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济桥
看到阳谷的博济桥,立即想到了临清的舍利塔。捐资者、兴建者,怀着对佛祖的无比钦敬,用了整整九年的时间,兴建了舍利宝塔。远远看着,这宝塔的端庄挺直极像颜真卿的楷书。而博济桥呢,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雨,依然挺立在河道之上;其坚固,与舍利宝塔可以一比。作为一座桥梁,除了经受风雨的剥蚀外,主要是接受洪水的冲刷与侵蚀。这样,桥梁的寿命,一般要比宝塔短一些。但是,博济桥仍然存在。这,不能不让人对捐资建桥的董宪堂产生深深的敬佩,不能不让人对那些参与建设的工匠产生深深的敬佩。
董宪堂被当时人称为善人。他拿出钱来,找人设计,找人施工。工匠们被善人的义举感动,一丝不苟地工作。他们用一双双粗糙的手,在石头上雕刻出形象逼真的狮子,雕刻出“八仙过海”“寿星下棋”“柴王推车”“天马行空”“铁杵磨针”“农夫开山”等图像。他们站在泥水里,把一块一块的石头严实合缝地组合成一个整体。于是,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千千万万块石头,组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博济桥。这桥,北通东昌,南通寿张,东达张秋。从这座桥上,走过多少赶考的士子,走过多少求利的商贾,走过多少大小官员,走过多少农夫农妇。在这座桥上,有欢笑,有悲泣,有爱情,有抛弃,有背叛。
修桥补路的善人董宪堂,还于修桥前捐资修建过关帝庙。有一块石碑,记载了此事。石碑文字里,还提到了本文重点书写的人物,笪一顺。
行文至此,要对博济桥上的雕刻进行一下补充描写。博济桥又叫“石牛拉石车桥”。桥南西数第二块栏板上,雕有石牛流芳图。图中,笪公驾牛车而去,老农牵牛犊而回。人、牛回望,泪水莹莹,依依不舍。
清代有一个诗人,据此图做诗一首:
已驾牛车子母分,犊鸣悲切不堪闻。
石桥遗迹今犹在,耆老指谈如见君。
古代,一个地方的士民,如果对地方官有正面的评价,往往会把他或供入名宦祠,或供入新建的生祠,或立碑勒文;于桥梁上画图,也是一种方式。
下面,对石牛流芳图中的笪一顺这个人,好好地写一写。
笪一顺
笪一顺是江西德兴人。虽然早有功名,但仕途并不顺利。年近六十的时候,才得到一纸阳谷县丞的任命。由于家境贫寒,他买不起一匹代足的骏马。无奈,只好自驾牛车,慢慢地向阳谷县进发。此时的老牛,肚子里已是有了小牛,行走得更是缓慢了。笪一顺是一个守时的人,行进速度虽慢,但由于提前动身,还是在朝廷规定的时限内到达阳谷。
县丞,八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分管钱粮、文书等事务。笪一顺上任后,知县让他主管水利。这,应该算是一个好的差事。因为水利之事,修堤建坝,挖河通渠,材料大半埋在了地下。即便有肥己的行为,也不易查出。但是,笪一顺毕竟是笪一顺,他把款项往来情况公示出来,让全县的百姓看得明白。各项开支,也一项一项地罗列清楚。这样,他就把自己置身于阳光之下,坦然接受百姓的雪亮目光。
笪一顺虽然已是六十岁的人了,还经常在工地上与百姓们一块搬石头、挖河道。阳谷的百姓要找笪一顺,如果在县衙里找不到,就到工地上去找。由于年龄大了,笪一顺经常累倒在工地上。民工们心疼他,劝他休息,他说,大家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这一年,阳谷大旱,百姓断粮。笪一顺把自己的家当全部拿出来卖掉,买粮后分给百姓。他的行为感动了全县的商人、士绅,纷纷捐资购粮,赈济灾民。渡过难关的百姓在笪一顺面前长跪不起,感激涕零。笪一顺诚恳地说,都是一家人,不分你我;我身为地方官,应该做这件事;不用感谢我!
笪一顺在阳谷干了三年,任满,要离开了。此时,那头拉车的老牛产下的牛犊,已有两岁多了。笪一顺先让仆人套好牛车,后让仆人把牛犊送给一个老农。
笪一顺要离开阳谷了。知县带领一干衙役,送出衙门;还想多送几步,笪一顺把他们推回。牛车行驶了没多远,百姓闻讯赶来,洒泪相送。送行的人当中,当然少不了董宪堂。还有那位老农,也牵着牛犊来了。
送人千里,终有一别。笪一顺握着董宪堂的手,面朝百姓,大声说,我老了,要叶落归根。阳谷三年,我与大伙有了深厚的感情。我也是舍不得离开大家。我来的时候,是这头老牛拉我来的。回去,也让这头老牛把我拉走。这头牛犊,是在阳谷县产下的,是吃阳谷县的草长大的,我不能把它带走。再过一年,它就能耕地了。
牵犊的老农走近笪一顺,说大人,你就把牛犊带走吧!你看它们母子两个,都流泪了。
笪一顺不去看牛。他面对众人,双手抱拳,深深一揖。然后坐上牛车,轻轻地朝老牛背上击了一鞭。
老牛脑袋歪着,看着小牛,鸣叫一声。小牛听见,立即悲伤地哞哞叫唤,挺着脖子想去追赶母牛。老农的泪水哗哗的,使劲拉着缰绳。此时,大家再也忍不住了,哭声大起。
丰碑
虽然笪一顺离开了阳谷,离开了阳谷好多年;但是,阳谷县的百姓是不会忘记他的。母去犊留的场面,深深感动了阳谷百姓。人们寻思着用什么方式来纪念这个好官,这个清官。机会来了,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县令傅道重把修建桥梁的任务交给董宪堂。工匠们在雕刻图画时,对笪一顺的思念之情强烈萌生。于是,石牛流芳图便留存于博济桥上。四百多年过去,笪一顺的高风仍然清晰可见。
不管再过多少年,哪怕是博济桥风化无存了,笪一顺的事迹仍会流传。因为,丰碑不只雕刻在了石桥上,还留存于阳谷人的心坎上。
南阳市加强文明引导 备战假日旅游
晋城市水资源税改革全面启动
省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第一督导组莅临我市督导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一带一路 筑梦天津” 2018天津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开幕
冷水铺学校积极召开新教师座谈会
【聊城历代清官录】明代笪一顺:丰碑留存于人心
我市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小区维修改造
大丰区草庙镇 注重文化惠民工程
市委组织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
市师德师风宣讲团昨日“开讲”弘扬高尚师德 甘于奉献故事感人
洋县扶贫干部深学细悟《梁家河》
薛扬萍:辛勤耕耘三十载 不改初心育桃李
高中生致信市委书记建议建设铜草花主题公园
市政协组织召开政情通报会
巴中市新增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女生被流浪狗追咬 湘潭大学集中清理校园流浪动物
我市打造纠纷调解“高速公路”
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招聘启事
今年首轮脱贫攻坚全覆盖督导看变首次采用省市县三级联动
“梅姑娘”刚一扭头,“高温君”立马撒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