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人偏爱糊嘟,一碗糊嘟下肚,一整天的劳累都随着滋滋冒出的汗水消散了。糊嘟虽不似大鱼大肉般让人大快朵颐,却成为一道经典粗粮。
糊嘟,算的上阳泉的一道特色主食。端一锅热腾腾的糊嘟上桌,一家人围在一起,争先恐后把筷子伸进锅里挖一块儿放在碗里,蘸上秘制辣椒,往口中一放,额头冒汗,口中融合着面与菜的香醇,那个美,无法用语言形容。
糊嘟是阳泉人用玉米面或莜麦面制作的一种面食,因其耐饥、抗寒、阻风湿,且不因是由粗粮制作的而难以入口,所以很受乡下出苦力的人们喜爱。它原本是山村苦寒人家的日常食物,但因特色的蘸料和软硬适中、老少皆宜的口感,逐渐受到城里人的喜爱。在越来越重视饮食文化的今天,经过厨师的改良,这道主食早已登上阳泉很多餐厅的菜单,不少主打粗粮制作的餐厅还把糊嘟作为特色主食隆重推出,备受青睐。
要想做一锅口感绵密的糊嘟,可不是一件易事。阳泉人都知道,“调糊嘟”是一项技术活。正宗的糊嘟,就是先烧小米粥,放豆角、土豆或酸菜,也有直接在开水锅里撒玉米面的。撒面也有讲究,需要根据锅里水的多少撒面,多了少了做出来的糊嘟都不好。撒面时,要沿着已经滚开的水面的外延转着圈撒,中间和边沿留出可以透出蒸汽的空间。等面撒好了,就盖上锅盖改小火慢慢蒸煮,等锅里的水耗到只剩可以与撒进去的面粉均匀调拌时,就到了调糊嘟的工序。
这时候最见功力,搅动的过程是面、菜、水三者紧密融合的过程,搅动的时间短了、频率不够或是方法不对都会让做出来的糊嘟里有夹生面疙瘩,影响口感。调糊嘟对火候的掌握也很重要,旺火煮开水,慢火蒸煮面。如果掌握不好,火旺了糊锅,火慢了到点吃不上饭不说,还可能做出夹生的糊嘟来。
老一辈人常说,以前一吃糊嘟,就看得出家庭经济状况。因为家境好的人家锅烧开后,会投米入锅熬制成粥状才进面调和。如今改良过后的糊嘟,则会根据食客的口味或加入些许蔬菜、或掺杂进一些红薯或土豆之类的食材,还有酸菜、豆角、白菜等。加入不同菜品不仅让糊嘟吃起来更加顺口,还能有不同口感和风味儿。经过充分的熬煮后,调和出来的糊嘟粘合力更强,品相也更好看。
阳泉人偏爱糊嘟,一碗糊嘟下肚,一整天的劳累都随着滋滋冒出的汗水消散了。糊嘟,虽不似大鱼大肉般让人大快朵颐,却成为一道经典粗粮。(史容淼文/图)
实现多重创新突破 南充蚕桑技术“走”出国门
市环保局开展“六进”服务活动
倡导文明祭祀 打造“绿色中元节”
“亮窗利器”上岗 25辆面包车被查
新安县:因户因人施策助推产业扶贫出实效
【舌尖上的阳泉】糊嘟:面与菜的完美结合
兰西四中开展校园安全应急疏散演练
成都市购房登记平台完成升级改造
市“双创”工作指挥部 召开第80次指挥长会议
赵一德走访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
北仑区文化馆罗超阳罗超阳作品参加国家博物馆春联展
市委办公室组织全体县级干部进行集中学习
市高教办副主任李广敬解读2018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政策
德安县召开精准扶贫数据比对业务培训会
长汀县大坑昔日“空壳村” 打赢“翻身仗”
市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对重点信访工作开展专项督查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城市道路建设 他说要主动作为主动对接
潘功发到德宽路街道调度信访维稳、棚改拆迁等重点工作
朔州市环保执法检查在怀仁检查
开封对各县区2018年上半年一些招商项目进行考核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