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8月20日讯 (扈 珵) 2018春季学期伊始,教育部等四部门以办公厅名义联合印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一经发布便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立即停办整改”“坚决纠正”“坚决查处”等关键词的高频出现,也让公众对此次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行为的专项治理行动给予了最多期待。
教育部等四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项治理行动主要聚焦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把确保学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二是治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把减轻学生校外负担放在最突出位置。三是治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把强化学校和教师管理提到更重要位置。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教育类企业注册数量同比增长33.4%。由于教育培训类企业无需前置审批,企业只要去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就可以开始招生运营,市场监管部门是不会审查其资质的,而承担管理职能的教育部门又无法跟进数量众多的教育培训机构。这也实实在在造成了,一边是各级教育部门减负令 一边是各类招生广告满天飞的现状,本报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采访。
培训机构“鱼龙混杂” 费用占据开销大半
如今校外培训班越来越多,似乎每个上学的孩子都“逃不掉”。一到假期只有两件事能做,一个是在补课,一个是在去补课的路上。家长本以为参加培训班是件好事,可以帮助孩子梳理、巩固课上所学,但现在社会上的教育培训班鱼龙混杂,不仅加重了中小学生的校外课业负担,更成为不少家庭日渐沉重的经济负担。
据一些家长反映,个别教师在课堂上有所保留,将更多精力放在校外培训班,鼓励学生参与自己开办任教的补习班,记者调查发现确实有此情况。一位家长表示,自己听到过身边的同事讲起孩子的化学老师曾跟同事反映孩子的化学基础很差需要补一补,并“有所暗示”,同事装作没有听懂搪塞过去了。这位家长说:“在校老师在家偷办补习班这种情况是确实存在的,有的家长认为由孩子的任课老师来给孩子补课肯定对孩子的薄弱环节更了解而且对教学大纲的掌握肯定强于校外老师,所以对在校教师办的补习班趋之若鹜。但也有一些家长碍于是班主任开的班‘敢怒不敢言’,即便孩子成绩并没有起色,也没找到合适的理由,为了不驳班主任面子只能一直参加。其实家里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但为了孩子不被‘另眼看待’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补课。”
家长吴女士表示:“现在补课费用越来越高,家长很无奈,既觉得难以承受,又感觉不得不接受。孩子每月课外补习、培训等费用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甚至上万,这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怎么承受得了?最关键的是,有些校外培训机构对教师的把关非常不严格,有没有教师资格证先不说,要是能把课讲好孩子成绩提高我们家长也认,可有的培训机构简直就是骗钱,课堂内容寥寥无几,十几分钟讲完了就让孩子做题,再不就是讲与课堂无关内容。我家孩子一直在补物理,我承认我家孩子底子比较差对物理没什么兴趣,换了两个老师孩子都觉得不太好,后来孩子说新来的这个老师好,我还挺高兴有天下班早我就在门外听了一节课,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一堂课一个小时,有近一半时间让孩子‘消化’当天内容自己做题,还有一部分时间给孩子讲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孩子还觉得挺好玩。孩子认为让他轻松的就是好老师,可是家长的钱却打了水漂儿,200元一节的一对一课,就这样蒙混过关,确实应该规范一下了,像这种骗钱的培训机构就应该取缔。”
多部门联合排查 严厉整治师德师风
为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依法维护学生权益,坚决治理无照经营、违规经营、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行为,今年暑假开始,铁锋区教育局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铁锋区政府召开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动员会。会上,下发了《铁锋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方案》。区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工商局、公安局、消防、城管局、安监局、工信局、交警队、街道办事处等11个委办局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将对130余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地毯式”排查和整治。专项治理行动聚焦7类不规范行为,实施7项“严查”:严查安全隐患;严查无证非法办学行为;严查扩大经营范围的办学行为;严查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严查违规招生及宣传行为;严查违规收费行为; 严查中小学教师违规行为。要做到办学隐患和办学内涵兼治,校外培训和校内教育教学行为兼治。区教育局将联合执法检查组检查的结果通过建立“白名单”和“黑名单”向社会公布。
8月1日,龙沙区召开校外培训机构暨师德师风专项治理推进会,区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龙沙工商分局、龙沙公安分局、龙沙消防大队、区城管局、区安监局、区发改工信局、各街道办事处和中小学校等相关负责人参加。龙沙区成立了联合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治理工作行动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完善相应的工作举措。推进会上,对下一步清理整顿工作做出部署:各成员单位选派精干人员参加校外办学机构联合执法小组,在执法中要形成合力,真正发挥政府有效监管的职能,确保专项治理行动落实到位。通过专项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对全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严厉整治师德师风,严厉打击在职教师违规举办课外有偿辅导班、在校外办学机构有偿补课、利用职务之便诱导或强迫学生参加有偿家教等行为。
补课并非有益无害 “量体裁衣”才有效果
虽然补课费用高昂,但中考、高考指挥棒,依然是补课热的最主要动力。“考啥学啥呗。”有家长表示,“现在是水涨船高,你不补就肯定落后。”在中考、高考自主招生录取比例可观的现状下,家长们普遍希望为孩子争取“裸考”之外更多的一次机会,拼竞赛、拼难度,这是各种校外培训层出不穷的主要因素。
曾在一线班主任岗位上工作过17年的小学老教师认为:“小学生的课程完全是可以在课堂上完成的,小学是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主的。除了一些客观原因上存在的问题之外,小学生课堂时间完全够用,如果孩子不能达到预期成绩,那就是老师的不称职,而在补课上的主导权是在家长身上的,所以他们会经常为孩子报一些很贵的‘拔分补课班’,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这样对孩子‘拔分’是不合理的,就算分数上来了,也是治标不治本,在孩子心里,会对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会让孩子厌学,若不及时纠正,恐将影响孩子一生。”这位资深教师建议,小学期间,家长正确辅导孩子的方式是平时应多与孩子一起看书,以增加孩子的阅读量,周末或假期多领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
我市相关教育人士指出,课外培训是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尤其是为后进学生提供课外辅导,就是所谓“补差”的功能。但是在中国,其功能普遍成为“培优”,越是学习好的人上的补习班越多。很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班”“高中预科班”等超前学习,学了总比没学好,多学点肯定没坏处,殊不知这种学习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有的补习班只考虑赚钱不考虑学习质量,只是讲讲教材做做练习,不注重思想方法、学习方法指导,这样的“超前学习”极易造成学习的“夹生饭”,反而让学生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课堂上有一种“这些我都学过了,随便听听就行了”的错觉,倒起了反作用。
编辑:陈莉
马山镇西豆姜村委后面停水(8月13日)
张兵主持召开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
肇庆法院发布2017年度“十大案例”和“十大优秀文书”
金庆丰在贵池区梅街镇调研信访工作时强调
强化认识 完善机制 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省2018年高招艺考时间考点公布
校外培训“鱼龙混杂” 联动整治需出重拳
向阳区人大代表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督导检察活动
省人大常委会来榕调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立法工作
市统计局召开全市服务业数据质量核查培训会
泸州市4项科技成果获评“中国好技术”奖
商洛大讲堂举行“从严治党”专题报告会
云霄26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 总投资近125亿元
前进区构建全民共治食品安全格局
阳泉银监分局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企业上云”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沈阳中招六类考生可获加分照顾录取
明光市认真做好第九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工作
面艺绝活为农民增收
市农科院考察茶树种质资源基地
市投资促进局赴深圳市就创建国际化省会城市开展问计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