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港海门港区:从传统走向现代化


椒江海门港码头胜景。洪子根摄
事件回放:
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台州海门港对国际航线开放。
1989年5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对外轮开放,成为一类口岸。
1990年10月1日,海门港正式对外轮开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49个港口。同年10月6日,海门港举行开港开关典礼,巴拿马国籍的“新海昌”轮首航海门港,成为海门港对外轮开放后的第一艘抵港外轮。
作为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海门港逐步形成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一体化口岸报验服务网络,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
海门,一个历史名词,椒江老一辈人记忆中的“小上海”。
白墙灰瓦,朱赤雕栏,古老的花格窗……行走在海门老街,依稀可见昔日的繁华。
它的盛兴,离不开家门口的港口——海门港,如今的海门港区。开埠百余年来,海门港区一直是台州人对外开放交流和经贸往来的大门。
海门港区,几度起落,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它由小变大,从传统走向现代化。
如今,这座老港区积极融入台州港“一港六区”建设,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新的功能定位,焕发出勃勃生机。
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沿着历史的时间轴回望——
早在1981年,海门港就开始直运柑橘、罐头等到香港。但当时由于海门港没有开放,所有进出口外贸货物均通过宁波等口岸办理,在经济上造成一定损失。
开放海门港,迫在眉睫。
1983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海门港为办理国轮外贸运输港口。
1990年10月1日,海门港正式对外轮开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49个港口。
……
从解放初期的8万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400万吨,再到去年的1000多万吨,海门港区吞吐量随着台州经济社会的发展逐年提升。在这背后,是港口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全市完成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5亿元,同比增长22.4%。”这是今年年初全市港航工作会议传递的一个信息。目前,台州港拥有生产性泊位18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
“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海门港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作为一个老港航人,在椒江区港航处处长许昌明的印象中,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椒江的七号码头就是一土码头,也没什么现代化的吊装设备。“港口上往来的船既有钢质的,也有水泥和木质的,吨位都很小,上百吨的吨位就算是大船了。不像现在,全部是钢质船且最大吨位达到7.6万吨。”
据市港航局统计数据显示,到去年底,全市共有沿海运力514艘、411.5万总吨,平均吨位达8007载重吨。
“现在官方说法应该叫海门港区。”许昌明的话,道出了海门港的变迁。
1994年8月22日,台州撤地设市,一个以海门港为中心的组合型港口,以台州港之名列入我国现代化大港之列。
2018年6月,即将批复《台州港总体规划》,明确台州港以头门港区为核心、以海门港区和大麦屿港区为重点的“一港六区”发展格局。
“从最早的台州重要出海口到‘重点港区’,看似是海门港的地位变化了,但其实侧面反映了台州港的整体发展和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市港航局副局长周祥寿说。
集疏运体系逐步健全
沈传灵,两三年前从浙江省海门轮渡公司经理的岗位上退休。
“海门轮渡的客流量最高峰时达到一年200多万人次。”沈传灵说,“现在客流量减少了,但旅客坐船的舒适度提高了,以前只能站着,现在有座椅了,还能用公交ic卡刷卡,比以前方便多了。”
港为城用,城以港兴。
借助大规模的航道整治和开辟外贸港区等建设,海门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出口地方农副产品为主的小港,发展到后来成为以进口煤炭、石油等工业原料为主的中型港口。
改革开放以来,海门港区集疏运的发展,浙江台州湾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万友也是一个见证者。
在张万友的办公桌上,有一个金属名片夹,上面有“卡尔玛”字样。这勾起了他经历一段往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海门港区的码头没桥吊没门机,堆场上也没有吊装设备,一年最多一两千个集装箱。”张万友说。
1994年,张万友在上海函授学习时,在一个偶然机会中知道了有集装箱正面吊运机这种专门的集装箱作业机械,马上向公司报告并最终购买了该设备。
“这金属名片夹,就是‘卡尔玛’公司送的一个小纪念品。”张万友说。
张万友还有一个身份,台州兴港国际集装箱储运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4年前后,海门港曾出现罕见的滞港、压港现象。扩充堆场十分迫切,但当时企业一没资金二没场地,咋办?
多方筹措下,2006年1月,台州兴港国际集装箱储运有限公司成立,它成立被认为“从根本上破解了滞港压港的问题。”这也是台州目前唯一的港外监管堆场,并逐步成为具有集装箱堆存、装卸、运输、查验等综合性功能的国际集装箱堆场。
“浙江台州湾港务有限公司去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万标箱。”张万友介绍,目前航线包括广州、泉州、宁波、天津、青岛等地。
而据市港航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台州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056.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1.28万标箱。
港产互动融合发展
依托海门港区,临港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走进天天物流园区,远远就能看到天天码头的吊机设备。“港口和产业发展不能分离开来,而是应该形成联动,港口带动产业,产业推动港口。”天天控股集团负责人梁军深刻意识到港口与产业的关系。
钢材贸易是这家企业的主要发展业务。近年来,天天物流一直在进行国内、国际贸易对接,和飞跃物流、中储等展开合作。“企业之间也可合理进行资源共享与整合,形成良性的行业环境。”梁军说。
然而,城市化的展开使得港城矛盾逐步显现。针对这一矛盾,市港航局规划与航道处处长陈建伟说:“我们将对海门港区的部分功能进行调整,根据城市发展要求逐步调整货运功能,优化港区发展,实现‘退港还城’。”
作为“东海明珠”的大陈岛,离城区最近处不到20公里,其岸线总长106.54公里,具有水深、不淤积、航道宽以及港口有效作业时间长等优势,是打造天然大港的好地方。
这里,将规划打造一个航运集聚区。“发展传统航运产业,台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大陈岛是作为航运集聚区核心区块的一个理想场所。”市港航局运管处处长张礼斌说。
目前,航运集聚区总部基地大陈岛梅花湾已正式挂牌,并已成功引进了9家航运企业,运力87万载重吨。
“目前,我们公司相关业务开展得都挺顺利的。”台州市安黎国际海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壮寿说。该企业于2016年10月在大陈岛注册成立,目前有两艘船开展内外贸相关业务。
“近年来,椒江区委区政府对大陈开发建设投入力度很大,特别是在旅游方面,这使得我们的客流量逐年增加。”台州市荣远客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峰平介绍,他们公司是椒江城区至大陈岛航线的运营单位。“我们公司是2003年10月23日投入营运,近些年客流量不断增加。2015年10万人次,2016年13万人次,去年15万人次,今年预计能达到18万人次。”

山东今年夏季高考全部使用全国卷
无锡不断推进“记忆工程”
九江市完善公共文化设施 提升惠民服务水平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王云山13日将率队做客“金色热线”
2017年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数据
台州港海门港区:从传统走向现代化
三亚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启动区城市设计暨概念性建筑方案国际征集设计阶段工作正式启动6个顶尖设计团队开展“大比拼”
省政协孙景淼副主席带队赴我市开展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工作
新邵县隆重举行2018年“夕阳红”中老年人健身风采展示大会
村民在为黄杨苗施肥
内蒙古额济纳旗在母亲节开展反邪教宣传
公交司机拾手包借助“掌上衡阳”找到失主
关于做好2018年度市决咨委、市社科规划办“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12月27日起天津公交再开8条通勤快车
天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到2020年产业收入将达两千亿
第三代社保卡来了 能看病还能领公积金
又是一年“宜夏”好时光
洪江区村级“明白栏”更明白了
2017年广元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93.38台
沅陵:金融“及时雨”惠及乡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