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成为珠三角游客寻找“乡愁”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绿油油的庄稼、漂亮的村庄环形休闲绿道、博东县人民政府旧址、八甲广场……博罗县公庄镇陂头神村,历史古迹和乡村风情交相辉映,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美不胜收。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陂头神村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村民居所,同时也是备受游人喜爱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博罗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找准乡村发展新路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增进群众福祉,共享美丽“乡愁”。
如今,博罗成为了珠三角地区自驾游爱好者寻找乡愁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横河镇河肚村的民宿项目每到假期便一房难求;长宁镇松树岗村每个周末总是热热闹闹的,游人或观赏空中田园,或体验采摘水果的乐趣……博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也随着特色村、网红村的“走红”而广受关注。
◎一线调研
“看到农村越来越美,干劲自然越来越足”
“这里曾经是废弃的猪圈,如今建成了休闲小广场;这片田地曾经荒芜,现在都种上了花卉……”行走于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博罗县农林局党组副书记彭兆洪对每个村的点滴变化了然于胸。
望着各村的美丽变身,彭兆洪心里美滋滋的。他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增进群众福祉,让群众感觉日子有奔头,共享美丽‘乡愁’。”
农村要发展,首先要立足自身实际找优势。为了深入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了解各个村的优势,彭兆洪和同事们经常深入村里调研。有时候,连续几天跑乡镇,进村看项目,甚至一天跑五六个乡镇,十多个村,累了就在坐车的途中打个盹。跑乡镇,走现场,虽然辛苦,但在彭兆洪眼里,这些都值得:“每个村情况不一样,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只有下去了,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才能找到精准的对策。”曾经有人问过他怎么会有用不完的能量?彭兆洪说:“看到博罗农村越来越美,干劲自然越来越足。”
主动沉下去准确掌握一线情况
不深入一线,不主动沉下去,就不能掌握准确的情况。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更是如此。在博罗县长宁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从去年起,交由长宁镇村镇建设管理所负责。在新领域,所长钟伟华和同事们掀起了新一轮的干事创业热潮。
“既要摸清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又要完成新的建设任务。”钟伟华说,刚开始时,还真的有点抓狂。不过,钟伟华没有退缩。由于村里白天很多村民不在家,用水也不多,这时查看运行情况会不准。于是,他就和同事拿着电筒,带着撬子,晚上出发,连续三天从19时巡到23时左右。
他还积极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如,长宁镇松树岗村水龙口小组新接管网的施工中需要破路,影响了村民出行和村里菜场的运输,村民对此提出异议。接到情况后,钟伟华立即赶往现场,与施工方一起研究解决方案,在挖开处先用木板垫上让车辆通行。
“文人”进山迎接新挑战
博罗县梅花林场场长周伟文也是如此,他坚持一线调研,找准林场发展路子。周伟文毕业后一直在博罗县委宣传部工作。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个书生气十足的文人。2017年8月到梅花林场任职,很多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文人进山,能驾驭山里的工作吗?”周伟文迎难而上,决心在新领域干出一番事业。刚任职那段时间,他一心扑在山里头,走遍山间角落,恶补林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林场改革前,收入主要靠商品林的砍伐。“太单一,收益也不稳定。”周伟文通过调研发现,林场生态优美,周边可游玩的景点多,可以做好旅游文章。于是,周伟文决定:对桉树实行批砍一批改造一批,绝不允许新增,转变以往商品林采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发展生态观光旅游,让林场成为美丽森林聚集地、百姓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说干就干,今年5月,周伟文带领干部职工种植了100亩桃花观赏园。桃花种植后,周伟文每天都去看看树苗的长势,有空时和职工一起为它们浇水。周伟文透露,接下来,梅花林场计划打造四季花景,丰富观赏内容,与周边景点一起,形成旅游互补。
◎把准脉搏
村企共建开拓乡村旅游新路子
乡村要实现振兴,需要一线干部转变思维,把准各村的发展脉搏,寻找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子。
“陂头神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我们要发展,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陂头神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子廷一直寻思着要怎样结合实际,寻找一条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路子。
农村要想富,靠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能不能邀请专业的团队来做这件事呢?说干就干。为大力发展本村旅游业,陂头神村先后成立了博罗县公庄镇陂头神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和陂头神乡村旅游有限公司。陂头神村从此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的新路子。
“乡村要振兴,村民要实实在在得到利益。”王子廷告诉记者,陂头神村以土地经营权、乡村公共设施、乡村田园风光等资源入股,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平台等,实施村企共建,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同时,探索制定“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合作模式,将村民水田、河滩和竹林按每亩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流转给公司统一开发利用,由旅游公司在支付流转租金基础上,每年再拿出20%的利润分给村民。村民杨玉山告诉记者:“我出租了13.5亩田地,自己每个月能拿到4千多元的工资,年底还能拿到分红,一年下来,收入大约是7万多元。”
在王子廷的带领下,集餐饮、住宿、休闲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建起来了;连片农业生产基地促使该村农业朝着生产和经营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田间课堂”等项目打造让乡村生态游内容更丰富……村集体年收入由2008年的3万余元,增加到2017年的约55万元。
引进高精特农业产业项目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村第一书记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2015年,朱玉忠开始在博罗县罗阳街道莲湖村任第一书记。进村后,他就怀着一颗创业的心,谋划莲湖村的振兴发展。当时,村里有块100多亩的地,租给外地人种草皮,但产值效益太低。朱玉忠改变思路,引进高精特农业产业——— 蓝莓种植项目。蓝莓种植项目按照村企合作的模式,村委及村民共同出资入股。蓝莓明年将进入丰产期,年产量预计超过7500公斤。按目前每公斤240元算,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同时,莲湖村还发展了蓝莓的深加工,研发蓝莓酵素果酒。
今年,莲湖村的乡村旅游产业项目有了新发展,建设了水上乐园项目和垂钓乐园。为使这些项目顺利建设,朱玉忠跑前跑后,想办法帮忙解决问题。村干部陈春来说:“第一书记敢想敢干,为村民着想,他给村里带来了很大变化。”
◎精准扶贫
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为民办事
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乡村振兴路上也是如此。于是,博罗党员干部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抓紧、抓好。
烈日下,博罗县纪委驻村干部庄水清和县级贫困村——— 博罗县柏塘镇禾水村干部黄寿生一起戴着草帽到道路建设现场查看情况。
“全长600米,不长但却是民心路。”庄水清察看的道路是禾水村水坝村民小组孩子到禾水教学点的必经之路。“晴天还好,下雨的话走起来就像和稀泥。”庄水清说,修路得用到一些村民的土地,庄水清就带着本子到村民家中做工作,村民有什么要求、意见,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到村委和村干部商量解决。
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必须跟上。禾水村没有什么支柱性产业,该如何推动产业振兴?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庄水清。去年底,村里出租给菜场的500亩农田即将到期。此时,刚好有人带着艾草种植项目前来洽谈。该项目不仅可以带动村民就业,还能为村产业奠定基础。于是,庄水清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征求村民意见。有些农户不理解,他们去了五六次,历经3个星期的走访,最终做通村民工作。如今,每个月至少有30个村民到艾草基地打工,收入都还不错。
经常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
“新屋建得怎样?鸡养得顺利吗?”9月12日下午,处理好办公室的文件,博罗县杨村镇扶贫办负责人杨添才便匆匆赶到该镇石滩村贫困户叶连波家中了解他的近况。
每每有空,杨添才都会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对全镇600多户贫困户,杨添才存有其中大部分人的电话号码,叶连波是他最牵挂的对象之一。他经常琢磨着如何帮助叶连波早日脱贫致富。叶连波是养殖能手,家中养了不少鸡。杨添才鼓励他适当扩大规模。杨添才联系了博罗农商银行,帮叶连波申请了政策性贴息贷款5万元。望着一天天长大的鸡苗,叶连波对生活更加有信心了。
作为镇扶贫办的负责人,杨添才还要做好全镇精准扶贫工作的信息掌握,贫困户、贫困村的台账管理,各扶贫项目的跟踪等等。杨村镇有3个省级贫困村,每个贫困户、每个贫困村都要有台账。做台账时有很多数据要录入、要更新。每每这时,各贫困村都会打电话过来咨询填报事宜。杨添才说:“多时,一天不下70个电话,充电宝基本不离身。”
记者李燕文 龚 妍方莲花 通讯员陈建端 邹永浩 李巧珍
第六届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峰会昨日举行
公安部“公安文化基层行”赴兰考慰问演出一路真情一路歌 携手同行心连心
镇政府与新华数据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袁州区驻沪党支部捐助"宜养我家"
飞行途中乘客因自身疾病死亡航空公司该不该担责 ?法院:该!
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9月1日起,车辆实行全国“通检”,少了很多麻烦
扩大文化消费 力促产业升级
【市农业局】汶上县农业局以五个抓手稳步推进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
武陵源区索溪中心幼儿园安全工作“不打烊”
关于孙智伟等45人具有工程师资格的通知
戏曲文化周|北京园博园好戏连台 游客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
区司法局开展廉政专题讲座 以家风教育促廉洁政风
新城区政协副主席王超调研“家居创业”双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项目
武陵源区卫计局学习贯彻“五会”精神
日照市确定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 城市特困人员调整为728元/人
信用评级换“真金白银” “整村授信”让渔农民感受信用值钱
省纪委监委曝光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典型案例
本周日芜湖县将举行半马比赛
花香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