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东莞市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启用
东莞时间网5月30日讯 东莞天安数码城科技园区汇聚上千家企业、近2万名员工,成立了16个党支部。天安数码城科技园区党总支部书记文海斌说,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动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与,助力园区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短短几年间,40多家企业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超过1.3万个就业岗位,成为东莞和谐平安园区代表之一。
东莞连续三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获得全国综治工作最高荣誉“长安杯”,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近年来,我市在外来人口融入、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诸多探索和创新工作,着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外来人口融入发展
截至2017年末,东莞全市常住人口834.25万人,其中非东莞户籍人口622.94万人,占总人口的74.67%,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严重倒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东莞,群众对安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让外来人员变成自家人,创设更多平台让群众参与平安建设,才能更好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对此,文海斌深有感触。4年前,天安数码城科技园区党总支部成立的时候,园区企业还没有建立党组织,党员缺乏发挥作用的平台和渠道。针对这一局面,党总支部着力构建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六化”机制,推动园区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引导企业员工特别是党员带头融入园区发展。在“清河·青园·亲东莞”环保志愿活动中,12个党支部、512家企业主动参加,累计出动志愿者8600人次,清理东莞运河段垃圾杂物25吨。
事实上,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缘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发展速度,东莞更需要稳定发展。市委市政府谋定而后动,明确“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的理念,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扎扎实实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办好事、做实事、解难题,促进流动人口更好融入产业和城市发展,夯实平安东莞建设的根基。
积极探索外来人口融入社会新机制,通过参政议政、教育培训、建设廉租房、放宽入户政策、扩大社保覆盖面、解决子女入学等办法,从政治、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外来人员,增强了人们对东莞的认同感、亲切感和归属感。
目前,我市非东莞户籍人员当选全国人大代表2名,省“两代表”4名,市“两代表一委员”37名,担任村(社区)“两委”干部102名。扎实开展“样板社区”创建,引导吸纳外来人员参与社会服务。万江街道建设新莞人社会服务实践基地,南城宏远社区设立外来人员自治小区,东城街道和寮步镇积极开展社会融合示范区建设,外来人员参与社会服务的舞台逐步拓宽,与户籍人员共建共享、沟通共融的平台逐步扩大。
多元共治润物无声
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就要紧紧抓住“人”的因素,从根本上树立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现代治理理念,通过多元共治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氛围,构建互动共治良好格局,才能做到润物无声。
近年来,东莞大力推动群防群治工作,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2015年底,公安机关在全市启动“以案说防”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平安文化建设,平安文化理念深入人心。2016年,全市共开展“以案说防社区行”活动4500多场次,出动2万多人次警力送防上门。公安机关在全市创建“一呼百应·全民创安”工作机制,将遍布全市的保安队员、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群体纳入群防群治体系中,发动群众积极提供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线索。
如今,全市近10万人参与“全民创安·一呼百应”体系,协助警方办案,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一大批镇街实现“无命案”“无刑案”,并有效清除了“黄赌毒”。
为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全面铺开“友善之城”建设工作,从推动社会和谐善治的深度,积极倡导与人友善、与社会友善、与自然友善,从打造城市品牌的高度,弘扬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全方位推进、全领域覆盖、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积极树立城市文明建设的品牌标杆。
得益于多元共治,东莞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主体格局,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各自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形成了强大合力。近年来,东莞着力扶持培育社会组织,市财政连续五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设立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截至2017年底,全市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424家,社会团体91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482家,数量位居广东省前列。莞香花、白玉兰、心灵驿站等知名社会组织在参与平安东莞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同时,不断壮大优化社工队伍,2017年底,全市专职社工1392人,全市注册志愿者99.3万人,全市志愿服务组织6458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9.8万个,提供志愿服务1000多万小时。
通过开展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工作等创新举措,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登记注册的异地商会144家,其中省级15家、地市级60家、县级69家。异地商会组织在东莞团结了数万家企业,辐射了数百万名务工人员,成为东莞协同善治的重要力量。
积分制管理充分调动了异地商会的内在积极性,推动商会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发展轨道,突破了“老乡会”“同乡会”之类组织的困境,成为推进平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市已有40多家异地商会成立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组织,提供生活救助、就业援助、心理辅导、矛盾调处等服务。潮汕商会率先设置专项慈善公益基金,每年在东莞选取100名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东源商会连续3年参与韶关扶贫,资助始兴县马市镇联俄村的1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智网工程通达平安
目前,全市正在积极实施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到基层,整合资源力量,以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应用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年来,全市按照“一张基础网格、一支专业队伍、一组信息系统、一套工作制度”的“四个一”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智网工程”,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确保民生服务有人办理、社情民意有人收集、矛盾纠纷有人化解、治安防范有人组织、特殊人群有人帮教、法律政策有人宣传、重大事件有人报告,切实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务到位。
全市593个村(社区)被划分为2958个基础网格,通过整合基层出租屋管理、安监、食药监、消防等部门工作人员,整编到位网格管理员9756人,编织“平安网格”。市镇村三级通过整合利用原有的场地资源,搭建辖区指挥调度平台,全市已建成一个市级、33个镇街(园区)级“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以及599个村(社区、工业园区)级“智网工程”指挥调度工作站,上下联通、运作高效的市镇村三级指挥调度平台已经成型。我市以消防、食药监、安监、卫生监督、市场监管等管理类事项为主体,兼顾适量的教育、民政、卫生以及社区服务等服务类事项,明确将20大类83项工作事项纳入“智网工程”工作范畴,形成网格管理员作业清单。
东莞正着力打破“信息孤岛”,挖掘大数据价值。目前,“智网工程”基础数据库已汇聚各类有效信息2.7亿条,包括标准地址、非户籍常住人口、单位证照信息、社保信息、交通违法数据、治安警情等,为开展大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智网工程”运作以来,截至2017年底,全市网格管理员累计开展业务巡查305万次,发现并上报各类问题线索27.3万条,完成事件处置19.4万宗,剩余问题线索均已进入处置程序,全面提高了社会治理水平。实践表明,“智网工程”是实现城市网格化、信息化、精细化、法治化管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2017年,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16.8%,立刑事案件数同比下降12.6%,破案同比上升3.4%,命案立案数同比下降15.1%,实现“三降一升”的良好势头。
如今,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步入正轨,大量问题隐患在基层就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消除,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进一步拉近,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善治的重要抓手,也成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生动实践。
行动力
“异地商会+企业”
共建平安文化
千人企业五年无安全消防事故
“被班组长处罚、辱骂,怎么办”“我失恋了,男朋友玩失踪了”……日前,在东莞市德尔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里,60多名普工正在参加公司员工沟通会,并听取专业人士的心理疏导。该公司每周举行一次员工沟通会,至今已坚持5年,被员工亲切地称为“心灵驿站”。这也是东莞构建企业平安文化建设的亮点之一。
今年初,市委政法委主持召开异地商会参与春节前企业平安文化宣传工作会议,33家省市级商会负责人参加会议,拉开了东莞异地商会携手企业共建平安文化的序幕。
目前,有意向参与企业平安文化共建的商会已近100家。东莞市东源商会秘书长曾建中介绍,今年,东源商会先后召开20多次座谈会,征集大部分会员企业的意见,初步选出了11家试点企业。各试点企业安排骨干人员专门负责平安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德尔能公司副总经理辛创介绍,该公司目前有员工1000人左右,其中普工占到一半,超过七成是年轻人。该公司法律事务部和人事部负责组织员工沟通会,解答员工的法律疑问,缓解员工心理压力,逐步营造了友善和谐的企业氛围。自深圳搬至东莞大朗5年间,该公司未发生过任何消防事故、生产事故和质量事故。
发力点
完善五大机制
提高“四化”水平
坚持一个目标: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就是“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完善五大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强化党委领导地位,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战斗力,进一步强化政法部门统筹牵头抓总职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建立权责清单制度。推进社会协同配合,通过加强群团组织带动引导,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打造服务品牌项目。动员公众广泛参与,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意识,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打造公众参与平台,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健全法治保障机制,强化公民普法教育,加强科学立法,推进严格执法,引导市民依法维护权益。
提高“四化”水平: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结合东莞实际,具体实现路径就是努力提高“四化”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推进平安文化创建工程。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深化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着力推进法治东莞建设。
一条溜索上的“扶贫之路”
三金地产20周年品牌战略暨系列产品发布会华美绽放
南明区河滨社区举行“扫黑除恶”文艺宣传坝坝会
废止一纸扶贫文件 引来一片叫好声
摩拜被美团“低价”收购 共享单车并购背后有何玄机
创新机制体制,推动多元共治,东莞加快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省环监局莅临经开区生态促进局对2017年行政处罚案卷进行审查
地税干部结对帮扶心手相连早日脱贫
我市科技成果首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广西提名
德州大雪 高速公路德州段临时封闭7小时
关于印发《杭实集团2017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产业转型升级评价研究报告出炉 东莞结构优化指数居全省第二
山东省第二期重症支气管镜技术培训班在淄博举办
广发银行财富管理加码“智能资产配置”
首届“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开幕 上海开展全力打响“四大品牌”行动响应国家要求
巴州区九小:开展“一推两借一交换”三部曲活动
龙岩市公安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会战视频会议召开
29日起邯郸路口道路施工 5条公交线路临时绕行
仙居:鸟瞰乡村田园 桃红柳绿景如画
衢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成员和秘书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