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看永嘉:”唱好“山水田园歌” 全力打造温州美丽“后花园”


楠溪江游泳者众。 杨冰杰 摄
  温州网讯 盛夏的永嘉,楠溪江水绿如带、大若岩青山秀美,铺展开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吸引着慕名前来的游客。
  这一片“水长而美”、古韵“飘香”之地,素来有着温州“后花园”的美誉,山水禀赋独特。这是永嘉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也是永嘉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15年来,永嘉干部群众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成为了温州乃至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先后创成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创成全市唯一的省级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创成大若岩镇、岩头镇两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
  经济发展向“绿、富、美”看
雁楠公路的建成,开通了楠溪江景区和雁荡景区之间的旅游大热线。 杨冰杰 摄
  前不久,沙头镇珠岸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全省“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暨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现场推进会参观团。他们沿着楠溪江徒步,再经过江中的矴步来到对岸,无不为永嘉优质的自然资源点赞——2013年以前,珠岸村还一直守着“聚宝盆”过穷日子,每年几乎都是“零收入”。后来,村里引入“永嘉书院”项目,采取村企合作、入股分红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开发当地生态资源,短短几年就让村集体经济实力大变样。截至2017年年底,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30多万元,实现从“零收入”到“超百万”的飞跃。
  不止于此,“永嘉书院”项目落地后,该村党支部又通过土地资源整合,以资源入股的形式与永嘉县旅投集团合作,在景点门口兴建拥有900多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和21间“复古商铺”,实现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在实现集体先富后,村党支部坚持强村不忘富民,带动村民发展乡村民宿和餐饮经济,全村新建民宿和农家乐18家,年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为村民带来直接收益600多万元。
  珠岸村的变化,是永嘉县15年来坚持经济发展向“绿”看的上佳注脚。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永嘉县用自己的算术题作答,通过“加减乘除”,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a级景区创建,一步步把绿水青山转变为发展的动力和有力保障——
  “加”,就是加大项目建设的力度。深化和首旅集团、浙旅集团、复兴集团等国内一流企业、品牌企业战略合作,深挖旅游资源、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精品景区。目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硬件建设已全面展开,投资20亿元的屿北古村落文化旅游区、15亿元的南陈温泉小镇等一批社会投资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同时,建立了总规模3亿元的楠溪江文化旅游产业基金,与英国瀚景酒店集团共同打造的华中瀚景酒店开始对外试营业。
  “减”,就是严控严管相关规划、建设规范等,不让违规“枝蔓”制约绿色发展。永嘉县严抓村庄规划编制、农房设计指导、建设规范管理三大环节,控制景区民房的建筑高度和体量,打造一批具有永嘉地域特色的瓯派民居,最大限度保持楠溪江的“原汁原味”。
  “乘”,就是要倍增“旅游+”的乘数效益。根据规划,永嘉在楠溪江流域打造40平方公里的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在山区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养生度假区,推动旅游和文体、养生、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
  “除”,就是要破除制约发展的障碍。以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致富,关键在于破除对旅游发展传统路径的依赖,在村旅融合上寻求更大突破。岩坦屿北村开创了全省“整村置换”开发模式的先河。此外,当地还推出村旅融合发展新机制,开展村集体经济创收试点,创建旅村利益分配新模式。通过让村民入股合作、村集体统一流转资源开发旅游项目,使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成股东,实现集体经济就地增收、村民坐地分红,有效调动全民参与乡村旅游业建设。
  据悉,今年1至6月,永嘉县共接待游客519.23万人次,同比增长31.42%;实现旅游总收入59.98亿元,同比增长36.63%;旅游业连续10年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拉动山区创业就业30余万人,实现农户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农旅融合铺好惠民大道
  行车从诸永高速岩坦出口下,43万平方米的多彩花海便映入眼帘,它们不仅扮靓家园,更将带来当地旅游兴旺。这片花海的形成,得益于永嘉县楠溪古韵示范带的建设。
  俗话说,“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15年来,永嘉紧紧依靠自身山水资源优势,对标加快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两高”目标,在乡村振兴上进行有益探索,出新招、探新路,给当地百姓带来“幸福花开”。
  打出新招——推出“旅游民宿贷款”,盘活村内闲置房屋,让村民摇身一变成老板,截至去年底,已发放贷款近4000万元;成功打造墟里、楠溪若舍等精品民宿61家,培育林坑、岭上人家等农家乐特色村8个、星级经营户158户,建成森林人家2家;拥有省级农家乐特色村3个、省级知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0个,市级农家乐特色村4个,县级农家乐特色村1个、休闲观光农业区41个。
  探索新路——对可开发资源丰富、但转化效益不高的村,通过让村民入股合作、村集体统一流转开发旅游项目的方式,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村集体经济就地增收、村民坐地分红。如在温州市率先开展林地承包经营权入场交易,将岩头镇鲤溪村荒废的2440亩村集体林地成功流转,实现户均年分红4900元。
  2017年末,岩坦镇楠溪源头田园综合体荣列全市唯一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项目。永嘉县以此为契机,率先在岩坦镇启动试点,连线连片打造楠溪古韵示范带,走出了“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乡村振兴之路。今年,永嘉县坚持“项目为王、村企合作、抱团发展”的路子,率全省之先推出田园综合体“镇企村合作”运行模式,由镇政府成立投资公司与村企进行合作,公司直接掌管财政下拨的资金,采取入股合作的方式,参与各村项目开发。
  为将楠溪江青山绿水发展优势最大化,永嘉县有效整合水陆优势,在陆上,以楠溪源头田园综合体为核心,串联s223省道沿线19个村庄,做深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文章,做强沿线村庄“带状经济”;水上,深挖示范带沿线传统文化“富矿”,今年4月,成功复活消失30余年,有着1500年历史的舴艋舟,开辟10公里全域旅游水上新航线,以传统文化复兴带动传统产业兴旺。
  “红色”引领乡村振兴
大若岩镇大元下村。 陈胜豪 摄
  在新时代答好新答卷,永嘉上下深知,乡村振兴的土壤在基层,基层基础牢不牢,直接关系乡村振兴的成果好不好。为此,永嘉县践行“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不断做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围绕“一带两城五组团”发展战略,永嘉县紧扣“红动楠溪”这一主线,深入谋划“党建+”文章,激活红色动能,促动融合发展,唱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最强合音——
  整合美丽乡村建设等各类资金2亿多元,倾力打造28道靓丽红色党建示范带,建成市县乡党建示范点560个,基本实现标准化红色阵地县域全覆盖,营造了连点成带的浓厚党建氛围。设立村干部干事创业百万元奖励基金、组织开展“百名农村带头人评选”活动、推行农村党员干部“三大纪律、八项规定”……同时,充分借力县乡资源倾斜优势,通过“县领导挂钩+部门帮扶+工作组进驻”的方式,集中力量整转4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批后进村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村容村貌悄然转变。
  去年以来,永嘉县还以村社换届为契机,大力引导在外乡贤能人回乡参选,全县904个行政村中有300多名在外能人当选村主职干部,在发挥自身才干的同时也带来了宝贵的外部资源。沙头镇豫章村党支部书记胡建云,本是一名在外企业家,回乡后积极带领村民创收致富,通过打造“四季主题农场”项目,将一个默默无闻的经济薄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富裕村。
  亮眼的数据清单,传递出了强健的信心——目前,永嘉全县已建成市县乡级党建示范带28条,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61个,打造了“红色屿北”“古韵苍坡”“和美上烘”等一批展现红色文化、富有楠溪特色的乡村精品示范点。全县集体经济薄弱村于2017年11月全部脱帽,全面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904个村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其中150个村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37个村经营性收入突破百万元;2017年全县集体经济总量完成率达103%,超额完成省定经济薄弱村258个,完成率居全市第一。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今后,永嘉将继续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崛起、沿江产城融合,唱好唱响“田园歌”,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欣欣向荣。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林明
  通讯员:黄伯希

新昌县司法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部署落实互联网大会维稳安保工作
重庆今年计划完成电能替代18亿千瓦时
念兹在兹 民生为本
大学路社区党员、楼道长带头推进垃圾分类
元旦节小长假首日成都机场送客逾7万人次
“八八战略”看永嘉:”唱好“山水田园歌” 全力打造温州美丽“后花园”
新一轮降雪降温来袭
“套路贷”敛财 17人被批捕
周铁根在徐工集团调研
泰州市文化馆举办庆新春火凤凰艺术团专场演出
红十字会汇聚健康大爱 点亮生命之光
浦口区召开与江苏省人民医院院府合作推进会
[生活] 1月9日天然气安检区域通知
[大邑县]大邑县三举措优化流程推进重大项目促建
市财政局积极推进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改革
今年国庆高速免通跟往年不一样
今年汛期降雨量或同比偏少约1成
市结核病防控工作组到我镇开展督导工作
24项任务勾勒江西省法治政府建设"路线图"
首届“健康湖南”全民运动会柔力球总决赛落幕 雨湖区获团体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