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说水系列报道之十九
人工增雨缓解农作物之渴
本报记者 王贵锁 刘彦成 沈晓燕
“这是今年新建的标准化作业基地,刚刚通过专家验收,已经投入使用了。”8月15日上午,衡水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霞熟练地操作着人影指挥监控系统,调出了武邑县刘辛庄标准化作业基地的实时监控。“近几年来,标准化作业基地的快速建设,有力推动了我市的人工增雨工作。我市被列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的4年间,年增有效降水均在5000万立方米以上!”
2014年,为支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市气象局向市政府提出利用人工增雨的方式增加全市有效降水的方案。这一方案获得了省级专家评审会的认可,并被市政府列入全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得到省气象厅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人工增雨有效开发空中水资源
我市地处黑龙港地区,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多年平均降雨量509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1557毫米。由于干旱问题突出,经常是春夏连旱,甚至三季、四季连旱,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48立方米,远远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机井大会战”,更是让衡水本就匮乏的水资源入不敷出。
“过去一到夏季干旱少雨天,赶上麦收秋播,村边的武北沟准见底儿。现在,这沟里不仅蓄上了卫运河水,有了‘雨云’,气象局还打炮弹增雨,老百姓不用再为浇地发愁啦!”故城县三朗镇东原隰村的村主任耿风鱼,说起现在的灌溉情况,眉眼里全是笑。
人工增雨被市政府列入全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总体方案4年来,人影工作也从之前一年春播、秋播两个重点时段,拓展到全年开展增雨、增雪。加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抓住合适的“云”及时开展人工增雨、增雪作业,成为我市气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时候地里旱了,乡亲们大晴天也会打电话要求我们打炮弹增雨。但我们并没有‘呼风唤雨’的能力,目前能做的只是巧借‘云’势人工增雨。”王霞认真地说,“很多人认为,要想增雨,炮弹打上天就成。实际上,增雨弹中的催化剂只有遇到合适的云系,才能起到增雨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指挥人影作业时,先要确定云层的性质、位置和厚度,等到气象条件有利于降雨,且同时满足安全射界和空管条件,才能开展作业。”
几年来,市气象局不断推进人影技术和设备的改善更新,力求让人工增雨在缓解农业旱情、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今年,他们又重点推进了空地一体化人工影响天气全覆盖工程。截至6月中旬,桃城区、冀州区等10个县市区和滨湖新区、衡水高新区都确定了作业点的建设位置和安全射界。同时,他们还积极申请省气象局飞机增雨作业支持,与地面系统共同构建起了立体化作业网。
栉风沐雨为衡水大地遍洒甘霖
今年夏播后,我市大部分地区旱情严重。为了抓住每一次增雨时机,作业人员时刻待命。
7月24日20时30分,深州市穆村乡穆村耿丙渣的电话响了起来。
“知道了,我马上到位!”顾不得和家人打招呼,老耿穿上外衣推起车子就往外走。
空中阴沉沉的,老耿4岁的孙子望着空无一人的大门口,冲着正在屋里准备晚饭的奶奶喊道:“奶奶,爷爷又去打炮弹下雨啦!”
这样的场景,对于在人工增雨作业站点工作了十多年的耿丙渣来说,早就习以为常。
20时40分,老耿来到了穆村乡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基地。另外两名作业人员也相继赶到。
检查作业装备,炮弹上膛,随时待命……然而,两个多小时后,等来的却是“系统减弱,已不适合增雨”的通知。老耿他们拆下炮弹,将弹药安全入库后才收拾东西回家。
“遗憾总是有的,但我们不想放过任何一次机会。”老耿说起7月24日那次“未遂”增雨作业仍是心有不甘,“那天之前,最近一次成功的市县联合增雨,还是在7月12号!”
据耿丙渣回忆,市气象台预报7月12日夜间到13日有一次降水天气过程。12日傍晚,市人影办即刻安排,连夜组织全市人影作业单位24小时值守,要求全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上岗待命。根据天气形势演变和空域审批情况,市人影办自13日4时到9时共调动了11个人影作业单位,陆续在全市10个移动、固定作业点开展人影增雨作业17点次,出动作业人员40余人次,成功发射增雨火箭弹58枚。
那一次,老耿和他的同事们一共打了9枚增雨火箭弹。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裳,却让周边的桃树“喝了个饱儿”。
据统计,截至7月底,我市今年共组织开展人影作业20余次,累计增加降雨(雪)7000万立方米。
追云播雨作助农增收的守护神
“我们园区一共有14600亩地,种的多是景观树、苜蓿等耐旱品种。就是这样,一遍地全浇下来也要花120多万元。按往年经验,半年我得浇三回地。”枣强县马屯镇欣苑农业园区的负责人郑彦硕是个30出头的小伙子,5年间将园区发展成为集种养加于一体的综合园区。“现在好了,增雨站就建在园区里,一有‘天儿’,气象局的同志们就给咱增雨。今年园区还没全面浇过地,单这一项,就给我们省了300多万呢!”
当年,市人影办计划在枣强县设置人工增雨站点,头脑灵活的郑彦硕积极争取,这个站点最终建在了欣苑园区。
“将增雨站点设在现代农业园区,是气象部门‘十三五’期间助农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农业园区有意愿,只要条件满足,我们全力支持。”市气象局局长石志增说。
近两年,为了进一步助农增收,我市气象部门完成了景县龙华标准化作业点的升级改造;新建了枣强县马屯、阜城县漫河、故城县东大洼3个标准化作业点,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目前,市气象局正在全力推动空地一体化人工影响天气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这项工程对我市人影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工程投用后,全市人影作业影响面积可达到1500平方公里,预计可达到年增加有效降水1.8亿立方米的目标,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可达7.5亿元。届时,既可以增加有效降水保证农业生产用水,又可以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有益补充,还能净化空气。
坐在多普勒卫星雷达图前,王霞满是憧憬地说:“这12个新作业点完工后,我市的标准化作业点将达到26个。这标志着,距离我们‘十三五’的目标——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范围网格化覆盖全市农业用地——更近了一步。”
将鼓楼区打造成为徐州市人工智能“高地”
李小豹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激发争先进位干劲 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强力推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
峨边:支部结对共建 延伸党建工作“链条”
总投资额达188亿 津南葛沽镇将打造智慧城市
衡水说水系列报道之十九——人工增雨缓解农作物之渴
红紫黄白,餐桌上的降脂食物,不吃可就太亏了
德保去年立案查处扶贫领域问题10起
市经信工作党委领导赴上海市企业服务平台调研
绵阳兴盛街修车铺的王师傅:用双手"修补"近三十载的光阴
这车和人竟然都有“问题”
市中心城区主要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一周运行情况(10.15-10.19)
我市各民主党派深入学习 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
广州将建立柴油货车“全防全控”污染防控体系
芜湖医保报销延期至明年3月
打造特色体验 发展全域旅游
台风橙色预警!“安比”逼近舟山,今夜有暴雨!
肇庆年内将增加中小学学位超1.8万个
姑塘镇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
采油四厂保卫大队参观荣誉室共筑“大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