行分拣、套袋、装箱……
  徐先锋带着两个年轻人在电脑前忙碌着。屏幕闪烁,一条条订单信息快速滚动,他们不断敲击键盘,与客户沟通……“刚刚1小时卖了6000斤黄桃!”徐先锋抽空看了下最新销售数据,忍不住兴奋地抬头,向大家宣布了这个喜讯。现场一片欢呼雀跃!
  徐先锋讲述:
  1小时能干什么,从这个角度回想这40年,从父亲到我这两代农民,变化实在太大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村还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时村里全部种水稻。我父亲徐秋永和村里人一样在生产队挣工分,每天干活起早贪黑,却只能勉强糊口。最苦的是夏天割稻谷,烈日晒得脸上脱皮,稻穗刺得人浑身发痒,手上被拉出一道道血口,胳膊上密密麻麻全是小红点。割完稻还要挑担、脱粒,都是力气活,肚子又经常吃不饱,有时饿得腿肚子直打战。
  尽管十分辛苦,那时一个“全劳力”一天最多也只能挣10工分,折合不到1块钱,这样算下来,1小时就只能挣几分钱了。那时一亩水稻年收入200多元,现在一亩黄桃3万多元产值,增长了150倍。
  改革开放后,农村分田到户,政策也宽松了,大家都能吃饱肚子了。1990年,嘉善大力推广种植上海农科院的“锦绣黄桃”,我父亲在村里第一个种了28亩。
  那时种桃全靠双手和锄头,费时费力,非常辛苦。就算一刻不停,我1小时也只能种完一小片黄桃苗。父亲是个“快手”,但他一天也种不完1亩。那时我感觉最痛苦的事,是大冬天跟着父亲去桃园里干活。田里的冷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生疼,我手背上长满冻疮,肿得像馒头。
  种桃辛苦,却要靠天吃饭,碰上刮风下雨,桃子有的在河底,有的在沟底。好不容易等到黄桃成熟,卖桃更苦。每年8月,父亲把桃子一担一担挑到1公里外的船上。凌晨,父亲开着挂桨船,“突突突”一路开到嘉善商城,再一担一担挑进去批发。一个人一天挑7500公斤,连续二十来天,他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桃子只能卖6毛钱1公斤。
  那时农村太苦,我们年轻人都千方百计跳出农门。我2003年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杭州工作,朝九晚五,收入还不错。如果按8小时工作制算,1小时也有几十元收入了。
  在杭州工作几年,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个“杭漂”。想到父母太辛苦,农村发展越来越好,5年前,我辞职回村里当起了“桃二代”。
  回村后,我们成立了黄桃专业协会,请专家一起研究制定技术标准,试着更科学、高效地种桃。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种黄桃效率越来越高了。去年冬天,我指挥2台大型翻耕机,1小时就种完了1亩黄桃,还完成了平整土地、翻挖沟渠和种植蹲位等全套工作。有位60多岁的“老把式”惊叹:“黄桃还能这么种啊!”如果在过去,这些活3个人干也需要两天!
  黄桃过去开船卖、提篮卖,卖得慢,价格又低。我回村后开始试水电商,在村里开起了第一家淘宝店。第一年,我网上销售高峰期每小时卖出了3000斤黄桃。全村桃农都沸腾了,纷纷来取经。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回村了,家家户户都“淘宝”,如今村里光销售大户就有16家,黄桃60%以上通过网络卖向全国各地。去年,村里一个年轻人3天卖出20万元。今年这个纪录再次被打破了。这几天我1小时最高卖出6000斤黄桃,销售收入几万元。
  现在,你看看我们村里,各大快递公司都来了,顺丰、申通、圆通……快递公司把车开到村里,直达田间地头,等着把黄桃装车,当天就发往全国各地。外地采购商也慕名而来。每天,大大小小的货车进进出出,打包声此起彼伏……
  品质提升了,销路打通了,我们“九熊”黄桃品牌越来越响,身价也节节攀升。从2012年每公斤4元,到后来8元、12元,去年每公斤黄桃20元,精品黄桃卖到20元一个。黄桃亩产也提升到近1500公斤,每亩能卖出三四万元,比过去翻了好几番!
  颗颗黄桃甜如蜜,给农民带来看得见的实惠。习总书记说,要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我认为在我们这儿已经实现了。我就是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你相信吗?创得了业,赚得了钱,实现得了梦想,农民会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向往的职业。看得见天,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农村也会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家园!
【一段手记】
  40年前,改革开放发端于小岗村的“大包干”;40年后,我们在嘉兴农村感受到最鲜活、最深刻的“获得感”。
  改革开放首先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大地发生了惊人的效率革命。来自市农经局的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1亩水稻年产200多元;现在,亩产“千斤万元”模式已在嘉兴推广。去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25.74亿元,相当于每小时创造257万元产值,约为1978年的23倍。随着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嘉兴的村庄越来越富,农民荷包越来越鼓。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233元,连跨千元、万元等标志性关口,到2017年已增长到31436元,农民收入连续14年领跑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更是一路缩小到1.69:1,再创全省最低纪录……一组组数据,记录着嘉兴农民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小时,在岁月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1小时能干什么,40年间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据统计,去年中国1小时大约有1542名城镇居民走上工作岗位,超过211万旅客出行,移动支付近230亿元,收发快递近460万件,生产大约3312辆汽车,进出口大约32亿元货物……改革开放40年创造的中国奇迹,1小时就能让你看清。

程修略参加利辛县委办公室党支部“全体党员讲微型党课”比赛活动
加大财政检查力度 认真整治财经秩序——我市2017年度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检查工作结束
[武侯区]武侯区组织收看全国禁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南湖论坛】农历新年后第一课,他们讲了啥?
无限极“饮水思源大爱无限”公益活动在昆明箐口村举行
1小时能干什么?从挣1工分到销售几万元
市公交总公司开展2018年公交驾驶员安全服务技能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提升服务水平
安庆市首届作家(小说)培训班开班
公款报销私家车保养费、维修费,象山区象山区通报一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
数博前沿丨贵阳:缩小“数字鸿沟” 共享“数字红利”
红旗北路延长线即将建成通车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乒乓球联赛东莞赛区比赛结束
岳阳作家阮梅作品《亲爱的女儿》获好评
港北区交通局贯彻落实解放思想大讨论会议精神
全市社科工作会议召开
东西南北中 泉城秋意浓 济南市旅发委发布“庆中秋迎国庆”秋季旅游指南
仙游农信社员工自发设立慈善基金捐资逾百万元
前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26家
市征收办强力推进土地房屋征收安置
2017年嘉兴市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决赛在海宁市紫微高级中学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