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优化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持续推进“四创一建”,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区道路绿化水平,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到2020年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人均公园面积15平方米。
昔日的“垃圾塘”蜕变成亲水生态公园,前来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小游园如满天星般散落在街角,家门口就有绿色氧吧;主次干道绿茵成带,街道路面干净整洁,农贸市场和背街小巷经过“整治美容”,已跟暗脏臭说再见;一条“12345”热线,连起民生万家情,数千网格员走街串巷,“马路办公”化解居民烦心事……
城市管理,最是于细微处见功夫、见态度、见精神。在年复一年、始终如一的精雕细琢下,我市的城市形象不断优化、功能品位不断提升,变得更有颜值、更具气质。
以民为本,筑牢“里子”撑起“面子”
古色古香的造型,还有绿树环绕、花草点缀……如果不注意,很多市民还以为新建的南湖公园西公厕是一座精心设计的艺术场馆。踏足其中,干净整洁的地面,不见水渍污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熏香味,第三卫生间里婴儿折叠护理台、婴儿座椅、儿童马桶等一应俱全,让人看着爽心用着舒心。
小细节体现大文明,小厕所彰显大民生。去年以来,我市把公厕改造提升作为利民、便民、惠民的突破口,按照“一厕一景、二类以上”的目标,投资3700多万元,一次性新建32座公厕,改造提升131座老旧公厕,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今年,我市还积极探索新模式,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用精细化思维、市场化运作推行公厕保洁管理市场化新体制,城区139座公厕全面实行社会化服务,构建了免费开放、服务优质、管理一流的服务体系。
与公厕一起“改头换面”的,还有那一条条道路。去年以来,我市启动大规模道路综合提升工程,对城区18条道路的路面路牙、园林绿化、广告招牌、架空线缆等12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综合整治,共拆除了112块大型楼顶广告,对3800多处门头广告统一设计改造,对300多栋建筑外立面出新美化。曾经褪色的道路,正变身成最美的风景带动这座城。
与此同时,对园林绿化进行修剪补植养护,集中建设栈道、护栏、健身器材、雕塑、亭廊等景观设施,仅去年一年就完成新增、改造提升园林绿化面积18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4.1%;投资1.45亿元,集中实施道路维修、道板修护、慢行系统改造等14个工程;设立100座“环卫工人休息室”,建设若干应急服务岗亭,为市民提供便利;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运行,投资1600万元实施垃圾场分区改造……
这些年来,为筑牢民生“里子”,撑起城市“面子”,我市坚持以民为本,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统筹实施公厕改造、城区道路环卫设施、农贸市场改造等一系列惠民工程,不断优化城市立面、市政设施、园林绿化,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
狠抓整治,变“老大难”为“风景线”
“把地扫干净”,是市民对城管工作的基本期待,考验的是精益求精的功夫。去年,一场“大比武”在环卫行业中展开,不仅从细节上考核道路保洁成效,还考核路阶路牙、窨井口、果壳箱、垃圾桶、护栏底部等去污去尘状况,以奖惩激发精细意识,洗净城市角落。目前,我市清扫车、冲洗车、洒水车等车辆已达230余部,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封闭化,环卫作业机械化,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一年内实现100%。
今年9月起,主城区道路水洗专项工作方案的出台,则将“扫路”变为“洗路”,通过不间断洒水冲洗、道路保洁作业,做到路面常湿见本色,健全道路清扫保洁机制,实施精细化作业,逐步推进“以克论净、深度保洁”,加快环卫现代化进程,打造一批“见底色、无积灰、无油污”的示范路。
开展露天烧烤和餐饮无组织排放治理。按照“统一领导、市区联动、属地管理、突出重点、依法行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全面推进全市产生油烟的餐饮服务单位安装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油烟净化设施,实现油烟达标排放;新、改、扩建餐饮服务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强化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依法整治和取缔露天烧烤现象,全面改善空气质量。
开展“畅通行动”,按照“划定区域、分类停放、及时规整”的方法,实施非机动车专项整治,划定停放区1440处,搬离非机动车9.5万辆,移除僵尸机动车800余辆,按照“一通二净三保持”对菜市场进行专项整治,综合治理菜市场周边500米范围内停车场建设、广告拆除、外立面出新、摊群点建设等;开展“美容行动”,对300余座各类报亭进行整治,对城市家具“穿衣戴帽”,2776根杆件、502个表箱罩、263个底座焕然一新。
打响“蓝天保卫战”,对渣土运输、道路抛撒、工地扬尘、餐饮油烟、露天烧烤等制定超常规措施,重视源头把控和过程监管,购置12台除尘雾炮车降尘降燥,出动执法人员1.1万人次,查处涉及环保内容案件865宗;打响“垃圾清理战”,实施餐厨垃圾统一处理,日回收餐厨垃圾约15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引进2家智能分类企业,选定3个小区开展分类;净化各类沟塘河渠,清理镇村生活垃圾,疏浚沟渠3000余公里,清淤沟塘5200余个。
创新机制,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看到垃圾无人清理,拿出手机拍下几张照片,添加上地址、时间等文字描述,上传给“微城管”公众号,不仅问题会立即得到反馈处理,还能收到微信红包。“城管开放日”里,社会不同阶层3000余人次看城管、当城管、评城管,共建共享城市管理成果,我市已逐渐进入“全民城管”时代。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群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做好新常态下的城市管理工作,“就是要从管理和服务入手,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在严格落实城市精细管理的责任和细节上下功夫。”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吴玲表示。
近年来,我市主动适应城市建设新形势、新要求,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建立了高位的城市管理议事、协调、决策机构,将40余个部门纳入成员,建立城市建设指挥长会议制度和市城市管理大考核机制,定期研究城市管理和文明创建议题,形成较为完备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组织体系,一改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
同时,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设立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建立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智能。在全省率先开启“市县一体、市县共享”的数字城管建设模式,投资3336万元打造市县数字城管系统,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年处置问题6万余件。
“出门就是上班,上班直接上路”,这种现场办公的方式不仅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也能提升城市管理工作的效能。近年来,我市创新使用“12345”模式提升马路办公新内涵,即围绕城管中心工作一个中心,制度和时间两个保证,市、区、街道三级城管队伍联动,党员、城管员、保洁员、信息员四员志愿组合,履行劝导、宣传、发现、监督和服务五大职责,累计开展“马路办公”99期,整改各类问题1.5万处。
吴玲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向城市的视觉污染、秩序污染、环境污染开战,多措并举化解城市的“主动脉和毛细血管”不通畅、不整洁、不耐看的问题,并改变重整治轻项目思维,用项目支撑城市管理、补齐短板。
宿迁一农家书屋荣获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称号
社科工作者要为南京建设发展出谋划策
“糟心路”换了新颜
市交通运输局扎实推进“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镜头下的工业中国
下足“绣花”功夫 提升城市“颜值”
北源乡群众参观学习黑木耳种植 养殖户再见“春天”
留芳岭社区赴红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
刘家峡水库开始春灌补水
平安产险信阳中支——做暖心企业,为员工献爱
虞城“日常抓、抓日常”机制促发展
离婚后探女儿受阻她气得不给抚育费
市公安局党委召开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十堰“百万粉丝评口碑”网络评选活动火热上线 邀您来投票
果蔬生鲜竞争激烈 各商家纷纷主打特色牌
东安召开禁毒工作暨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推进会
荷之赞
教育部要求开展全面排查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
2018年巷头社区“毛织杯”第十一届企业篮球赛赛圆满落幕
副市长郑野岩深入宝清县开展工作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