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公园:彰显城市文化 留住城市记忆


沿着伊通河中段从南向北,传承工业文明的工业轨迹公园、镌刻渔猎历史的渔航文化公园、演绎独特电影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影像民俗公园……行走其间,仿佛徜徉在长春光影交错的历史长河中。如今,这场景已经从规划走进现实。随着伊通河中段一个个主题公园陆续开放,一条彰显长春历史文化的“美丽长春景观带”已具雏形。
21日上午,在伊通河沿岸,市民三五成群漫步在绿道上,不时在某个景观旁驻足,欣赏着全新的伊通河。
在工业轨迹公园,市民亓玉亮沿着锈迹斑驳的老轨道一路散步,不时用手机拍摄沿途的雕塑、小品。“这个公园修得很有特色,红色的骑行大道和绿色的老摩电,还有很多雕塑,让公园很有文化、有内涵!”亓玉亮告诉记者,他从住处步行到这里只需十分钟,“过去是几天来一次,现在是一天来几次。”亓玉亮边说边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晨练时拍摄的照片。充满工业气息的古铜色雕像、勾起无限回忆的时光站台,都成为照片中的“主角”。就在记者与亓玉亮交谈时,一辆轻轨车从卫星路上方穿过工业轨迹公园,与那辆老摩电形成鲜明对比。亓玉亮抓拍下这一幕,新老轨道交通的反差勾起他对那段岁月的深深记忆。
亓玉亮的感受,折射着长春人对这座工业之城发自心底的依恋和自豪。这也正是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理念。
伊通河中段景观工程设计负责人徐文春告诉记者,伊通河风光带应是长春文化的地标,肩负着生态优化、功能完善、文化植入、产业融合等使命。为此,他们团队50多人历经两年,经过三轮设计、调整、优化,最终决定将文化特色融入景观改造提升,把伊通河风光带建成展示长春历史、记录特色文化的走廊。
如果说工业轨迹公园展示了长春工业的辉煌历史,那么以展现电影、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影像民俗公园,不仅带给人们文化的记忆,还彰显出工程设计的精心、精致与人文关怀。
“景色更美、更通透、更大气!”市民张峰说,现在的伊通河畔与过去大不相同了,在这里散步感觉很舒畅。
市民的感受是衡量改造效果的最好标尺。不要小看“舒畅”这个细节,其中深藏奥秘。“通过入口广场和下沉广场,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在有限的空间中尽可能提供多样的景致和游憩空间。”伊通河中段景观工程一标段负责人顾永山介绍说,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带来美的感受,施工中更多地考虑到景观的参与性、植被群落的科学性等功能提升。
“我们将伊通河绿地以‘往事如影’‘月光如弦’‘乐活如歌’的主题串联,规划十座公园,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功能场所,展现长春城市文化。”市伊通河管委会工程部部长杨俊泽介绍,目前,十座公园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工业轨迹公园、月荷文化公园、松涛诗话公园、影像民俗公园之民族风情园、渔航文化公园之畅游园已对外开放,预计明年下半年全部开放。

关于举办12月26日招聘会的通知
湿度达70%,我市迎首场春雨
健康衢州建设 让群众更有获得感——2017年衢州市卫生计生工作回眸
嘉祥街道何庙小学:减轻课外负担 优化育人环境
毛集实验区狠抓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
十大公园:彰显城市文化 留住城市记忆
共青森林公园再添便民服务新举措
南通“猎狐2018”抓获境外经济逃犯11名警方今年追逃人数与进度实现历史性突破
省督导组到安州区督导环境保护工作
2018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始申报
改革开放40年,教育事业跨步前进
全国首个“龙”文化主题古民居岛落户市经开区
这辆“黑车”真“黑” 四公里枢纽站到菜园坝要收500元车费
平安校园立“规矩” 中小学每月一次疏散演练
相伴市民29年的定海公园3月26日起关闭 实施升级改造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思想政治建设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市财政局迅速行动积极推进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整改
余德聪到海丰中学调研
华州区的西红柿种出了“儿时的味道”
德州市博物馆为部分珍贵文物进行三维扫描3D技术 让沉睡的文物“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