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现代农业“种”出精彩故事

菇棚成宝盆菌袋变钱袋在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湖州伟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28个菇棚盖近日全部披上了“棉被”——一种由无纺布和薄膜组成的保暖罩,棚内整齐地码放着一只只菌袋准备过冬。去年,占地仅30多亩的这批“菌团”为企业创造了近千万元产值。 虽然集中销售期已经接近尾声,但企业负责人宋凤祥也没闲下来。公司新开发的食用菌加工产品礼盒装,这段时间已经出货5000多盒。“我们的菇棚一年四季都很热闹,现代农业可以像工业一样做,田地就是我的生产线,生产到加工全都接上。”老宋说。 基地食用菌的种植面积不大,却“驻扎”了8只品种,这是老宋为了掌控“产品生命周期”而实施的多品种并驾齐驱战术。从属于入门级种植技术的姬菇,到有高低温品种之分的香菇,再到全年都能收又能改良土壤的平菇,还有战略储备“新兵”松茸和猴头菇……“种植业一头要与大自然打交道,一头又连着市场。手上‘牌’多了,就能自如应对。”老宋告诉记者,虽然种植食用菌仅有4年,但在浙江大学等单位的技术团队护航下,菇棚里“种”出了精彩。 种菌第一年由于没有做好灭菌,基地的不少菇棚里出现杂菌繁衍。在浙大专家李卫旗的帮助下,老宋引入一种叫大球盖菇的食用菌,不但在受影响的菌袋里活了下来,还把杂菌吃完了。“那一次真的化险为夷,没想到食用菌里还有杂菌的天敌。”从此,老宋种菌就种成了科技迷。太湖边有很多芦苇,每年需要收割,他通过技术学习发现芦苇秸秆是平菇的最佳种植基质,于是就开始引种平菇,把割下的芦苇变废为宝;他还钻研菌糠还田技术,愣是把平菇培养成肩负改良土壤职责的“常驻军”。 目前,伟祥的食用菌在上海、杭州、苏州和嘉兴等地都供不应求。基地不仅卖菇,还“不务正业”卖果蔬。“食用菌需要轮作,所以这30多亩菌每隔2年就要在110亩种植区里搬一次家,腾空的棚就种菜。”老宋说,轮作的果蔬每年能为基地带来170万元的额外收入,成为菇棚的“最佳配角”。 “新的一年,我准备带动更多村民一起来种食用菌,一起致富。 ”老宋的新计划是致力菌种繁育与推广,把食用菌产业的“全产业链”都拿下。(湖州日报)

珠海市涉水顶层设计报告编制项目采购公告(第二次)
5所在成都高校获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已向南京市移交5批信访问题线索
南铁解电厂“燃煤之急”迎峰度夏共储备电煤306万吨
我市召开文艺创作座谈会
吴兴现代农业“种”出精彩故事
含山县图书馆新馆建成
图集丨江南水乡 祈蚕民俗
对接精准医疗项目 做好侨务引智服务
亚广文化旅游城(云南亚广影视传媒中心产业园)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公示
开放式鸟巢爱心书屋 让公益图书在学生中流转
美以国家安全为由启动“232”调查 安倍称不接受
我市六县两区 监察委员会主任选举产生
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湖州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场(黄沙山)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厦门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86.14亿元 增长8.6%
淮北市粮食局扎实开展专题警示教育
"问题小区"何以嬗变?解码楚雄花园小区物业自治探索
白云:瞄准IAB产业 打造创新高地
女司机开远光灯上路 遇检查故作镇定一张嘴酒味弥漫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办农村产权交易业务培训会