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扶贫果” 共筑小康梦


滁州网讯 小康路上一个人都不能少。
如何提供更加贴心的帮助?让贫困家庭一个不能落下,让贫困群众一个不能丢下。
2015年4月,全椒县坚持服务大局,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机制,以助力精准脱贫为使命,建立了“扶贫大棚”脱贫志愿服务项目,为贫困户提供更好服务。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免费大棚,多支志愿服务队进行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最终走向脱贫致富。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80余次,服务总时长约2240小时,受益农户达200余人。
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 推动产业扶贫
作为全椒比较大的贫困村之一的复兴村,是滁州市和全椒县两级人社部门对接帮扶的贫困村。2014年5月,从深圳返回家乡着手二次创业的杨增环,在此成立了香妃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香菇。
在市县两级人社部门的指导下,香妃农业专业合作社承担起就业驿站(车间)的建设工作,配合县、镇做好为贫困户服务工作。同时,全椒县实施了非营利性的贫困户公益服务项目“扶贫大棚”,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拨付扶贫专项资金,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提供香菇大棚。
“扶贫大棚”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由合作社公益志愿者担任老师,培训指导贫困户种植蘑菇,以此提升培养贫困户就业能力、增强贫困户自信心、鼓励贫困户自强自立,为实现贫困户真脱贫搭建了平台。截至目前,已在复兴村建设4个“扶贫大棚”,2018年又拓展至石沛镇白庙村,增设2个“扶贫大棚”。
以“农民增收”为关键点 助力三农发展
复兴村任庄组管国顺夫妇俩年过六旬且均患癌症,基本无劳动能力,女儿在大学读书;下郢组徐传义夫妇患多种慢性病,年近七旬,几乎无劳动能力;西陈组管建松,精神疾病、父母年老体弱,无照顾能力,三户家庭经济状况非常艰难。
在全椒县扶贫办的帮助下,这3户分别加入了“扶贫大棚”志愿服务项目,分别拥有了200平方的香菇大棚。贫困户除农产品销售收入外,还按照股份参与合作社利润分红,确保每户香菇年收入至少1万元。同时,在金融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另外的10户贫困户也参与到“扶贫大棚”志愿服务项目中来。
三年多来,通过项目带农户、农户对接,累计带动40余贫困人口就业,户均增收15000余元。
以“长效机制”为落脚点 实现精准脱贫
“扶贫大棚”志愿服务项目已经成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扶贫工作,在此基础上,志愿者们拓宽思路,丰富形式,建立长效机制,让更多的扶贫户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实现致富奔小康。
全椒县农委、林业局等单位组织专业志愿者,坚持“种植技术送到户,手把手教种植”原则,将种植蘑菇的技术送到贫困户的大棚,累计开展技术培训90余次,受益群众1000余人次。县商务局围绕着“互联网+农业”模式,将电子商务培训送到大棚,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业与互联网挂钩,真正实现“电商下乡”。县气象局组织志愿者深入大棚,定期向贫困户提供气象服务,并指导贫困户做好突发天气防御工作。县科协则定期聘请专家志愿者为贫困户传授最新的种植技术,提升贫困户的种植技术。

上半年329人因“不满意件”被问责
市考核组对清水河县2017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进行考核
丰南区地税局依托“三个集成”强化水资源税管理
左手故事右手诗
市经开区民政部门积极应对重大气象灾害天气
种下“扶贫果” 共筑小康梦
我市国税深入宣传增值税新政
我市开展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大讨论”
淮北市完成地方立法设定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定工作
解放办事处“三剂良方”增强干部“防腐免疫力”
纪念文同诞辰1000周年廉政文化活动在盐亭举行
市财政已拨付7.38亿元推进全市棚户区改造
安阳教育考察团观摩淇县网络直播互动教学
各个展台准备就绪 “5·18”即将拉开帷幕
市文广新局举办基层党支部党建品牌推进会
8月10日起,衡山路辽河路路口南侧封闭施工,注意绕行!
我市开展青少年学生禁毒宣教活动
常坟镇以赛促学 提升党员干部责任意识
聚焦科技强国 中科院携恒大共建全球顶级科学家聚集地
剑阁县“四抓”做靓农产品品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