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业“尖子”领跑转型升级聚焦经开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实体经济能级


3月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在经开区调研时强调,经开区要树牢“四个意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工作全局,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王君正要求,经开区要认真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要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改造,一手抓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经开区以高度的思想共识、行动共识,对标各项工作,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早在今年年初,经开区就在2018年全区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特色经开”,实现实体经济更加繁荣。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引领,全力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肩负起全市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任,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新路。
如何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开区有一套非常管用的“秘籍”:
坚持以优化服务为抓手,打造高标准软环境,引导和推动存量企业技改扩能,加快新旧动能转化,让产业“尖子”领跑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把握转型升级机遇期,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发展新优势,激活的是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2017年,经开区通过出台支持政策、采取“一对一”服务等,激发大陆汽车电子、福耀玻璃、三鼎、奥托立夫、富奥石川岛、博泽、邦迪、吉大赢创等25家企业开展扩能改造,当年完成的有15家,新增产值27亿元。纵观这些技改扩能项目,企业不是简单地扩大产能,而是遵循市场需求,增加新产品或者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通过当期投资,不断给未来打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大陆汽车电子和富维安道拓产值均突破100亿元。
今年,以大陆汽车电子和富维安道拓为代表的产业“尖子”更是新动作不断。
大陆汽车电子在经开区增投生产线,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传感器项目的投入,不断推出新的高端产品,抢占市场。
富维安道拓有55个项目并轨运行,其中红旗Hongqi EV HEV仪表板和座椅、奥迪audiQ5仪表板和座椅等新产品项目将相继投产。
此外,德国汽车零部件“姊妹花”博泽和科世达集团、享誉世界的法雷奥集团等多家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今年也都有新项目投建。
这些项目上马快、见效快,消耗资源少,可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运行,将为经开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经开区对外开放开辟新途径。
企业技改扩能的热潮再次在经开区涌起,这是经开区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经开人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脚踏实地,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做下最好的注解。
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经开区发展已然走进“春天里”!
春回大地,万物竞荣,区域发展进入新生季。
在经开区,到处都有春的气息。生长,成为这个季节的关键词。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技改扩能浪潮澎湃。
结新果:
大陆汽车电子传感器增产项目启动建设
10日,在长春经开区专用车生产力促进中心3-1号厂房,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正式开始建设传感器增产项目生产线。这标志着德国大陆集团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在长春经开区正式迈出扩建新车间,增投生产线的第一步。目前,车间正在进行生产调试,预计今年9月实现量产。
走进初露芳容的新车间,一台台精密的仪器、一个个忙碌的机器人,让记者有种走进科学实验室的感觉。在车间工位上,记者看到,操作台上摆放着显微镜、电脑显示器、自动焊接仪器等设备。据介绍,新车间以高科技自动化生产加工为主,完善的控制程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能确保产品质量,并有效减少原材料损耗。
“这小小的传感器,就像是汽车的‘神经末梢’”,仅一个高温传感器的接头部位就需要10多道工序来完成!”负责新车间建设的项目经理杨鹏告诉记者,衡量现代轿车控制系统水平的关键就在于其传感器的数量和水平。当前,一辆国内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安装几十个传感器,而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多达100多只。
伴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子化的推进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传感器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传感器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发展态势。同时,随着新型的、先进的、高性能传感器的不断研发成功,应用成本不断降低,将拉动整个传感器产业持续蓬勃发展。
为顺应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加紧拓展自身业务,以满足市场更高的质量要求,更多的产能需求,以及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为客户持续提供高度灵活的服务。为此,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决定在长春租用和增建新的生产车间。
新车间的产品种类根据动力总成传感器分支机构不断壮大而划分,将专业生产动力总成传感器产品,包括温度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水温传感器,高温传感器)、门把手传感器和变速箱位置传感器等。
据了解,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由德国大陆集团在中国长春投资设立的独资子公司,该工厂位于武汉路1981号,主要为大陆集团的动力总成事业部生产各种产品,包括发动机管理系统、发动机系统部件、变速箱控制单元、油轨总成、调节器和传感器等电子产品,技术和设施均达到世界标准。
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是大陆集团非常重要的生产基地,凭借其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占据领先地位,并于2017年实现了产值突破100亿元,为经开区乃至长春市、吉林省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突出贡献。近年来,该公司为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推出高端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此次扩能建设传感器新项目将进一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并大力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再掀新热潮:
15户规模以上的企业将开展技改扩能项目
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企业技术改造”一词对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如今,它又被赋予包括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在内的新内涵,并再度焕发巨大活力。“技改”已成为经开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夯实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经开区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现有设施、工艺等进行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了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今年,经开区技改扩能势头依然强劲。据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经开区共有25家企业开展了扩能改造,当年即完成的有15家,新增产值27亿元。今年,经开区预计还有15户规模以上的企业继续开展技改扩能项目。预计这些扩能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可新增产值百亿元以上,将有效壮大经开区产业基础。
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有限公司将启动年产15万台TNGA2.0L发动机项目。近年来,丰田公司在全球推行TNGA项目,“一汽丰田发动机”一直在努力争取这个项目在长春落位。目前TNGA已经获得一汽集团和日本丰田的批准。该项目计划一期投资11.5亿元,计划新建TNGA2.0L发动机铸造线。项目拟于2019年10月正式投产,到2020年末,可形成产能规模15万台/年,项目年产值22亿元。
长春博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计划6月份启动三期扩建项目。“长春博泽汽车”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德国博泽集团在中国的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2004年5月27日成立,2006年1月正式建成投入生产。该公司主要产品为电动座椅调节骨架,玻璃升降器、冷却风扇、车锁装置和其他机械电子部件等。客户为中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如一汽大众、奥迪、华晨宝马、沃尔沃、长城汽车等。由于生产需要,该公司计划扩大产能,投资6000万元建设电动汽车座椅骨架、玻璃升降器项目及办公楼、研发中心,占地面积789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目前,项目正在办理前期开工手续,计划今年6月份开工建设,2019年8月建设完毕。
“福耀玻璃”将启动汽车前挡玻璃压制连线生产线智能化项目。据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计划投资10530万元,购置工业机器人及压制成型炉等先进生产设备46台套,利用企业现有生产设备21台套及公用配套设施,组建汽车前挡玻璃压制连线生产线;同时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配电改造,对局部大型设备区域进行设备基础改造,对部分设备区域进行洁净环境改造。为生产线设计MES系统,并与企业ERP系统衔接,将生产计划与排产、工单管理、工艺管理、质量控制、生产调度、设备管理、物料管理、工具工装管理等信息实时共享,并做出实时判断和调控,以实现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该项目计划于2019年10月竣工,达产后可年产938340片汽车前挡玻璃,实现营业收入23072.9万元。
……
一个又一个龙头企业选择继续增资经开区,这样的“大手笔”,源于对经开区、对长春的信心。而信心来自长春深厚的制造业底蕴。
在众多装备制造产业中,有着“汽车城”美誉的长春,在汽车产业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瞄准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目标,长春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迈向高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光电信息、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大数据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扎实的“3+6”产业体系框架,变中求新的动力转换,为长春经济稳增长筑牢基础。
而经开区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也有望再上新台阶:在业已形成的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化工、现代服务业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经开区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超前谋划产业转型,重点发展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石墨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新业态、新动能。今年,经开区还创新开展了“特色经开”建设,以攻坚战为载体,通过开展13大项、32个攻坚战行动,突破工作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经开区计划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3%以上。
经开区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实体经济发展也将迎来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通过对已有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可以为企业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与此同时,一批批技改项目,必将成为一个个新增长点,助推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
精准服务再发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要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提升“获得感”。推动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更多向实业聚集,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崇尚实业的氛围至关重要。
对此,经开区的做法是:一方面要做“减法”,继续推进简政放权,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让人们对做实业有兴趣、有信心;一方面要做“加法”,营造优良软环境,吸引更多要素流向实体经济。
4月3日,经开区还专门召开了软环境建设大会,就推动软环境大提升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这也标志着经开区正式打响了“软环境品质提升攻坚战”,吹响了新一轮软环境建设冲锋号。
今年,经开区将把软环境建设摆上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围绕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政策高地、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全力打造无障碍、高品质、有特色的经开软环境“金字招牌”,开创软环境建设工作新局面,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上当好“排头兵”,为推动全市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面深化改革,打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重中之重就是深入推进改革。经开区将聚焦机构改革,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协调推进,高效落实;聚焦“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取消、下放和保留行政许可事项的规定,实现零距离、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聚焦“只跑一次”改革,从企业、投资者和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事项做起,全面梳理公布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只跑一次”事项;聚焦“一门式、一张网”改革,推动网上办事大厅、实体政务大厅整合发展,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换取企业和群众“少跑腿”;聚焦商事制度改革,在“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释放创业创新活力。
——创新载体功能,实现服务环境的大提升。
大陆汽车电子、富维安道拓两户企业在经开区的大力扶持下,去年产值双双突破百亿元。为保持成果、扩大战果,经开区积极落实全市“问题大整治、服务大提升”专项行动,依托特色服务载体,深入了解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确保找准问题根源、抓住提升重点、及时全面整治,进一步把服务工作做实做好,助力更多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对两户百亿级企业的服务。通过主动上门回访,切实了解企业对各类问题解决情况的满意度及当前新的诉求,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关怀。
继续巩固服务载体建设成果,经开区将强化创新、扩大优势。深入推进“企业服务日”活动,每月第一和第三个星期二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重点围绕规上企业、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开展服务,推动企业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每月第二和第四个星期二大力开展“基层总动员、服务全覆盖、环境大提升”活动,全区上下形成“一盘棋”,重点围绕中小微企业开展服务,解决好中小微企业的问题,全力做到“走访一批、服务一批、扶持一批、储备一批、发展一批”;积极开展“问题大整治、服务大提升”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把制约环境的矛盾症结找出来,把影响市场活力的问题差距摆进去,紧盯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对照“八个专项整治”,列出清单、挂账整改;大力实施服务重点项目“三百”行动,切实把包保项目、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过程视为环境再造的过程,用实实在在的努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以投资为导向,打造一流政策高地。
不断丰富政策体系。结合国家、省、市新出台的政策及经开区发展需要,在深入了解企业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围绕人才引进、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兴隆综保区平台功能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完善经开区政策体系。政策的出台将多方征求意见,使新出台的政策更有针对性、更务实管用、可操作性更强。同时,充分发挥“经开政策大讲堂”的宣讲阵地作用,切实拓宽政策宣传渠道,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帮助企业用好政策。
——“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输血造血。
吸引更多要素流向实体经济,特别要摆正与金融资本的关系,打造能满足制造业需求的金融链。
近日,经开区积极搭建平台,“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署了《智能制造产融结合战略合作协议》。“产融结合”,即实业和金融的有机融合。
此次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以“本地龙头企业+本地金融机构”创新打造本地产融结合平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助力长春市打造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全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根据《协议》,三方将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造供应链融资平台,紧密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1+N”融资担保服务、保证担保服务等金融产品支持。
下一步,三方还将共同发起“长春市智能制造企业融资综合平台”建设,更好地为我市智能制造中小企业增信赋能,助力我市打造区域产业生态圈,提升我市智能制造产业全球竞争力。
——创一流硬环境,强化要素保障。
作为富有经开特色的一个项目,8号公寓凭借着“价廉物美”,帮助企业解决了不少引进人才暂时的住房问题。
原来,在经开区开展的“企业服务日”走访中,有企业提出希望经开区在职工宿舍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了解到此情况后,经开区第一时间对重点工业企业宿舍方面的需求和经开区供给能力进行了全面调度,投入1450万元,对专用车园区内3栋大楼按照拎包入住的标准进行了整体改造,同时对公共食堂的服务能力进行了提升。据长春经开国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占鹏介绍,8号公寓有3栋公寓楼,共有466个房间,可提供床位984个。值得一提的是,经开区不仅采购了家具、床品、纱窗、窗帘等物品,使企业员工实现拎包入住;每周还为入住人员提供免费清洗、更换床品等服务。此外,还对公寓公共部分进行装修,极大改善了公寓周边环境。
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便是受益企业。大陆汽车电子FF Pese分工厂经理孙成伟表示,由于车间操作工人流动性大,经常导致车间招不上来工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和影响企业生产。“今年,企业公寓审批下来后,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员工住宿难的问题,同时公寓的便利设施及后勤保障服务也为企业员工提高了生活质量。不仅帮助企业留住人才提供了保障,而且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十足的后劲。我们相信,大陆集团在汽车行业最佳雇主的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孙成伟说。
据了解,下一步,经开区将利用现有资源,再高标准打造一批企业公寓,扩大重点企业范围,使此项福利能够惠及更多区内企业。
8号公寓可以说是经开区打造一流发展环境的一个缩影。今年,经开区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大要素保障力度,使入区企业享受到全市一流的配套服务。涉及到企业的硬件设施投入,经开区坚决不拖不等。
——加强督导宣传,营造软环境建设良好氛围。
经开区将发挥督查考核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鼓励、奖励及惩戒机制,加大软环境督促检查和考核评比力度,完善落实软环境工作责任制。同时,扎实开展软环境建设宣传活动,用旗帜鲜明的舆论导向,传递软环境建设的正能量,把执法、管理、监督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把亲商重企的理念融入到具体行政行为之中,认真处理好“亲”“清”关系,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服务经济发展全局的自觉性。

集贤县组织收听收看全省医改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
全国布下60多家门店 仪陇小伙再进军西南市场
全市高中将进行体质健康测试
临海括苍以“清河、净河、美河”为契机让淙淙溪水映衬桃源美景
唐图荐书之《读懂蔡元培》
让产业“尖子”领跑转型升级聚焦经开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实体经济能级
卫辉市2013年唐庄镇公租房生态小区幼儿园项目招标公告
冀东油田开展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活动
巴中市安监局提升安全生产政务服务“速度”和“温度”
淇县卫计委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小结
市属各国企与马山县14个贫困村结对帮扶
买辆二手皮卡车 还没过户就坏了两次
万店镇举行应急救灾演练
新安镇郑老太迎来百岁大寿
广元市向深山要效益打造“秦巴药都”
洛阳机场航线正加密方便旅客飞来又飞去
“光明使者”谢爱宏再次获评“全省医师优秀个人”!
雨后道县云海萦绕 宛如仙境(组图)
李瑞峰出席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管乐团沪上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