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三层面”全方位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

  近年来,海宁市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制度和政策供给,加强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激发循环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在循环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城乡一体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示范,2016年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省县域城市仅4家,海宁市为嘉兴市首家。
一是抓好“小循环”,优化要素配置,构筑循环经济微观基础。以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核心,在用地、用电、用水、排污等方面全面深化资源差别化配置,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体系,企业的亩均税收和亩均销售收入分别从2014年的11.42万元和212.66万元,上涨到2016年的14.32万元和241.62万元,两年半来江南要素市场交易中心交易额累计达598.56亿元。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大力推进67个总投资371亿元的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累计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6341万元。重点培育晶科、美大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循环性工业,晶科能源成为海宁市首家销售收入百亿企业。
二是搞好“中循环”,强化载体建设,构筑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根据海宁市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打造“一核两翼”的循环型工业平台、“一带四园”的循环型农业集聚区、“一核、两带、多区”的循环型服务业集群。2015年以来,海宁市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森林浙江考核优秀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海宁皮革时尚小镇、袁花阳光特色小镇入围省级特色小镇,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被列入第五批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单位,海宁中国皮革城被列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三是推进“大循环”,完善工作机制,构筑循环经济特色体系。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环境准入、环保监管、生态保护等机制,创新发展投融资机制,皮革、经编和家纺等主导产业链进一步得到完善,具有海宁特色和模式的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截止目前,全市资源产出率比2014年提高7.5%,生活垃圾日处理量达1069吨,被列为省级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无害化试点单位,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7.6%,85.7%以上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生活必需品短缺 40分钟内送到
台商投资区发放王新辉奖学奖教金
市侨联荣获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
新宁县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新密市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
海宁市“三层面”全方位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
南谯多种形式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活动
贾汪区机动车维修行业VOCs达标排放整治完成
蚌山区食药监管局发布中高考期间食品安全消费警示
餐馆在小区消防通道旁圈占停车场 物业竟然同意了
发扬钉钉子精神大兴狠抓落实之风 吉安市机关党的工作会议召开 喻志勇讲话
弘扬“轻骑兵”精神 深耕文艺沃土 我市“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小分队赴基层开展送文艺活动
陶庵社区“关爱残疾人 温情满社区”活动
宁化一女子网上传播谣言,拘留!
苏州高新区绿化及环境整治工作接受市级考核
社会救助1月推进情况之医疗救助
南宁开展首批种子市场观察点管理工作
建设局:王家塘泵站出水压力管工程穿越重要设施安评顺利通过评审
长春市总工会温情助力农民工平安返长
洛阳火车站旅客安检大厅昨日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