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地动仪该如何呈现


近日,一则张衡地动仪被历史课本删除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随后,人教社回应,称地动仪相关内容确实从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材上撤下,原因是改编进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教材中专门讲述了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指出其对科技的重大贡献,同时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技,“要像张衡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一个有心人”。
此次关于张衡地动仪的争论,若厘清了争论的症结所在,对于未来完善教材编写思路不无裨益。关于张衡地动仪争论背后的症结,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张衡地动仪的真实面貌到底是什么样的?搞清并尊重事实,在所有价值排序中理当位居前列。其二,教材到底该承担怎样的功能,是侧重价值宣导还是启发思考,应如何实现二者的兼顾?
就事实层面来说,目前和地动仪相关的确凿材料相当有限。张衡地动仪在史书上的相关记载只有短短百余字,教材上那张让很多人记忆犹新的照片,是现代人基于史籍和研究制造的复原模型。这个模型具不具备预测地震的功能,在学界曾受争议。如果进一步观察国内外学界的观点,会发现连地动仪是否真实存在,形状究竟如何,也都存在不同意见。
教材并非不能介绍张衡地动仪,关键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其实,像此前历史课本中将张衡地动仪作为古代高科技典型,不如现在教材改版后,基于目前所掌握事实,呈现其真实的“素颜”,以启发学生去探寻古代科技的真实面貌,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同时,这一改动也当启发公众对教材功能的思考,即我们希望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启发思考和价值宣导两者之间,并不必然存在矛盾,但如果不尊重事实,就有可能制造割裂。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教材选用张衡地动仪,是当作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例证。但由于年代久远,特别言之凿凿的原物复原、功能再现是难以实现的。与其传递模糊不清的信息,倒不如留下一点余地,在激发孩子们对古代技术的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引导孩子们对历史上的地动仪到底是怎么回事、地动仪和现在的地震监测进行深入思索。既传递文化知识,也激发探索欲。
近年来,关于教材内容是否真实客观的讨论出现不少,尊重客观真实也成为教材调整共识性的方向。地动仪其实并未消失,而是承担的角色有所变化,它不再只是一个科技水准的例证,更是启发思索的载体。对于古代的科技成就,应当嵌入现代的思考模式中,能够对思考能力、科学素养的普遍提升产生作用,才能最终为历史认知、文化自觉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希望这次地动仪在教材中的调整,可以对完善未来的教材编写乃至调整教育理念,产生积极作用。(作者:敬一山,系媒体评论员)

4月3日至4月9日违法前三名车辆违法行为明细
市政协召开七届六次常委会议
免费发放千万元 文化消费电子券
新一轮强降雨在路上 重庆市防指:防洪重点部位加强巡查
城乡规划批前公示——防城港市中冶金海都置业有限公司的“天净沙紫宸”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
课本里的地动仪该如何呈现
旺苍县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
顺丰速运·2018湖南靖州杨梅节暨产业扶贫促销活动开幕 名嘴名家齐聚为靖州杨梅打CALL
西安女公交司机吴逢英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十米车厢的平凡坚守
市总工会组织近百名劳模义务植树
女子欲跳河轻生 民警一把拉住
省科协调研组赴颍上县调研科协改革工作
滁州特警法制教育进校园
九江:推进水岸同治 修复绿色命脉
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园区经济作用明显
荆州市认真开展军休业务培训活动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新邱区区委书记赵巍调研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
美食山野菜 魅力土们岭 中国吉林•九台第三届山野菜美食文化旅游节 6月2日盛大启幕
苏州市“263”办突查常熟市部分工地和码头扬尘污染问题
济南政务数据开放全国第五 同比攀升23个位次 进入全国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