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南麓的广袤山阳大地是山阳故城遗址所在地,也曾是两汉时期河内地区重要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禀赋丰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优势突出。 市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我市旅游“二次创业”的号角后,山阳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旅游转型升级,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总体目标,深刻把握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创业就业、衍生新型业态、推动生态建设的重要作用,变资源优势为项目优势、竞争优势、产业优势,持续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为我市全域旅游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山阳区将持续营造人人参与、关心、支持旅游事业的浓厚氛围,努力做旺辖区人气、做优城市环境、做强旅游产业,让山阳区发展更具魅力、活力、实力,让广大群众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山阳区委书记卢希望说。
完善机制保障 强化顶层设计
山阳区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对全域旅游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工作目标。
卢希望多次带领该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全域旅游建设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强调要集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把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优势和品牌优势,为美丽焦作建设贡献山阳力量。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建超定期听取全域旅游建设工作汇报,带领该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山阳故城遗址调研,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研究山阳故城遗址保护性开发工作方案。
山阳区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闫春喜任组长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细化了“加快全域城市化、全域景区化,着力把山阳区建成云台山‘后花园’、南太行旅游带‘会客厅’”的工作要求,多次召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会进行部署。
依托北区沿山资源,发展工农文体复合旅游。该区利用废弃矿井、道清铁路、废旧厂区等闲置资源,开发井下采煤体验游、蒸汽火车观光游,筹建煤炭博物馆、工业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焦作煤炭国家矿山公园;对历史悠久、富有特色、基础较好的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修整;规划建设中原路、北部山区骑行环线绿道,打造以登山、骑行、弓弩体验为主题的运动休闲产业体系。
依托南区场馆资源,发展太极文化旅游。该区利用市体育中心、市太极体育中心等场馆资源,将太极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开发太极文化大型演艺、太极拳大师展演等新型业态;将太极文化融入道路、公园、街区等市政基础设施,开展群众性太极文化表演,打造全球最大的太极文化展示平台。
依托南水北调主干渠,打造滨河娱乐休闲带。该区围绕南水北调绿化带沿线生态景观开发,统筹规划产业布局,推进特色商业区、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加快丹尼斯、老山阳商城、摩登商业街等的升级改造,大力发展特色商品展示销售、晚间演艺节目、旅游夜市和特色餐饮,打造滨水城市旅游休闲高地。
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原路,打造中原大道健康养生带。该区充分发挥中原路贯通南北的优势,规划建设骑行环线绿道,引导各类运动器材展示销售、健身休闲场馆、养生餐饮等特色健康养生产业向中原路沿线集聚,并深入挖掘汉魏宫廷养生保健文化,大力发展以中医保健、理疗养生等为主题的健康服务业集群,打造健康养生休闲旅游品牌。
加快项目建设
壮大产业集群
山阳区坚持以全域旅游为导向,充分整合优势资源,精心谋划旅游项目,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作为拓宽旅游领域、丰富旅游形式的重要引擎,着力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实现了旅游与产业相互支撑、共同发展良好开端。
该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全区5个非法采矿点、50个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和5家到期关闭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取缔;421.4亩土地通过植树造林、矿山治理等方式实现生态恢复;投资6000余万元完成南山路建设,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多次组织开展骑行活动,促进旅游产业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发展。
该区以公路绿色廊道建设为契机,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拆除绿色廊道建设路段两侧建筑物2万余平方米,粉刷墙面10万平方米,喷涂真石漆300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广场砖6000平方米,硬化路面6500平方米,砌筑围墙及花矮墙1300米,砌筑花池6640平方米,安装木栅栏10100平方米,安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宣传牌30余块,书画文化长廊1800平方米,栽种树木12.1万棵(株),种植草皮5.5万平方米,促使该路段沿线7个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
该区以“三年大提升”计划为引领,加大旧城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推进21个城中村和棚户区的开发改造,不断释放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市综合配套建设,实现整个辖区绿化连片、路网相通、水网相连、排污一体,打造“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山城一体”的城市格局,为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区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重点建设了集弓弩生产、箭道体验、产品展示、户外围猎为一体的三利达弓弩箭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年产量达50万套;投资2亿元的承享生态园一期项目建成营业,二期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根据旅游景区星级评定标准和市旅游局要求,指导市太极体育中心完善了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标识牌、导览系统、旅游公厕、垃圾箱等环保设施,完善规范景区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完成太极体育中心aaaa级景区申报材料上报工作。
优化创建环境
提升品牌效应
为进一步优化全域旅游建设环境,山阳区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在全面开展北山修复工作的基础上,持之以恒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污染围城”集中整治、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四大工程”“蓝天碧水”污染整治行动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瓮涧河、李河改造工程,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和公路绿色廊道建设工作,让“干净整洁畅通”成为山阳区的亮丽名片,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高品质的旅游休闲环境。
该区将完善旅游产业服务体系作为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刻把握旅游市场的形势、规律,优化服务供给、完善服务配套,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全域覆盖、纵向延伸;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旅游服务业,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咨询点建设及公共交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旅游产业配套服务供给,实现城区与景区、服务业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完善游客投诉快速受理机制,积极借鉴云台山景区旅游服务国家标准体系,结合辖区旅游特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建立完善旅游信息发布及游客引导、旅游讲解系统;加强对旅游产品、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做到“人员到位、保障到位、监管到位”,确保旅游市场安全、健康、有序,全面提升游客幸福指数,努力树立山阳旅游新形象。
该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群众文明养成工作,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全区文明程度提升助推辖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统筹开展文明景区、文明旅行社、文明宾馆(饭店)、文明导游、文明游客等各类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文明法治素养;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辖区群众参与全域旅游的积极性,广泛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游客提供各种便利,并组织旅游行业和相关职能部门志愿者,宣传文明出游知识、普及旅游法规、讲解旅游安全常识,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全域旅游建设的浓厚氛围。
“今后,山阳区将继续乘着全域旅游建设的东风,不忘初心、奋勇前行,努力建成居住者舒心、创业者向往、旅游者留恋的现代化城区,助推辖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我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李建超说。
屯 堡:成立红白理事会 文明乡风迎面来
巴州区七小开展“寻访红色足迹”清明祭扫活动
麦收期间德州市区4条公交线路调整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国土委联合发文——装配式建筑试行工程总承包招投标
第十四届中国长春君子兰节3月22日举行
山阳区:文化先行打造全域旅游
碱业公司:系列活动营造安全生产月竞赛氛围
长三角食品安全追溯将联网
“百强县”发布机构身份存疑 榜单被疑广告发布
高要区:蝉坑村举行传统开笔礼
绿水润风景 青山育“金矿”缙云绿色发展走出乡愁经济特色路
市计算机学校:深入电梯协会,了解行业动态
咸阳市2018年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迎来首季“开门红”
镇平县荣获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称号
全面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战
胡衡华调研湖南湘江新区产业项目建设
朱会苏:纳爱斯,只为提升您的生活品质
省道基本完成白改黑
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烟台11名教师当选"最美教师"19名教师当选教书育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