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这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力维护,但在具体操作上,还需要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
据报道,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9月3日,河南省人社厅公布《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新政规定,教师职称评审应坚持以德为先,把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首要条件,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考察。
师德“一票否决制”,并非始自今日,早在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我国将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探索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据此,教育部后来制定了相关政策,各地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陆续加以落实。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问题历来受到社会重视,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就像其他领域、其他职业涉及的道德问题一样,对于“师德失德”问题的操作难在评价机制的建立。
在有关师德的评价中,涉及有偿补课、体罚学生、猥亵学生等,都是非常容易判定违反师德的行为,甚至有的行为可能涉及违法犯罪问题。不过,涉及歧视学生、讽刺学生、区别对待学生,以及有些地方规定不能传播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等,判定起来难度就会高得多。
从维护每个人的法定权利而言,一方面,要惩罚那些违反师德的从业者,甚至将其踢出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也要给被否决者申诉的机会,不至于冤枉某些教师。道德问题,毕竟不是法律问题,相对而言,其行为判定具有某些主观性。有的教师与领导关系不好,有的教师之间有私怨,有的教师过于严厉被学生恶作剧等等情形,都有可能被冠以与师德相关的名义。此种情况下,判定时的规则设置,以及程序性的设置,都非常重要。
准确地讲,裁定者与被裁定者之间应该具有权力和权利的平衡。一是不能让裁定者主观权力过大,但也不能不给被裁定者维护权利的机会;二是不能让裁定者判定权力过于受到束缚,让本该受到惩罚的被裁定者有逃脱的机会。没有尽善尽美的规则,但这应该是努力的目标,至少在实践中要不断完善规则。
每个国家都重视师德问题,及时惩罚乃至踢出那些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这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力维护。特别是在未成年人集中的中小学阶段,有严重违反师德者继续执教,危害尤大。近年来媒体报道的某些“禽兽教师”,披着教师的美丽外衣干的却是为人不齿之事。从这个意义讲,用好“师德一票否决”是教育的幸事。(任孟山 北京学者)
受今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影响,7月11日深圳北站将停运8趟动车组列车
市公管局召开“深化正风肃纪优化营商环境” 专项治理工作动员部署会
改善就医感受500家县医院能力提升工程今年启动
吉安县优化营商环境助企发展
海南今年争取绿色债券零突破
师德“一票否决制” 需补足评价机制短板
【任城区】任城区青少年祭扫烈士墓
滴道区荣新煤矿正式关闭、王家煤矿整合关闭
记者实地探访唐山4个拥堵路段改造后通行情况(图)
合肥将分步推行“绿色”精装房
“益张照片·最美夕阳”公益活动走进朱家山社区 五十名老人留下温情记忆
医保报销标准和比例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我县举行民办金海实验学校签约仪式 15年制民办学校落地桑植
青田县审批中心国税窗口推广“网上办税 4小时办结”模式
新华网评:新春时节迎盛会
关于2018年6月份水环境质量考核结果的通报
中国共产党日照市技师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共享新机遇 开创新未来
保障基础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温岭市】温岭:文明殡葬扬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