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再深化” > 评论解读
迈向“化绿为金”的发展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8-06-26 11:21 来源:佛山日报
□周颖
近日,佛山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启动市级生态环境督察,对五区环保工作进行了“全面体检”。按照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系统总结和全面部署,佛山积极破解工业城市的环境治理困境,以系统性、协同性思维构建了全方位的环境治理体系。经历过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佛山迈向“化绿为金”的发展新时代。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持续孵育生态产业
在佛山市高明区的白鹭湖生态保护区,每年都会吸引数千只对生态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的白鹭在此栖息。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这里正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打造森林度假区,仙境花海、茶园美景、绿野农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高明区杨和镇大沙湖美丽绽放。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佛山既有山水交错的自然生态环境,又有雄厚的产业历史积淀,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切入点,持续孵育生态产业成为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
农业供给侧层面,在20%的农用地上,佛山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化、生态化养殖畜禽产品,智能化、链条化种植花卉蔬菜,科技化、健康化推广水产养殖……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过程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改善农村整体环境,全力推进“五好”村居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为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促进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提供了政策指引和根本遵循。
工业供给侧层面,近年来,佛山在传统产业的关停并转问题上“刚柔并济”、分类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智能化、创新性、高端型的现代经济体系初见雏形。在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三龙湾创新集聚区”正在佛山紧密布局。加速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打造一个具有高端水平、体现佛山特色的创新集聚区,既为佛山推动制造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找到了有效的实现载体,也为佛山构建起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提供了内在基石。
以系统性城市化建设为抓手,持续哺育生态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树立系统性思维,使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与城市建设相互哺育,成为佛山建设生态新城的重要抓手。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综合考虑各类规划。要将生态文明理念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广佛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中心工作纳入一盘棋,严格执行生态控制线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以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用地模式。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凭借城产人融合积累的经验,近年来,佛山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节能新趋势,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使之成为商业、交通、存储、市政管道和综合管廊建设的新载体。为减少拥堵和污染,佛山在科学规划城市绿道、投放新能源公共交通方面积极推进,成效显著。
城市公园不仅让被水泥路面覆盖的城市实现了呼吸、涵养水源功能,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国家森林城市”的荣誉称号充分肯定了佛山多年来对绿水青山的坚守。预计到2020年,全市市域绿地率达40%,新的生态绿心将进一步带动城市升值。城市公园、绿色建筑既提升了人们的绿色生活品质,反过来也哺育了生态环境,更为佛山构建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提供了外在支撑。
以浓厚的历史积淀为灵魂,持续培育生态文化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与魂,能让佛山“留住乡愁”,为构建有品味、有底蕴的生态新城提供精神引领。
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不仅能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城市内涵提升,也让人们体验到了古今变迁中享受古代生态美学带来的愉悦。对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就是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逢简水乡、碧江古祠、松塘文韵……随着一批古村落的相继活化,岭南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共放华彩。今后,佛山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与生态新城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地标建筑、影视传播、公益活动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市民的生态文化理念。
为营造更好的生态文化氛围,政府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进行公民生态教育; 高校要精心设计生态教育蓝图,培养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媒体要持续宣传,引导公众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而对于每位公民,我们既是青山绿水的享有者,同时也是保护者:少开一天车,节约一杯水,垃圾分类投放,餐后打包剩余食物……整个社会的生态文化之风悄然形成之际,才是真正的生态新城建成之时。
回顾过去,从2003年开始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到今天“大环保”、“大治理”、“大监管”格局的形成,佛山的环境治理已从达标排放的“单向治理”阶段,到转型升级的“节能减排”阶段,再到如今以制度引领的“深化治理”阶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建设美丽中国已经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上升为对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宏伟蓝图。作为珠三角沿岸的产业明珠,现在的佛山,已初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从工业城市迈向生态新城的环境治理实践进一步表明:守住绿水青山,就能“化绿为金”;守住绿水青山,佛山定能迸发出更强的发展活力。
(作者为中共佛山市委党校佛山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讲师)
越过山丘绘转型蓝图——记中建三局二公司转型“头号工程”青岛地铁8号线项目
强化责任担当 狠抓工作落实
临沂市民乘坐出租车 跑了不到3公里收费十块钱?
绍兴市炉峰禅寺慈善联合会召开一届二次理事会议
风雨飘摇中的“宰相府”
迈向“化绿为金”的发展新时代
“家门口”就能维护企业专利权益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漳州代表团会议举行
推动执纪审查专题会议制度化规范化
小沟渠被投诉 12345现场勘查督办测水质
全市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工作专题会议召开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加强宣传教育 规范绿化养护作业行为
宁德市审计局领导深入审计现场关注审计进度和审计质量
殷昭举专项研究部署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
滨州:“抓双联促三大”开创农机化工作新篇章
四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四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邹平县:皮台田主持召开“贯彻十九大谋划新发展”经济发展专题座谈会
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召开
株洲环境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行动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