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塘社区成功复种停种近40年的传统经济作物——黄麻。新种的黄麻于近日成熟,通过社区组织,几位70多岁的老人来到田间地头,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旧时厚街农民收成黄麻的珍贵场景。
旧时厚街新塘以草织品为主的手工业相当发达,生产各种各样的水草织品包括草席、水果篮、草垫等。人们用水草和麻绠(黄麻)打席销售,是厚街农民20世纪80年代前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新塘社区居民 陈姨说,读了一阵子她妈不让她读,回来跟老太婆打席。读到10多岁她就会打席,打了一年,又去了塘边坑读书。白天也打,晚上也打,背着子女也打。
据《厚街镇志》记载,黄麻是工业的重要原料,宜于水田种植,一般在清明前播种,立秋前后收成,但耗工颇大,收成后供本地纺绠织席之用。新中国成立前后,厚街本地农民都曾大规模发展黄麻种植。1956年全镇黄麻种植面积达到1547亩,总产量347吨。1981年起,随着化学工业发展,黄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83年全镇停种黄麻,1989年少量复种,1990年再次停种。
新塘社区居民 刘基说,起码要40岁以上的才知道。问他们这是什么,他们就说是黄麻。后来有块牌子告诉(你)这是黄麻。
今年清明前,新塘社区为了给年青一代留下老一辈厚街人民勤劳智慧的传统美德,和旧日农业繁荣的美好记忆,在凤山公园二期复种了半亩地黄麻,近日开始收成。
刘基接着说,这种麻不是他们以前本地种的那种麻,桠多,要剪桠好麻烦,全部都是桠,要剪五六次才能这么高。四五天剪一次。
黄麻收成工序繁杂,“钊麻”是黄麻收成的第一道工序,是采挖成熟黄麻的术语,“钊麻”紧接“托麻”,将成捆的黄麻托运至最近的水塘,泡上三天三夜,经过“泡麻”,“刮麻”就更容易了,用麻夹夹住黄麻,用力一拉,就将表皮削开,露出白色的麻骨来。老人们介绍说,麻皮用来纺绠编织用,而麻骨则当柴烧。然后经过“晒麻”多道工序后,黄麻才可以用来进行编织加工,经过加工的黄麻柔软而又坚韧,旧时轮船用的缆绳就是用黄麻编制成的。
如今的黄麻已经失去了工业原料的属性,寄托在黄麻身上的更多的是老厚街人对传统风土人情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刘基感慨说,怀旧,基本三十多四十年没种过,七几年到现在,差不多三十七三十八年左右没种过。很高兴,种的这么好。
广平发现嘉靖年间石刻
临沂费县探索“雪亮工程+”加快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首届长株潭一体化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召开 张绍军徐宏源等出席
瑞丰公园5月具备开园条件
东丽区加强城市管理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
厚街:复种传统经济作物 永留先辈勤劳品质
《宁淮挂钩深度合作规划(2017-2030年)》正式获省发改委批复实施
吴中力促纪委监委全面融合
“一带一路”助力中国建材“走出去”新阶段
今年全市大学生入伍征集比例要达65%
雨城区检察院所办案件入选《全国羁押必要性审查精品案例汇编》
宿州市红十字会到泗县指导“博爱家园项目”建设
刘道平看望巴中代表团代表
海南环岛等28条城际铁路列车票价折扣调整
蚌埠市安监局多举措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
市委召开十一届十七次常委会议 孙喆主持
高新区苗湾村:加紧改造城中村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时评:诉讼也需“打打假”
【民生沟通】单眼失明如何办理残疾证?
牛扎坪村|2000余斤西瓜送部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