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大食堂”看乡村生活的嬗变


  怀宁县平山镇、月山镇、雷埠乡等不少乡镇村民小组通过社会捐助捐建、群众自筹等多渠道筹资,新建“乡村大食堂”,规范建设厨房、储物间、餐厅,村民红白喜事都在乡村大食堂举办,并且以村规民约方式严格规定招待标准,有效解决了农村滥办酒席之风、借酒收礼之势。(《安庆晚报》3月16日)
很显然,这里的“大食堂”有别于过去的集体大食堂,那时的大食堂是特定时代大锅饭的代名词。如今的“大食堂”确切地说它类似于城里的饭店,是村民办理红白喜事的场所,相应地它也是村民交流情感之地。
过去在农村办理红白喜事,受一家一户的场地所限,采用的都是流水席,农村人好客,客人一多,不仅开席耗时长,也不够卫生,常常发生就席人员食物中毒事件。近些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的发展,乡村某些陈旧的观念及生活方式也正在悄然转变。这里的“大食堂”当是一种变化的缩影。其实农村变化还有很多,反映在日常生活上,不仅衣食住行有了改变,一些新名词也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口中,譬如“农场主”、“农家乐”、“新农庄”、“村村通”、“公司+农户”、“养殖专业户”,乃至“互联网+”、“电商”、“网购”等等一些新时代的新名词,在农村早已不是城里独有的名词术语,一定程度上乡村人用起这些新名词并不逊于城里人。这是时代的进步,也反映了农村人敢于进取以及与时代融合的精神风貌。
如今出现的“乡村大食堂”当是这些变化之中一个基于乡土文化又有着时代特征的一种改变。它的意义不仅解决了村民们办理红白喜事的场所,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规范化的建设,既卫生又安全,同时由于受村规民约的影响,也有效地抑制了大操大办酒席之风,节约简朴之中,减轻了村民的负担,强化了村民的感情纽带。这是村民集体智慧的成果,其成功的经验当值得借鉴。
乡村自有乡村的特点,基于乡土文明又高于原有文明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的发展,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乡村,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可以想见还会出现其他的转变,从而以崭新的方式让乡村文明得以更久远的传承,让新型人际关系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更强大的活力。

公共场合母婴室
新站公安端掉一流动赌场 涉案资金500万元
市民之窗来自南海这家“隐形冠军”企业
新一轮基本养老金调整政策出台咸安确保8月底前发放到位
整治“马路市场”平邑城管攻坚克难只为路畅城美
从“乡村大食堂”看乡村生活的嬗变
市人大调研组就“一港双城”工作进展情况来高新区视察调研
经开区打传办召开2018年打传工作会议
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全城大搜索!刷爆太原人朋友圈的好心人找到了
李集中学安全教育系列之防溺水安全教育
第三届山西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论坛举行
非洲运动队来昆高原训练 2018年塞拉利昂沙滩排球培训班开班
全国<>行业标准工作组会议在蚌召开
不一样的襄阳风情!王汉洲风景写生作品展出
20吨重型挖机侧翻 驾驶司机不幸身亡
渭城举办少先队鼓号大赛迎接十六运
蚌埠市交通运输部门认真做好“五一”道路运输保障工作
恩施州司法局到花坪调研指导司法行政 工作
畲族乌饭非遗传承人当选民族餐饮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