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事业:快马加鞭未下鞍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 年,虽然在阜新的发展历程中只是一段正常时间刻度,却因为厚重的民生底色,让这段时间有了沉甸甸的重量。
这里有温暖的发展成绩:这5年,是民生政策出台最多、资金投入最多、事业发展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5年来,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迅速增强,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物价稳控在合理区间,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上学、就医、住房、饮水、行路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民生建设跃上一个大台阶。
这里有质感的幸福故事:安居工程让无数人“想有一个家”的心愿变成了现实;密织的社会保障网让阜新人的生活更幸福;全覆盖的教育资助体系圆了孩子们的“求学梦”;逐年上调的“新农合”破解了农民的“看病难”……越来越多的获得感从期待变成现实,好日子正一步一个脚印走来。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
5年来,居民生活质量迅速提高,获得感不断增强,阜新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惠民答卷:狠抓就业民生之本,狠抓教育民生之基,狠抓社保民生之盾,狠抓就医民生之急,狠抓安居民生之要,狠抓人居环境民生之需,狠抓扶贫开发民生之重……转型升级中的阜新,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体现在百姓心坎里、口碑中,向我们娓娓道来。
关注民生——贫有所扶、业有所就,是民生为重的攻坚行动
就业乃民生之本。5年来,我市逐年增加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让民生之本更加坚实。
5年来,我市将扩大就业、促进创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活动,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从新型农民培训,到农民技能培训;从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到招聘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上岗;从就业技能培训,到就业扶持工程;从创业培训,到各级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的统筹打造……有了阜蒙县“阳光大姐”月嫂品牌叫响京城,有了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定期招聘会引来周边城市企业提供众多岗位,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片转型之城的希望沃土上实现自我……
5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实现城镇就业20余万人,群众的就业门路越来越宽广。积极促进就业的同时,我市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就业空间,持续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就业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温暖着越来越多的阜新人。
社会保障制度和救助体系覆盖城乡,5 年来,普通老百姓感受到持续的进步和变化:医疗保险改革,让普通百姓也可以和“单位人”一样报销医药费;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为“老有所养”提供了保障;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以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织就了一把民生“保护伞”,让越来越多的城乡百姓得到了民生保障。
5年间,我市把基本保障提标扩面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列入每年的民生工程之中,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提高社会保障综合水平。期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年上调,新农保与城居保合并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大病保险推出……随着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的落地,构筑了民生保障的坚强基石,极大地提升了阜新人的幸福指数。
如何让百姓享受更有保障、更为公平的生活,拥有更有尊严、更为出彩的人生?人民幸福是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尺。
幸福从哪里来?幸福,从摆脱贫困的笑脸洋溢出来。
“党建+精准脱贫”、新农主体带动脱贫、“集团帮村”驻村帮扶脱贫、资产收益脱贫、“政银保”贷款脱贫……近年来,我市采取“六抓六带六推动”等措施,积极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蹚出了一条政策新、效果好、可复制、可借鉴的产业精准扶贫之路。数以万计的贫困家庭通过扶贫摘掉了“穷帽子”。
发展民生——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是民生为先的庄严承诺
教育是民生之基。
5年来,阜新教育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双高普九”工作提前两年全面完成;课程改革走出一条阜新特色的道路;职业教育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育了一批骨干、示范和特色专业;市一职专被确立为国家中等职业示范校项目建设校;民族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及地方高校都得到有效发展;素质教育实现了长足发展。
教育要发展,投入是关键。5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发展教育,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10—2014 年,我市共投入危改资金、校校通工程、班班通工程、扶贫资助资金2.786亿元,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5年来,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公平公正的阳光洒满校园:大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异彩纷呈、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民族教育凸显特色、学生资助政策有效落实、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
民生为国之大计,健康乃民生之本。
5年来,我市将“推进基本医疗和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纳入《阜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 年间,我市深入实施“人才促进技术创新智慧运营”三大卫生计生战略,人民健康指标进一步优化,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得到有效缓解。
看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数字最有说服力:
——5年来,我市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优化;
——5年来,我市卫生资源结构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及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医疗资源更加优化、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更加均衡;
——5年来,中央投资1.55亿元支持我市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431 个,总建筑面积达14.3万平方米。落实城市二级以上医院的医生在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前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满半年的政策,统筹组织实施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全市10所二级以上医院分别与东梁镇中心卫生院、哈尔套镇中心卫生院、伊吗图镇中心卫生院、佛寺镇中心卫生院、阜蒙县蒙医医院等20 余所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5年来,我市新农合制度实现全覆盖,常住人口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筹资标准提高到500 元,筹资总额较“十二五”初期翻了1倍多。
细数5 年来的发展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卫生计生领域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医疗卫生事业如同温润的春风,惠及万千百姓。
改善民生——住有所居、乐有所享,是民生为本的扎实作为
住房是什么?于个人,住房是家,是依靠,更是希望。于国家,住房是安居之本,是民生之要,更是社会和谐之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 年,我市安居工程稳步推进,无数人“想有一个家”的心愿变成了现实。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始终是市委、市政府的牵挂。这5年,我市住房保障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是住房保障投入最多、建成规模最大、工作成效最明显的时期。
5年来,我市不断深化住房保障制度,相继实施了以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和新一轮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为主,以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公共租赁住房分配为辅的一系列保障性安居工程,进一步完善了住房保障体系,较好地完成各项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在农村,我市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农村贫困家庭因此改善了住房水平。
每一次成功都意味着新的出发。钱包鼓了,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关注就更多了;吃饱穿暖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就更高了;有学上了,对教育资源均衡的期待就更殷切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值持续上升,民生建设就需要“再上层楼”“更进一步”。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在人民诉求全面升级的时代,群众的关注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也是发展的落脚点。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过去如是,现在如是,将来亦如是。
我们欣喜地看到,阜新的民生改善,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占路经营问题较多 幸福里小区线路老化隐患解除
四川高校思政大课昨日在中飞院开讲 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
公交车辆的美容师 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
埇桥区总工会全面掀起创城工作高潮
射洪县中医院开展“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应急演练
民生事业:快马加鞭未下鞍
励志电影《无手老师》在我市上映受好评
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受表彰 大济镇蒲山村上榜
今年常德市拟开展创业培训5000人
开阳县举办2017年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培训班
市环卫处全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亚细亚水彩画联盟展在曲靖开幕
稀土高新区审计局“三个围绕”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助家乡发展 海口民宿推广引关注
茶山举行生态新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
侨区致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九江市中医医院特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护理部主任周文琴来院举办专题讲座
聊城:新人办结婚证 可自带符合要求的照片
“很暖 很鲜 在营口”辽宁营口冬季旅游推介会在无锡举行
经开区文明创建工作紧张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