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记者周文俊 通讯员胡芳芳
近年来,资源县积极响应我市“万企帮千村”活动,发动广大企业通过各种方式,通过企业发展帮扶贫困村,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我们在帮扶贫困村工作中,创新探索出入股分红、农企双+、就地务工‘三大模式’,达到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共同发展的目标。”资源县源祥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目前,合作社正通过“三大模式”,投入到资源镇石溪村、天门村,河口瑶族乡高山村、立才坪村等多个贫困村脱贫攻坚中,有力地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产业发展是帮助贫困群众持续脱贫的关键,但在实际帮扶中,部分五保户、因病致贫户等没有劳动力,产业发展便无从谈起。
“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每户贫困户有5万元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的免息贷款及县扶贫办以奖代补政策的扶持资金,我们就通过合作社引导贫困户以入股分红的方式,成为产业发展基金,有合作社集体发展养猪、养鸡及种植中草药等产业项目。”该负责人说,通过这种方式,贫困户原来手中“不活动”甚至“直接消费”的资金变成股金,贫困户变成股民,相当于有了能下蛋的“母鸡”,确保了他们能有持续的、稳定的收入来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贫困户共筹资近200余万元(含金融贷款)用于投资,2017年每户分红普遍在6000元以上,80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与此同时,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关系(贫困户)”的企业带动模式,贫困户可以采取土地、资金、技术等方式“+”入合作社的种植和经营中,在种植基地里实行统一种植、管理、销售等,既激发广大村民特别是贫困户投身创业的积极性,也解决了技术不过关、单打独斗等难题,使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标准化,更有效带动该村的产业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2017年,以该模式直接带动贫困户70多户,贫困户年增加纯收入800元至4800元。
除了引导贫困户通过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投入到产业发展中,合作社还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帮助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就地务工,避免外出务工后无法照顾家中老人、小孩等问题出现。这些就业岗位包括吸纳贫困农民到自己入股的养猪场、养鸡场、中草药种植场、种植基地等,使贫困农民“有就业、留得住、稳保障”,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据统计,2017年,通过务工模式带动贫困户100多户,每户年增加纯收入6000元至18000元。
“鉴于该模式去年取得成功,今年我们已经和全县800多户贫困户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合作社负责人说。
我市积极做好低温冰冻和降雨防御工作
耀州区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中山市2017年上半年全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情况
望城区工务局召开望城区第二中学提质改造项目图纸会审暨技术交底会议
燃气安全检查
入股分红 农企双+ 就地务工资源县农民合作社:创新“三大模式”助力扶贫
“智造”政策推动智能科技产业提速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东城人力资源分局赴云南镇雄县开展劳务输出对接工作
全市充分发挥司法所在基层依法治理中作用动员大会召开
首个国家级动画电影研创交流中心落户西湖艺创小镇
孟津县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假冒伪劣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
越秀区召开十二届纪委三次全会
嘉华新苑小区5号楼4门地热水管老化损坏影响供水
朔州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公安局:研究部署智慧交通发展三年规划编制工作
面包车私自改装超员上路被查
旺苍县园林绿化事业再上台阶
市政府执法监督检查组到泗县开展工商质监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我市推出“双万双联”新举措“四送四进”服务社区群众和小微企业
尉氏县财政局召开迎接省级文明单位测评工作动员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