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滨海片区推进园区统筹组团发展第二次联席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东莞滨海湾创新链走廊概念正式出炉。
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战略,本质是改革。而改革,是创造“东莞奇迹”的关键。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40年前,虎门太平手袋厂开启了东莞来料加工时代;40年后,还是这块临海区域——沙角半岛、威远岛、交椅湾——滨海湾新区将再次谱写东莞发展新篇章。
市委副书记,滨海湾新区、东莞港党工委书记张科指出,开发建设滨海湾新区,本身就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用举措,要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努力把新区建设成东莞展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
去年4月,长安新区更名为滨海湾新区,随即扩容,成为珠江东岸最后一块集中连片、规模最大且尚待开发的土地。
滨海湾新区自去年10月12日正式挂牌以来,规划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各项工作进入快车道。新区凸显“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定位,瞄准顶层设计,做强产业之芯,深化区域合作,强化生态保护,探索滨海模式,努力打造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发展成为引领东莞未来30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引擎。
关键词:顶层设计
打造东莞改革开放特别创新区
夕阳西下,海风从南面吹来,站在滨海湾新区启动区,宝安机场起降的航班不时在低空掠过,向南远眺可见深圳前海;西隔珠江与广州南沙相望,繁忙的货运巨轮正在港口进出。眼前的晚霞浪涛令人流连忘返,鱼儿在海面跳跃,白鹭信步于红树林和潮间带滩涂上。
当前,东莞倾全市之力,高质量打造滨海湾新区,使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活力、最能聚集优质资源的重要平台,成为体现东莞改革开放的特别创新区。
新区在规划工作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顶层设计”,高标准推进发展总体规划,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体系,明确产业导向及政策方向。
今年是新区规划建设年,新区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度,着力实现跟香港、广州、深圳的实质性联动,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启动连通深圳、香港、东莞中心城区等地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张科强调,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推进滨海湾新区、东莞港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的定位贯穿规划编制始终,打造新区创新发展、生态宜居、文化魅力的空间格局,推动新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合作。
通过规划引领,解决新区目前产业层次高低参差不齐、环境治理等短板问题。并做好滨海片区核心区与统筹区的衔接,强化高端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滨海生态文化三大产业发展轴线。
目前,新区规划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各项工作进入快车道。已经完成滨海湾新区概念性规划,即将出台东莞港总体规划,年内出炉发展总体规划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等三个专项规划。产业发展上,将规划连接松山湖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轴,串联紫光、oppo、华为等高端创新型企业,带动沿线地区产业升级和改造。
轨道交通是拉开城市格局的重要基础设施,新区依托虎门站、滨海湾站,形成由三条高速铁路、两条城际轨道、两条地铁和一个港澳码头构成的发达轨道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轨道线网,研究深圳轨道20号线延伸连接滨海湾站可行性,并结合现状基础条件完善沙角半岛水系及水上交通系统,重点推进滨海景观长廊建设,打造滨海新型交通和慢行系统,为新区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支撑。
关键词:区域合作
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
作为东莞引领未来之城,滨海湾新区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十大核心平台之一,与松山湖并列作为东莞的“创新核”;在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构建中,滨海湾新区又是东莞对接粤港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
去年12月,省政府正式通过滨海湾新区建设工作方案,并将新区明确定位为“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为莞邑大地这片新崛起的热土开发按下了快进键。
围绕这一定位,新区将做实“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区域核心创新平台、现代协同发展区三个具体定位,加快构建科技创新重要空间载体,探索共建粤港澳合作岛等,推动港澳同胞共享新区、湾区建设发展新空间。
张科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东莞将积极与香港、澳门深入扩大合作,在滨海湾新区建设的规划推进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港澳交流融合,大力引入港澳的优质资源参与新区规划建设。
今年3月,张科率队赴香港,与相关行业协会、企业以及香港政府部门加强交流对接,并签署系列协议,使得新区与香港的融合发展有了实质性突破。
本次活动,滨海湾新区与香港“一带一路”总商会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医疗健康、科技产业、教育交流等方面开展探索合作;与天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的“天安ai+未来产业园项目”框架协议,将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新区产业结构与市场环境,助力形成新增长点。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认为,滨海湾新区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希望通过新区这个平台,与东莞进行更加深度的合作,调动香港各方面资源,共同探索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为尽快推动项目落地,新区将加强与香港方面的对接。比如,在滨海湾枢纽站都市区建设上,将参考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做法,邀请香港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负责投资建设。
融合发展是滨海湾新区的主基调。与深圳及前海合作方面,新区主要是围绕高科技企业的现代金融、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开展,承接其产业溢出,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和政策创新。与广州及南沙合作方面,重点围绕共同打造组合港、自由贸易港等方向开展。在横琴合作方面,利用横琴与澳门的密切联系,争取引入澳门优质企业及资源助力新区发展。
关键词:产业之“芯”
建设粤港澳产业发展增长极
滨海湾新区自成立以来,以国际产业战略视野对新区发展、招商引资进行谋篇布局,立足东莞和滨海片区强大的制造业本底,突出打造“产业之芯”。
3月20日,张科在会见港法商务委员会代表团时指出,新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全领域展开产业布局,重点发展高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海洋产业等,“欢迎全世界资本到滨海湾新区投资”。
春江水暖鸭先知,以oppo、vivo为龙头的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已落子新区。滨海湾新区集聚优质产能的潜力初现,一批批高端创新资源纷至沓来,做强产业之“芯”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雄心正在一步步实现。
除了智能手机,滨海湾新区打造东莞“产业之芯”,还有另一个重磅代表——紫光集团芯云产业城项目。
紫光集团是目前世界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网络产品与服务企业。去年9月份,市政府与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在莞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紫光集团拟在东莞投资1000亿元,建设紫光集团芯云产业城项目。
芯云产业城项目是东莞历年来引进的投资规模最大、产业科技含量最高的项目,拟落户的地方正是滨海湾新区。据悉,紫光集团计划在莞注入5g技术研究院产业中心、紫光云华南总部基地产业中心、ssd研发事业部产业中心、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产业中心及智能汽车芯片研发应用基地和销售产业中心等五大核心模块。
记者了解到,目前,紫光集团正在与新区积极洽谈,围绕5g领域全应用展开合作。张科指出,要继续做大做强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并在新形势下予以提升。
新区提出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目标。近期目标(至2021年),拉开新区整体发展框架,落实一批重大产业类项目,成为东莞市发展核心引擎;中期目标(至2025年),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以离岸金融、航运物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支撑推动先进制造业大发展,成为东莞市产业发展示基地。
远期目标(至2035年),成为引领粤港澳产业发展的增长极。高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等湾区核心功能成为产业主导。全面接轨港澳地区,引领东莞向现代化城市转型。
在东莞的谋划中,滨海湾新区将与中子科学城、松山湖并肩,构筑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高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形成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错位发展格局,携手参与世界级城市群的人才竞争。
关键词:生态保护
构建“山海林田河”全域生态体系
“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人才”这一理念已经在全市形成共识。环顾世界三大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都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的共同特征。
湾区时代,引领未来。滨海湾新区靠什么吸引和留住人才?答案是宜居生态和城市品质。
张科指出,滨海湾新区是东莞唯一具备山、水、海融为一体的区域,新区将打造山、水、海一体的生态格局。重点从软、硬环境着力,做环境、增配套、强政策、优服务、造平台,把新区建设成为聚才引才新高度。
在省政府批复的规划建设文件中,有专项的滨海湾新区生态环保专项规划。新区概念规划提出“营造绿色生态的公园城市”的构想——计划依托蓝脉绿网,打造“1+3+5+10”的公园体系,形成串联“山海林田河”的景观长廊,同时规划建设约1000亩红树林生态公园。
“1+3+5+10”包括1个中央山地公园、3个海绵湿地(滨海湾公园、都市田园综合体、红树林湿地公园)、5条生态廊道(太平河、磨碟河、茅洲河、长安新河生态廊道以及滨海景观廊道)和10个邻里公园,形成全域公园体系。此外,由公园绿地、农林用地和水系构成的绿地面积将达到40多平方公里,占新区规划面积的一半以上。
今年,市政府“一号文”聚焦“美丽东莞”建设。新区守牢海洋生态底线,严格按照各级海洋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重点实施了加强海岸线的保护与利用、突出生态设计引领、大力实施周边环境整治、加强海洋利用和环境监测、打造红树林生态景观五项内容。
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新区将在深圳海洋科技研发服务基地项目中建设广东省伶仃洋(东莞)海洋综合观测监测基地,集海域动态、海洋环境监控和海洋防灾减灾及预警预报为一体,加强对整个交椅湾的监管。
新区还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快补齐环境短板。东莞市成立了企业搬迁协调工作小组,推动辖区内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淘汰搬迁。同时,新区还将领衔滨海片区,推进茅洲河、磨碟河、太平水道等片区重要跨界流域及其支流河涌的综合整治工作。
关键词:滨海模式
推动园区组团发展战略实施
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作为“科创走廊”主体城市,东莞提出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的目标。5月11日召开的滨海片区第二次联席会议,正式提出“东莞滨海湾创新链走廊”概念,是我市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有力支撑。
滨海片区包括滨海湾新区(东莞港)、长安、沙田、虎门、厚街“一区四镇”。2017年,滨海片区四镇gdp总和超过1600亿元,占东莞gdp总量20%以上,是东莞经济最具活力的片区。
张科指出,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战略,本质是改革。滨海片区处于国家、省、市三级重大战略布局的核心交汇区和政策叠加区,战略位置之重要、历史使命之宏伟、地区影响之深远,超乎想象。要探索形成全市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战略实施的“滨海模式”。
东莞滨海湾创新链走廊依托穗莞深城际轨道,在对接国际创新资源上,具有很强效应。在未来的发展中,足以媲美美国旧金山大湾区的101公路创新走廊。
滨海片区可划分为两个范围,一是核心区,即滨海湾新区的“一岛一半岛一湾”;另一个是统筹区,即片区四镇。立足片区实际,“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机制保障”的总体思路,将贯穿滨海片区统筹工作始终。
目前滨海片区已经形成第一批项目清单,包括滨海大道、交椅湾大道、沿海景观长廊、茅洲河界河段整治、磨碟河流域整治、太平水道综合整治、滨海湾tod站建设工程等十大项目。
其中,滨海湾站tod项目将打造成片区引爆点,推动片区优秀人才、高端人才、创新资源等在项目周边加速集聚,提升片区城市品质,打造湾区枢纽门户。
在即将召开的全市产业招商大会上,滨海片区将组团参加,通过“一盘棋”进行产业布局,实现产业空间布局与三规,甚至多规的无缝衔接,形成相互支撑的信息化招商系统。
记者了解到,通过推动片区产业联动发展,优化长安镇电子、智能制造、五金模具,虎门镇服装业,厚街会展业、家具业、沙田临港产业等,形成产业规模优势,促进滨海片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动能的集聚迸发,深挖经济潜力。
五位网络大咖齐聚马鞍山软件园
仓山警方辟谣:两名男子盗窃视频并非发生在福州
湘阴长沙“爱心圈”联谊扶贫助学
永州经开区中心派出所严打涉毒违法犯罪活动
我行我摄303:北京孔庙。
5000字长文,五大关键词,带你读懂滨海湾新区!
始终牢记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社保无居住证,算政借生吗?南海公办学校入学问答全在这!
此“瘤”非彼“瘤”,遇到不用慌
海盐质监:“三步走”强化简政放权
车景华到青岛十七中调研
保护“海洋大熊猫” 妈祖诞日成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
兰考河务局养护公司春季植树工作进展顺利
擦亮创城名片 牢记城管使命
十堰放大招!拖欠农民工工资将被列入黑名单 还有这些动作!
耀州区四项举措开展大调研促进大发展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召开 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努力开创美丽广东建设新局面
富锦市互联网+快检室顺利通过佳市验收
节能降耗 保卫蓝天
行驶证错拿起争执 电子监控查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