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专用路”凝结了城市管理的诚意与智慧

■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那些与市民出行休戚相关的市政基础设施,并不需要建设地多么高端和华丽,只要能为大家提供方便,甚至做到最基本的实用要求,就可以让老百姓感到满足、惬意。
当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交通拥堵便成为突出的“城市病”,因此,许多城市都在大力提倡绿色出行、低碳出行。而可笑的是,有的地方一边在呼吁节能环保,一边却动用权力不断压缩自行车道,甚至有些路段的自行车道已不复存在,成了机动车的停车处。在自行车道甚至人行道的“生存”状况越来越逼仄的大环境下,北京即将开工的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就显得非常珍贵。
据报道,这条自行车专用路将于今年9月开工,道路净宽6米,全长6.5千米,采用封闭管理,仅在关键节点位置设置8对出入口,并且禁止机动车、电动车和行人进入。自行车专用路一度被市民传为“自行车高速路”,它在某些方面,确实具有高速路的特征,比如沿线无红绿灯,道路连续,不受交叉口干扰。因此,自行车专用路备受期待,吸引力已经凸显。
专用自行车道的出现,与之前被曝的多地“微自行车道”形成鲜明对比。当城市的自行车道越来越窄甚至面临消失,背后总有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机动车数量大增,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因此要为机动车开辟更宽的道路。听起来似乎有理,但是当前我国的交通拥堵一定是路窄、车多造成的吗?有没有道路通行规则设计不合理的因素?有没有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破坏交通秩序的因素?
我们经常见到城市的马路在扩建,但拥堵现象并未因此得到明显缓解,也鲜见驾驶员的素质得到些许提升。随意占道停车,乱穿马路,见空就抢,视黄线于无形,这些都是不少中国司机的恶习,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如果这些驾驶习惯改不掉,那么多宽的马路都不能满足司机们的需求。而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被不断挤压,其后果是人车混行成为常态,使得本来就是马路“弱势群体”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面临更多危险。
当人们骑着自行车混行在机动车中间,左顾右盼小心翼翼生怕被碰到,甚至有时还要被司机嫌弃骑得慢,挡了自己的道时,一定感受不到城市建设和发展带来的实惠与幸福,反而会埋怨相关部门的无能决策。
其实,那些与市民出行休戚相关的市政基础设施,并不需要建设地多么高端和华丽,只要能为大家提供方便,甚至做到最基本的实用要求,就可以让老百姓感到满足、惬意。但事实上,很多地方却连最基本的民生视角都忽视了,有的则是习惯性地采取弱势让位于强势的生硬举措。
开辟自行车专用路,一方面有利于北京市更好地进行交通整治,并用行动给其他地方传递了一种讯息:城市管理不能简单化粗暴化,而是需要悉心的规划和智慧的决策,另一方面,它彰显了城市管理者对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态度。在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国人健康乃至生命的时候,政府需要做的是用实际行动改善环境、表明态度,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政府的诚意和努力,而不是只会喊口号给百姓听,如此,节能环保意识才有希望在民众这块基层土壤中生根发芽。

寻路“未来村”——看文登区乡村振兴的探索
开发区召开公共礼仪培训会
武清月季展 十万余株精品竞放
省人大代表到坪围村调研 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
第十六届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闭幕 珠海展团收获七大奖项
“自行车专用路”凝结了城市管理的诚意与智慧
花山区农委党支部赴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 党员廉政教育活动
通山洪港镇开展“我给支书家属讲廉政”活动
零容忍环境违法行为 盖州环保亮剑
乐业四举措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本市30辆机动车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被处罚
大亚湾区:首位成功举报者领奖3万
三个走在前列齐河正奋斗
区人大机关举行庆“八一”建军节座谈会
渝中:园林绿化提质 颜值内涵提升 精心塑造城市之美
第十五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威海市喜获三金两银
快来萝岗尝百年老树荔枝
临泉县精神文明建设暨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召开
苏州完成首例心肝肾肺等主要器官及眼角膜捐献
我市节能减排综合奖励资金审计整改初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