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宽增收渠道……
多年来,黄山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转变传统种植结构,推动农旅结合,产业融合,先后涌现出盐铺、卖花渔村、双龙、上丰等一大批“叫得响”的特色村。
从本期开始,本刊“热线聚焦”栏目将陆续刊发“乡村振兴战略之黄山探索”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大覆盖地展示我市特色乡村亮点,助力特色农业的发展。
在上海不少早市,都能看到洪琴村人的身影,他们在卖徽州汤圆。到歙县霞坑镇洪琴村采访,当地村民会以卖汤圆为荣。
整个洪琴村有近400人在上海从事着与汤圆有关的职业,靠着两三块钱一个的汤圆,他们每年从上海赚回几千万元……
a 走出大山卖好汤圆
吴林峰是洪琴村最早去上海卖汤圆的“元老”。1997年,他跟其他同乡一起去上海打工,因为没有什么手艺,只能到饭店干些杂活儿。这是一家卖早点的小吃店,汤圆生意特别好,而且投资也不大。吴林峰在那里干了一年,第二年就自己开始创业,在一家菜市场旁边卖起了汤圆。靠着自己一点一点摸索,吴林峰的汤圆卖出了新花样。不仅有芝麻、豆沙、枣皮、花生等甜口味的馅儿,还有鲜肉、荠菜、青菜等咸口味的馅儿,深受当地市民的喜爱,时间长了就有了一定的良好口碑。后来吴林峰看中了上海赵家楼景区的客流比较大,就放开手脚在景区里面开了一家汤圆店,专门卖汤圆。
如今,吴林峰的店除了自家人,还雇了14个员工,月营业额就近百万。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一批又一批人到了上海卖汤圆,从一个个小的夫妻店,到颇具规模的大店,在上海的早点市场叫响了徽州人的招牌。吴林峰的口碑和匠心精神也多次被上海当地媒体报道,在圈内小有名气。
“上海房子、屯溪别墅,出门豪车,回家气派。”这是村民对吴林峰的描述。说起这些,吴林峰觉得不值得一提,自己已经去上海打拼了30年,有这些并不稀罕。现在女儿、女婿也在他的帮助下开起了自己的汤圆店,大学毕业的儿子也跟着自己学做生意。他还有更长远的目标,希望有机会回乡创业投资,在家乡找到合适的商机。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老了肯定是要回家的。”吴林峰说,由于父亲已经过世,为了方便照顾,已把母亲接到了上海。但是家乡情深,基本上每个月还是会回老家洪琴,看看家中的老房子和留守在家的老亲戚。而且如今村里的路修得宽敞平坦,停车场也方便,回家的次数也多了。
b 创新发展多元经营
土生土长的方金义,如今也和父亲、女儿、女婿、儿子一家五口在上海卖汤圆。上个月,方金义开了一家新店,据说生意火爆。
“老店离农贸市场只有50米,开了近二十年了。新店才开张半个月。”方金义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中说,他1998年到了上海卖汤圆,考虑到老店太小,卫生条件也不好,故投资40多万元,开了这个新店,如今每天的营业额都有6000-7000元,如果生意一直好下去,到年底应该就能收回投资。
跟吴林峰开在景区的店不一样,方金义店里的淡旺季特点十分明显。夏天的时候,因为天气太热,汤圆是滚烫的食物,吃的人会较少。一家人就干脆在7、8月份给自己“年假”,回老家洪琴休息两个月。而到了冬天,热乎乎的汤圆,就迎来了旺季。上海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吃,逢年过节,都会打包买生的汤圆回家自己煮。在元旦过后,就会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因为店租和其他开支较大,再加上周边上班族较多,近两年,方金义又兼做起了菜饭骨头汤。中午和晚上的时候,这种黄山人“发明”的快餐,非常受工薪阶层的喜爱。
c “汤圆二代”青出于蓝
上世纪90年代外出上海闯荡卖汤圆的人现在已做父辈了,他们的孩子现在都已长大。因为父亲的汤圆基业,这些“汤圆二代”们,多选择了跟随父母继续从事一样的行业。
今年31岁的汪文卿,已经跟着父亲做了15年汤圆。父亲也是最早一批去上海卖汤圆的洪琴人。如今他一家6人都在上海卖汤圆。汪文卿不仅在手艺上努力赶超了父母亲,而且在经营理念上,寻求多元和创新。
“原本店里也是专门做汤圆、卖汤圆。但是前几年,看见周边快餐业的兴起,尤其是菜饭骨头汤,很多老乡都干得风生水起。于是也跟父亲商量做起了多样化经营。无论是中餐、晚餐,还是夜宵都搞了起来。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单店的营业额,而且积累的回头客也越来越多。”汪文卿说,现在他的汤圆店在片区内小有名气,年利润超过百万。
方鑫宇是方金义的儿子,毕业后也跟着姐姐、姐夫和父亲一起来到上海卖汤圆。原本由于年纪大,体力有限,早上4点多就要起床做汤圆,夜宵生意顾不上。方鑫宇就跟姐夫一起将夜宵的生意顶了下来。针对白领阶层加班晚的特点,推出了他们喜爱的夜宵新品,将门店的营业时间推迟到晚上12点。而且在新店的装修上,也根据年轻人多的特点,提出了很多现代简约风格的装修理念。这个刚来上海时跟着父亲后面转的“小萝卜头”,如今已是店里独当一面的“老总”。父亲方金义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父辈们有他们的情感,我们有我们的思想。”汪文卿说,现在在上海卖汤圆的歙县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微信群,互相交流业务,学习经验。过年回家的时候,也在一起玩,就像童年的时候一样。只是小时候拼的是成绩,现在拼的是业绩,还有越来越浓的亲情和乡情。
d 心念故土返哺家乡
洪琴,古之大村,全村600余户,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村民们大都聚居在一起,一户挨着一户,只有小巷穿行,汽车很难行驶到家门口,停车成为乡村发展的新问题。
“村民在外卖汤圆赚了钱,车子越来越多,去年过年我们村里从外地回来的私家车达240多辆,停车难成为乡村发展的新问题。为此,这几年我们村里修建了4个大停车场,今年还要建一个1500平方米,一个750平方米的停车场,最大化满足村民新需求,也让常年在外打工的游子有更多的归属感、幸福感。”洪琴村党总支书记汪学卫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他说:“歙县传统的产业是茶叶和蚕桑。如今靠汤圆改变了乡村。在外卖汤圆的村民,腰包鼓了也没有忘记家乡,虽然他们都是在外卖汤圆起早贪黑也很辛苦,靠着一个个小汤圆积累起来的财富赚的是辛苦钱。但是只要村里有什么公益事业需要筹款,他们都会义不容辞。去年村里通过‘一事一议’对村中广场道路硬化,除了政府拨款,还需要自筹7万多。没想到才通知了13户,就‘轻而易举’地把钱给筹齐了,说明在外的洪琴人心中都有一颗返哺家乡的心。”
汪学卫还说,由于青壮劳力大量外出,村中留守老人多,而为了方便留守在家的老人下田下地,在上海的村民还自发筹款修建了生产便道,受到村民好评。与此同时,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去年春节期间,回乡的“汤圆哥”“汤圆妹”,自发出钱出力在大年初一举办了首届洪琴村春节联欢晚会,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增进了村民的思想感情,树立了良好的乡风文明。
本次采访快结束时,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去年,我们这里有一位汤圆户拿着700万元现金在上海买了新房。而据了解,汤圆村不只是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有些人在上海也买下了房子,在屯溪、歙县买房的大有人在。在这个村,歙县农商行还专门设了一个分理处,据说每年的春节期间,返乡回来办理存款储蓄的额度能达到8000万元,这在我市村一级并不多见……”一个小小的汤圆,“甜”了整个村子。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六条措施的通知》政策解读
徐海旧路碧桂园门口出事故 一人醉酒驾驶肇事逃逸
裕安区水产局:放生“娃娃鱼”,我们在行动
东坑镇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28日召开
空调外机支架超8年应及时更换 记者调查:不少生锈成高空隐患
小汤圆“甜”了整个村
徐汇区税务分局开通“党费云”线上缴费功能
镇头镇:把荒地变成致富田
上林县农旅融合发展带动村民脱贫
全市公安机关广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
计划停电信息告知(3月26日)
宝山区税务局提档升级“一站式”服务
团市委创新打造青年社会组织联盟
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绿色环保板”正式运营
奥体中心抓紧施工 咸阳“鸟巢”即将建成
海南南山2018中国海南(三亚)国际桥牌节开打
湖北政务服务APP即将上线,现场演示“掌上办”
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考察团到樟考察
2018年中山市承压类特种设备生产单位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进行“双随机”监督 抽查结果公示表
“双轮”跑出加速度 宜宾奋力谱写工业经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