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消逝的那口水井

熊斌
“好水酿好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直以来,人们都把水当作评价一界地域文化生活的标志!“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人们又将水井摆到了感恩的位置!
时空拉回三十年前,在乡村生活的人们都离不开村头那口水井。
我的家乡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平原,村前一条小港蜿蜒而过,村后一个碧波荡漾的大湖,湖港交叉汇合再一同流入潦河。家乡尽管水田丰美,但老家人从不取地表水饮用。老家的村头有口水井,井水清澈透明,甘甜沁脾。村子里四百多人,家家烧菜做饭甚至洗衣都会到井中取水。于是,乡人每天的生活都少不了一道与水井相关的话题!
担水是最常见也是每家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劈柴担水算当时家庭中的体力活,那时,家家都备有水缸、水桶、扁担等蓄水担水的器具。每到傍晚时分,从田间劳作归来的劳力们一个个担着水桶来到井边取水。这时,平静的水井四周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见面的招呼声、水桶的撞地声、井底的舀水声、井口的倒水声、水桶溢满后的流水声、溅湿鞋袜人的惊叫声、担水人相互之间的笑谈声……顿时汇到一起,场面煞是有趣!如果不知“七上八下”是啥含义的,看到那现场立马可理解!从井边到各家的沿途中可见往来穿梭的人群,担满水的步履沉重,为防水荡出来,都小心稳步地快走着!空担而来的则步伐轻捷,晃着空桶、哼着小调,行路悠然……直到家家水缸蓄满,喧闹一阵的水井边才会渐渐归复平静!
水井最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时候是夏天。走过“农历六月六,空气烫得鸡蛋熟”的节气,人们对凉爽的渴望就变得日益强烈,尤其是我们这些囊中羞涩的农家子弟。沁人心脾、凉爽透顶的街头冰水我们眼馋不敢奢望,井水成为我们意想中冰水的寄托!因为夏季进入“双抢”前,家家都会慷慨一下,到店里称上几斤红糖防暑用。农忙开始,大人们会带上先装了红糖的保温瓶,到井口灌满井水,轻摇几下,一瓶自制的农家冰水就做成了!待到田间劳作累得口干舌燥时,用衣袖擦擦满脸的汗水,再顶着炎炎烈日,喝上几口保温瓶中的自制冰水,顿时满身清凉,疲劳尽失!当然,碰上酷暑难奈之时,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屁孩还会不顾大人们的劝阻,悄悄来到井边,先饱饮一顿井水,直到听到肚子里“咣咚咣咚”响才作罢。然后,再打几桶井水往脚上甚至身上淋,冰得直打激灵,直贪一个凉爽!
井边最有味的是冬季。冬天来临,气候严寒,但井口每天早晨都会直冒热气!村里离水井近的同学一早会提着水桶到井边洗漱,因为刚提上来的井水暖暖的,洗到脸上忒舒服!太阳西下时,乡亲们会一家家挑着红薯、荸荠、芋头等来到井边清洗。老家井边有两个石池,来得早的会先注满水,再把自家的红薯、芋头之类倒进去,用一个木耙反复地推动清洗,直到干净为止!来得晚的则会自带好木盆、水桶,一会儿,井边的人就多了起来,提水声、洗刷声、说笑声、哼歌声……犹如奏响了一支快乐的劳动交响曲!现在想想,那情那景要是有数码相机拍下来,定是一幅绝妙温馨的和谐乡村生活图!
时光飞逝!如今我离开老家已30年,虽不算背井离乡,但再回家时已见不到当年井边的那份浓浓乡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民朋友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家乡的面貌也日新月异,“家家压水机,户户自来水”渐渐替代了村头的水井,数千年来默默无私为人类奉献着甘泉的水井,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退出历史舞台,淹没在乱石萋草中,成为人们心中一抹难忘的记忆!

沿长江七省市联合开展绿色航运行动
【微微来帮您】市民反映,小区人行通道车辆乱停有隐患
是赛场,更是邻里互动的平台
华安发放贷款助力食用菌特色产业
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拟批准设置西安唯星颜医疗美容门诊部的公示
村头消逝的那口水井
徐汇区民宗办赴国家会展中心调研进博会清真饮食服务保障工作
长沙举行2018年水库防汛抢险应急演练
大丰区驻宜君县劳务工作站成立
芍药花开美鹤岗
市政务服务中心召开“干干净净过大年”暨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动员会
行医路上结下数百“穷亲戚”乡医孟凡珍荣获第六届“山东慈善奖”
工行滨州分行开展“普及金融标准提升服务质量”主题活动
视频+美图回顾!荷城千人瑜伽盛大上演
清远高速公路出入口景观将迎“升级版”
人民日报社论: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
衡阳市质监局组织开展“纪念5·20世界计量日”活动
塑料瓶变废为宝
我区实施工程EPC总承包模式
温岭:政产学研合作 抢占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