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这个村子真神奇!一把笤帚“扫”四方

周长瑜坐在一堆高粱秆旁边,用力一蹬脚底的工具,箍在笤帚把上的绳圈随之缩紧。在此之后,老周立刻在绳头打了两个结,用刀割断绳子,又开始箍下一个绳圈。“一把笤帚要箍二三十个绳圈,这样笤帚才结实,才能卖上好价钱。”老周说。
网络配图
周长瑜今年60岁,是宝鸡市凤翔县陈村镇料地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宝鸡市场上用高粱秆做的笤帚,八成以上都出自料地村。料地村可以说是一把笤帚“扫”四方。
2月6日上午,在周长瑜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户村民家。只见院子里堆满了高粱秆,一间小房子里,整齐地堆放着已经做好的笤帚。还有一些笤帚摆在地上,上面压着一些重物。周长瑜说,这是为了让笤帚更平整,也使笤帚的扇面看上去更像“孔雀开屏”。
每年9月,来自甘肃灵台县的大货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进料地村,车上装的全是高粱秆。村民们把高粱秆悉数收购用来做笤帚。
据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亚兵介绍,新收购的高粱秆还有很多水分,需要晾干,这是制作笤帚的第一步;晾干以后,把可用的高粱秆一根根剖开,去掉里面的瓤,把高粱秆用绳子箍紧;再仔细箍紧高粱秆上的每个绳圈;最后把另一头的扇面向两旁一掰,一个笤帚就做好了。
“箍紧笤帚把是一个技术活,如果绳圈箍得太松,笤帚用不了几下就散了。”李亚兵说,“笤帚把上的高粱秆边缘很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割伤手指。”
“做笤帚是一门熟能生巧的手艺。”周长瑜说,“2017年一把笤帚的收购价大概是7元左右,做得好的,一把能卖到10多元。”为了带动产业发展,料地村还专门成立了笤帚加工专业合作社。
但加工笤帚是纯手工制作,利润少,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他们宁愿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在家加工笤帚。料地村现有432户,仍然坚持加工笤帚的只有30户左右,且多是无法外出务工的中老年人。“一把笤帚的利润不到3元,两个人忙一天,能做30把笤帚,也就只能赚个小钱。”一位村民说。
据了解,加工笤帚并非料地村脱贫的主导产业,全村主要依靠劳务输出和种植养殖脱贫致富。但加工笤帚是祖辈留下来的手艺,将它保护传承下去,是料地村手艺人的一个新年愿望。(陕西日报)

香港清远社团总会主席张国荣带团到访连南考察
十二届市委第四轮巡察完成对13个被巡察单位反馈任务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来芦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我市实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年行动计划
无障碍改造提升残疾人生活幸福指数
凤翔这个村子真神奇!一把笤帚“扫”四方
加强建筑扬尘治理 长效改善空气质量
漳浦县借力“闹元宵”活动开展禁毒宣传
扬州广陵体操馆初露芳容 鲜花绿树彰显“生态圈”
发现勒流系列之书乡味园博会28日举行
安乡县审计局重点关注农村危桥改造项目
杨东来节前慰问新围社区贫困户
尚朝阳勉励在京信阳籍企业家 多为家乡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
全力以赴确保群众喝放心水
高新区为稀土企业发放奖补扶持资金1.24亿元
水渠清淤美化家园
44个项目230亿 莞韶合作将迎新高潮——东莞韶关携手推动产业共建上新台阶纪实
大连高新园区广源热力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林东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汉孝科技人才一体化助力应城高飞
孩子六岁前出门别穿拖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