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人员齐感叹:家乡变了样!

贵港讯 在港南区新塘镇东和村,以前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离不开的重要物件——手电筒。1月30日,记者在返乡大学生伍圣朗家里,看到他的手电筒被束之高阁,成了他的记忆。 东和村“十三五”期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403人,2016年底,该村77户337人脱贫,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家住东和村店塘屯的伍圣朗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大一的学生,“小时候村里的泥路多,坑坑洼洼,又没有路灯,晚上出门玩耍,奶奶总会给我一把手电筒。现在可不一样了,路灯这么亮,想去哪儿溜达都行。”伍圣朗告诉记者,上个星期发现村里又多了10盏路灯。该村在去年6月、今年1月总共新安装了28盏路灯,村民晚上出门方便多了。与此同时,他发现村里的水泥路多了,环境卫生也改善了很多,目前村里已有8个垃圾池,每天都有保洁员定时清理垃圾。“现在村里的生活越来越便利,环境也越来越好了。”伍圣朗高兴地说。
说到家乡水泥路,最开心的莫过于家里种了七八亩甘蔗地的返乡大学生伍裕华,“现在村里的水泥路都修到甘蔗地旁边了,榨季期间使用货车运走甘蔗方便多了。”伍裕华是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寒假他回到了村里。最近一年多来,东和村投资240万元修建7条扶贫路,总长12.77公里。“以前我最头疼的是雨天在村里骑车行驶,泥路既颠簸又滑,现在路修好了,车好开了,也不担心泥浆溅到路人了。”在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志研厂务工的返乡贫困户伍晓森高兴地说道。
“新的村委大院建得很漂亮,打造成‘邻里和谐互助公园’,休闲娱乐、文化熏陶两不误。”伍圣朗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伍英权是东和村主任,该村村委原办公场地只有几十平方米,办公区域狭小,2016年在后盾单位贵港日报社及上级单位的支持下,总投资120多万元,去年9月份建成一幢360平方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解决了村委办公问题,提高了村“两委”为民办事服务水平,还建设了1800平方米的灯光球场和文艺舞台、村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增加了娱乐场所,深受村民欢迎。“随着‘宜居乡村’建设的深入,美化家园的念头在大家心中渐渐萌生了。”家住东和村太和屯的伍裕华告诉记者,在太和屯村民集资捐资8万多元、无偿投工投劳的支持下,去年10月初,利用原来的东和村小学大成分校闲置的校舍,以校舍为中心打造占地2400多平方米的村民活动中心动工了,主要修建花园、凉亭、文化舞台、文化长廊等,预计今年暑假期间竣工。

安岳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小店区刘家堡乡举行2018年迎新春军民座谈会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孙立新:古有庖丁解牛,今有孙厨剖鸭
“食安威海”让生活更美好
第八届全国婚礼主持人大赛总决赛吉林赛区启动
返乡人员齐感叹:家乡变了样!
南桥公园有条“时空隧道”
加强犬类管理 规范养犬行为 宿州市政府发布《通知》
这十条平阳旅游线路堪称经典
泗洪实现“不见面”审批事项1141项
首批九价HPV疫苗开打
就业扶贫“百日行动”暨九江市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会举行
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喜林一行对五常市创建哈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进行考核验收
借款2万元 一个月翻至70800元
第三届岳阳文化艺术节全市书法美术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开幕
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项目已完成投资22.6亿元
[建委]召开成都市建设系统2018-2020年度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部署会
多少分报考有把握?报考天大南开这些事得知道
张爱国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 研究五三农场改革等工作
飞地经济为龙城区加快发展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