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发动机”,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
找准穷根,着力根部“造血”,我市搭建起产业发展舞台,鼓励引导困难群众当主角,探索出一系列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
把好“方向盘”:构建“造血式”扶贫机制
山上笋竹林、杉木林,山脚黄桃、猕猴桃种植园,林间黑山羊、土鸡、黄牛养殖基地……走进炎陵县策源乡朝阳村,一个个勃发生机的“产业车间”让人振奋。
县有统筹安排、乡有特色园区、村有专业合作社、户有致富门路,我市“四位一体、点面结合”的产业扶贫新格局,已然形成。
各县市依托县域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出台产业扶贫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炎陵县重点推动“一带八基地”建设,即乡村旅游风光带和特色水果、高山茶叶、笋竹林、油茶、炎陵白鹅、高山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基地,带动5897户19462名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
各乡镇依托本地产业基础,打造1个以上、带动20%以上贫困户增收脱贫的特色产业园区。贫困村依托当地能人,建成1个以上、带动50%以上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扶贫专业合作社。攸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08年的3家发展到目前的379家,带动农户2.4万余户。
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千差万别,贫困户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也不尽相同。我市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让产业既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也适应扶贫脱贫的现实。
架起“连心桥”:利益联结握指成拳
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按照“四跟四走”的路子,我市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资产受益等模式,建立企业和贫困户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懂市场、会经营的人做“领头雁”,增强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黏性”。
炎陵县扶贫办与炎陵神农生态茶叶公司、农商行、贫困户、乡、村签订“六方协议”,将产业帮扶资金委托给神农生态公司,发展炎陵红茶,按不低于10%的比例分成,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推进精准扶贫,必须号准“贫脉”,对症施治,全市养殖行业探索出6大扶贫模式。
茶陵龙华农牧、炎陵福来喜鹅业采取“统贷统还、固定分红”模式,形成扶贫贷款资金的聚集效应。
茶陵林丰牧业、株洲县银丹公司采用“分养统收”模式,解决养殖贫困户产品的销路问题。
攸县宁家坪镇双松村、株洲县朱亭镇政花村以“直投促产”为模式,由对口帮扶部门和村集体直接投入建设养殖场,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有稳定来源。
只有真正把贫困人口纳入到产业链中,才能变资金到户为效益到户,让扶贫资源精准地落到贫困户身上。
奏响“大合唱”:多维联动多策并举
黄浦江畔,罗霄山下,两地远隔千里。今年1月,茶陵县与上海巨昂投资公司签订“天使之橙”产业扶贫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每年向上海供应鲜橙2亿公斤,带动当地近5000名贫困农民种植脐橙。
给钱给物不如给产业。我市把招商引资作为带动产业扶贫的突破口。近4年来,共引进产业扶贫项目157个,引进资金1.44亿元,流转土地31.4万亩,带动贫困人口11947人。
扶贫开发是民生工程,需要多维联动、多策并举。
“百企帮百村、百村建百社、百员联百村、百社扶万户”,把政府力量、群众力量、社会力量共同嵌入脱贫攻坚的“链条”,同向聚力除“病根”,靶向发力去“病灶”。
市县乡三级制定“一对一”帮扶方案,为贫困户送上“精准套餐”,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
扶贫花开幸福来。据统计,我市18.4万贫困人口中,已有156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2.35万户、8.17万贫困人口参与产业扶贫,占比为44.4%,年人均增收1887元。
一伙人盘踞在廉江鹤地水库非法采砂 主犯获刑11年
麻栗坡县特大洪水泥石流灾区学校有望9月5日恢复上课
河西区多个窗口单位开启双休日办公模式
秋季传染病高发 加强预防很关键
潮州召开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座谈会
产业“造血”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推进“一次办好”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全省视频会议召开孙述涛在济南分会场发言
天心区发改局第二期研学活动顺利举行
我市推行“自报自缴”一个窗口一次申报通关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和行政审批等工作
华衍水务微信举报功能上线
A股股价跌破面值退市首股诞生?中弘股份连续20日低于1元
印度总理莫迪今日下午结束访华之旅离开武汉
周口市推进疫苗等药品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4月1日起扫码付款将迎额度限制 台州商家淡定应对
孙云飞在霍山调研工业经济发展时强调
优化发展结构 加快转型升级 强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生社区邻里互助会开展迎新年送春联活动
金安区突出便民惠民建设乡村功能驿站
佛山两企业成省林业龙头企业
景德镇市高新区:以作风建设助推园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