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空气污染主要来源5大方面 移动源对PM2.5贡献最大


进入冬季,包括成都在内的全国很多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都不容乐观,对于大气污染的关注更是成为热点。成都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又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环保领域专家。专家表示,从我市大气颗粒物综合来源解析结果来看,成都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移动源、燃煤、扬尘、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5个方面,其中对PM2.5贡献最大的污染为移动源,对PM10贡献最大的为扬尘。
移动源对PM2.5贡献约占27.3%
“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了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体系。而成都市是从2007年就开始做源解析的,在全国来看是开始得比较早,也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田瑛泽向记者介绍。
源解析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从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综合来源解析结果分析来看,PM2.5中移动源贡献最大,约占到27.3%,其次为燃煤和扬尘,分别约占25.1%和20.8%,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分别约占6.0%和7.3%;而在PM10中,扬尘贡献最大,约占25.4%,其次为移动源和燃煤,分别约占24.7%和23.3%,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分别约占5.3%和5.9%。
田瑛泽谈道,从近几年来的源解析结果分析,成都的细颗粒物浓度在全国来说是下降得比较多的,重污染天气在连年下降,空气质量变好速度也比较快。这得益于成都采取的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最开始,市区的扬尘问题比较突出,针对于此,成都采取了一系列如洒水降尘、施工现场实行裸土覆盖等治理措施,现在城区的扬尘问题好了许多,现在该问题主要集中在了郊区(市)县;其次,燃煤对污染源的贡献也不小,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方面,根据这个情况,就可以采取工业限产等措施。目前来看,移动源对成都PM2.5贡献很大。虽然成都市机动车保有量已是全国第2位,但我们应该明白,移动源的概念除了私家车外,还包括农业作业车、大货车等,而这些车辆的污染排放同样是不可小觑的。”
源解析可助“对症下药”治理大气
实际上,我们所说的PM2.5、PM10,尽管体积很小,却是由很多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源解析的工作就是要分析出这些细小成分,判断出它们来自哪里,从而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决策依据,对于源解析工作的意义,田瑛泽解释说。
“近年来,我们国家做了许多工作来治理大气污染,那具体该从哪方面制定措施方案呢?这就需要我们找到‘罪魁祸首’。源解析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找到污染物从哪里来,以‘对症下药’,从源头治理。另一方面,源解析是从微观的角度,通过观察分析颗粒物的变化规律来寻找源头,这样就能更加客观、准确地看到污染物的变化,从而为有效评估污染防治措施提供判断依据。换句话说,源解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防治措施是否行之有效。”南开大学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源解析工作顾问冯银厂教授进一步阐释出源解析工作的意义。
谈到对成都下一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冯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成都近年来采取了很多措施,效果也很明显,这说明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目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到了关键时期,首先要看我们的方案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是否真正落实到位。“防治是‘防’和‘治’两个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的措施更多着眼在‘治’,但其内核应更多在‘防’上。同时,还应着重公众参与和各部门的协调。环保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大家都要参与进来,建立全市统一的环保战线。此外,还应提高科研水平,持续跟踪评估措施和方案,以不断进行反馈调整,适应环境的变化。”记者 缪梦羽
相关新闻
将科技治霾工作列入2017年全市科技重大工作内容
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科技治霾,市级各部门都在积极行动。记者了解到,市科技局将科技治霾工作列入2017年全市科技重大工作内容,会同市环保局、市气象局等部门积极组织实施“科技治霾行动计划”,开展校园地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协同推进研发产品的示范推广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推环保产业发展,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明确科技治霾工作思路。该局制定了《成都市科技治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支持企业、高校院所牵头实施一批科技治霾技术研发力度,将前端控制污染源排放和后端削减雾霾技术研发应用相结合,开展工业排放源头管控治理技术研发。加大全球科技治霾新技术引育,引进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打造科技治霾创新生态链;通过加快示范带动,将科技治霾创新研发技术成果和装备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推广应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加快科技治霾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引进。据了解,今年以来,通过深入调研,围绕我市雾霾治理的技术难点,该局明确科技治霾的主攻方向和实施路径,大力实施“6+2”重大创新研发项目,加大全球科技治霾新技术引育,研发一批创新型治霾装备和产品。
在加快推进科技治霾新技术新产品的试点示范方面,该局联合市级相关部门着力实施应用推广工作,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科技治霾成果覆盖率。
市科技局透露,下一步一是要加速推进“天府广场及周边地区科技治霾超细清水雾系统”建设应用示范项目。在青羊区、锦江区先行先试,着力打造科技治霾成果的推广应用样板。二是协同配合在成都有关区(市)县选点实施“大气电离技术改善空气质量雾霾治理技术”应用试验。三是要着力推进科技治霾现有“成都造”技术产品在重点行业的推广应用。联合市城管委、市建委、市交委以及公交集团等加强推进对环卫车、运渣车、搅拌车、出租车、公交车等行业的治霾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四是加大科技治霾工作的宣传力度。

“中华慈善日”系列活动举行
丰满区召开2018年安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全国全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王小东主持并讲话
市校合作办市交通运输局参与对接上海交大助力企业发展
3月内沟河卫生情况通报:城区多个河段存在卫生死角
成都空气污染主要来源5大方面 移动源对PM2.5贡献最大
云岩区:借得东风好奋飞 千帆竞发势如虹
利州区破解瓶颈制约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短板
西宁市政府党组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
四川代表团代表:每一票都是民心所向 都是众望所归
南山航空学院银川基地5月9日正式揭牌
“法轮功”拉人头的新特点值得警惕(图)
寿阳县解愁乡赛头村7处铝矾煅烧窑拆除爆破
太湖县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纪实
我市三家四星级旅游饭店顺利通过自治区复核
万名志愿者“宣战陋习 捍卫文明”
饶鑫程:做烹饪创新发展的领头人
三项税收支持政策全部下达——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解读完善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政策
房县启动第四轮巡察工作 巡察组联系方式公布
品质住宅服务公约落地大连 物业管理品质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